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除了八路军和新四军,我党还握有一支抗日武装,兵力高达11个军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国共两党开始合作抗日。当时陕北一带的红军主力有7万多人,延安希望编成四个军,但蒋介石只愿意给两个师的编制,还要派大量的政工人员来八路军任职。双方的要求相差太大,谈判进行的十分艰难。不久后北平和天津失陷,蒋介石急于让八路军开赴前线,这才做了一点让步,同意八路军编成三个乙种师,每个师定员15000人。

为了早日上前线杀敌,延安作出了巨大的让步,同意了蒋介石的这个改编方案,两万多名红军战士因此未能上前线,他们有的进入地方任职,有的来到了八路军留守兵团,还有一部分实在无法安置,就被遣散回了老家。部队改编完成后,八路军就开赴了抗日前线,屡次和日寇浴血搏杀,打出了赫赫威名。

与此同时,南方八省的红军游击队也被改编成了新四军。新四军改编的过程比八路军还要艰难。当年红军主力长征后,陈毅和项英率领留守部队和伤病员与进攻苏区的敌军进行了顽强的战斗。但由于兵力相差过于悬殊,中央苏区最终全部失守。之后陈毅和项英率领剩余的部队在南方坚持了三年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

现在这些游击队要改编成新四军了,蒋介石又动了歪心思,妄图把新四军掌握在自己手中,在军长人选上不断和延安扯皮。最后双方各退一步,由叶挺出任军长。新四军成立之初,没有师级编制,只有三个支队,总兵力一万余人。除了八路军和新四军之外,当时我党还掌握着一支抗日武装,兵力高达11个军。

东北三省沦陷后,日寇在沦陷区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沦陷区的百姓生活在了水深火热之中。为了反抗日寇的侵略,不少地方都自发成立了抗日义勇军和游击队。由于缺乏统一的领导,这些抗日武装在大部分时间里都是各自为战,很少协同配合。因此产生了不少弊端,由于每支抗日武装的力量有限,因此没有能力进行大的战斗,对敌人的打击有限,同时还容易被敌人各个击破。

后来由满洲省委出面,对这些抗日武装进行了统一整编,组建了东北抗日联军,简称东北抗联。有了统一的领导和指挥后,东北的抗日武装再也不是一盘散沙了,而是凝聚起来,形成了有力的拳头,对日伪军的威胁自然也就大了起来。在我党的领导下,东北抗联采用伏击战、奔袭战和运动战等战术打法,多次在白山黑水间和日伪军作战,给了敌人沉重打击。

由于连战连捷,抗联很快就打出了名声,不少热血青年纷纷前来参军。到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的时候,东北抗联已经发展到了11个军,3万多人的规模,兵力是新四军的三倍。抗联的发展壮大引起了日军的恐慌,他们出动了两个师团5万余人,在大批伪军的配合下,于1938年的春季对东北抗联发起了大举围攻。

赵尚志、杨靖宇和周保中等人率部和日伪军展开了浴血搏杀,多次以弱胜强。小鬼子见强攻不成,就开出了高额悬赏,收买叛徒。一些意志不坚定的人因此叛变,当了可耻的叛徒。当时东北抗联并没有像八路军和新四军那样建立稳固的根据地,补给点基本上都设在高山密林当中。

叛徒投降日寇后,为了邀功领赏,把这些补给点都告诉了小鬼子。日军随即出动重兵,将这些补给点一一摧毁。东北抗联本来就没有根据地,现在又失去了补给点,粮食和弹药都出现了严重的困难。就是在如此艰难的情况下,赵尚志和杨靖宇等人也没有屈服,而是率部继续和敌人战斗。

最后由于叛徒的出卖,赵尚志和杨靖宇双双壮烈牺牲。杨靖宇牺牲后,小鬼子残忍地划开了他的腹部,发现里面没有一粒粮食,全是草根和棉絮。一向骄横的日寇对杨靖宇佩服不已,称他是大大的英雄。赵尚志和杨靖宇牺牲后,东北抗联的处境越来越艰难,后来只剩下了不到一千人。

为了保存革命力量,周保中带着这部分抗联官兵来到了苏联。三年后,这批抗联官兵重回东北,和苏联红军一起,对日本关东军发起了猛烈进攻,为东北全境的解放作出了重要贡献。据不完全统计,从1931年到1945年这14年间,东北抗联共消灭日伪军18万余人,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1955年大授衔的时候,一千多名开国将帅当中,只有7人出身于东北抗联,而且全部都是少将军衔。不要说元帅和大将了,连一个中将都没有出,这是为何呢?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东北抗联的主要领导人比如杨靖宇和赵尚志等人都在战场上英勇牺牲了,如果大授衔的时候,他们还健在,大概率是要上将起步的。实际上大授衔的时候,东北抗联的旗帜人物只剩下了周保中一人,当时他已经不在军中任职,因此没有获得军衔,但却获得了三枚极为宝贵的一级勋章,这也是对他为中国革命所做贡献的充分肯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抗日战争时期,除了八路军和新四军,我党还有三大正规部队
日军曾写信向新四军讨要被缴火炮:你猜回复是啥?
主席问:抗联不撤到苏联会怎样?周保中答:可能一个也不剩了
中共抗日武装从37年到45年的兵力,编制变化
1955年大授衔,威名赫赫的东北抗联,为何没有出一位上将?
朱世坤 | 黄陂抗日烽火(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