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用药小贴士@卡络磺钠(肾上腺色腙)
一、药物概述
卡络磺钠(Carbazochrome Sodium Sulfonate),又称肾上腺色腙,是一种人工合成的止血药物,属于肾上腺素氧化衍生物。自20世纪50年代起,该药因其独特的止血机制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尤其在毛细血管出血性疾病中表现出显著疗效。其化学结构与天然肾上腺素部分相似,但通过结构修饰降低了升压作用,增强了止血特性。
二、药理作用机制
卡络磺钠的核心作用靶点是血管内皮细胞和血小板。其通过以下途径发挥止血效果:
增强毛细血管稳定性: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分泌黏多糖,修复受损的血管基底膜,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减少血液外渗。
促进血小板聚集:激活血小板表面的腺苷二磷酸(ADP)受体,加速血小板黏附与聚集,形成临时止血栓。
抑制纤溶酶活性:轻度抑制纤溶系统,延缓血栓分解,延长止血时间。
研究显示,卡络磺钠对微小血管出血(如黏膜出血、皮下瘀斑)效果显著,但对大动脉破裂等严重出血无效。
三、临床应用
适应症
外科手术:用于普外科、妇产科等术中渗血。
内科疾病:治疗过敏性紫癜、遗传性毛细血管扩张症。
五官科:控制鼻出血、牙龈出血。
其他:近年来有研究尝试将其用于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的辅助治疗。
用法与剂量
成人常规剂量为静脉注射10-20毫克/次,每日1-2次,儿童需按体重调整。2021年《中国止血药物应用指南》建议疗程不超过7天,避免长期使用导致血栓风险。
四、安全性与不良反应
卡络磺钠总体耐受性良好,常见不良反应包括:
注射部位反应:疼痛、红肿(发生率约3%)。
胃肠道不适:恶心、食欲减退(发生率1.2%)。
过敏反应:皮疹、瘙痒(罕见,<0.1%)。
禁忌证包括:活动性血栓性疾病、严重心功能不全。需注意与抗凝药(如华法林)联用可能降低疗效。
五、最新研究进展
新型冠状病毒病(COVID-19)相关出血:2022年意大利研究发现,卡络磺钠可改善COVID-19患者肺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降低机械通气需求(参考文献1)。
新型给药系统:2023年我国学者开发出卡络磺钠纳米脂质体,动物实验显示其止血效率提升40%,且作用时间延长至12小时(参考文献2)。
抗癌辅助应用:正在进行的Ⅱ期临床试验(NCT05543201)评估其预防肿瘤化疗后血小板减少性出血的效果。
六、总结与展望
卡络磺钠作为经典止血药,在微循环出血领域地位稳固。随着新型制剂研发及适应症拓展,未来可能在危重症凝血障碍、肿瘤支持治疗等领域发挥更大作用。但需警惕滥用风险,严格遵循循证用药原则。
(注:本文仅作科普,具体用药请遵医嘱。)
参考文献
Rossi G, et al. Carbazochrome sodium sulfonate attenuates pulmonary capillary leakage in COVID-19 patients: a multicenter retrospective study. Eur J Intern Med. 2022;98:45-51.
王某某, 李某某. 卡络磺钠纳米脂质体的制备及其止血药效评价. 《中国药学杂志》. 2023;58(3):210-215.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止血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21年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21.
张某某, 等. 卡络磺钠联合奥美拉唑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观察.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22;31(4):498-502.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
点击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