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药方剂在临床应用中要合理的加减才能发挥作用

  中药方剂在临床应用中要合理的加减才能发挥作用

  方剂既要有它的组方原则,也要在应用成方时,随症加减。必须根据病情、体质、日龄的不同,以及饲养管理、气候、区域的差异,灵活加减使用,才能收到理想的治疗效果。常用的加减变化,有以下几种:

  1、药味增减的变化是指主证不变、兼证不同的情况下,方中主药仍然不变,而随病情变化,对其他药味可随证加减。这是在用成方时经常遇到的一种增减变化。如苇茎汤(苇茎、冬瓜仁、薏苡仁、桃仁)是治疗肺痈的基础方,但在肺痈将成时,应选加蒲公英、鱼腥草、银花、连翘等增加清热解毒之力,以促其消散;若脓已成时,可酌加桔梗、贝母、甘草等以增强化痰排脓之效。如果主证已变,那就不属药味增减变化的问题,而是要重新组方。

  2、药物配伍的变化是指方中主药不变而配伍药物发生改变,有时可直接影响该方的主要作用。如麻黄汤以麻黄为主药,配伍发汗解肌、温经通阳的桂枝,则可增强辛温解表、发汗散寒的作用;若不配桂枝而改配清热降火的生石膏,名为麻杏石甘汤,则有辛凉宣泄,清肺平喘的作用,有辛温散寒变化为辛凉清热的方剂。由此可见,方中药物配伍变化,其作用和主治也就有所不同。

  3、药量加减的变化是指组方的药物不变,由于其中某些药物的药量有了变化,就改变了其功效和主治,甚至方名也因此而改变。如治疗肺热咳喘的麻杏石甘汤(麻黄、杏仁、石膏、甘草),当身热有汗时,重在清泻肺中郁热,麻黄用量小,而石膏用量大;如果身热无汗,则重在发汗解表,麻黄用量要增加,相对石膏用量就减少。由此可以看出,方药配伍用量的变化对方剂作用有直接影响,如小建中汤(芍药、桂枝、灸甘草、生姜、大枣饴糖)即桂枝汤中芍药倍量于桂枝和加饴糖组成,而使解肌发表的桂枝汤,变为温中补虚的小建中汤。桂枝汤以桂枝为主药,小建中汤是以芍药为主药。从以上两方来看,虽然药物组成基本相同,但由于方中药物用量及主药和辅药的改变,则治疗作用也就不同,所以方名亦随之而变。

  应当指出,作为方剂的主药,用量一般较大,但不等于每个方剂中药量最大的就是主药,如大承气汤中大黄与芒硝,虽然大黄用量少于芒硝,但仍为主药。这是由于各自的性味及质地不同,因此常用量也有所不同。在组方定量和分析处方时,要格外注意。总之,无论选药组方还是应用成方,都要随证而定,避免套方或方证不符,而造成不必要的后果。

  恒泰和 贾国朝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张利兵:“识中药讲病案”第9讲之方剂的组成和变化!
适合自学中医的:处方用药技巧!(实战运用)
用药如用兵,临证用药需知其药性!
四种关系,经方为我们树立的标杆
第二章 方剂的配伍组合*
中药药物剂量应返璞归真 (转杏林盛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