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2015医疗卫生领域发展趋势:改革和创新互动

摘自:网易


2015年,我们见证了中国健康产业蓬勃发展的一年,政府卫生政策发布的频率加快,改革的力度加大,给健康产业创新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健康产业创新也层出不穷,也推动了政策出台的速度和力度。政策和创新的互动形成了2015年健康产业发展的一个新特点。

 

卫生政策推动医改深入

 

2015年是全面深化医疗体制改革的关键一年。医疗体制改革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在2015年有了实质性的推动和进展。以药养医的顽疾逐步破除、医生多点执业有序展开、分级诊疗模式推广建立、药品采购政策向市场化方向推进等等,无不是今年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中引入注目的亮点。2015年卫生政策的进展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领域:公立医院改革、医生执业制度改革、医疗保险制度改革、药品器械制度改革。

 

公立医院是我国医疗体系的主力军,其布局和运营的合理性将直接关系到民生的健康和就医感受。公立医院改革是新医改方案中的一个核心环节,2015年政府在医院改革方面动作频频,“三医联动”式医院改革特征明显,充分体现出了国家全面推进医院改革的动力和决心。2015年医院改革的走向和趋势与以往医院改革政策相比,有了更具可行性和目标性的指导思想。

 

本次改革旨在推进医疗、医保、医药联动,促进区域内公立医疗机构同步改革,强化公立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分工协作,与社会办医协调发展,营造良好的公立医院改革环境,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从加快分级诊疗、社会办医等角度出发,将城市公立医院改革与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充分结合,避免出现改革“孤岛”,形成改革的联动效应。

 

医生作为医疗服务提供的主体,势必成为医疗改革聚焦的焦点。2015年在医疗制度改革中,无论是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还是加快分级诊疗制度建设,亦或是促进社会办医,医生制度改革都成为关系到这些改革成败的关键因素。对于医生制度改革来讲,本年度最为社会和行业关注的就是有关医生独立执业方面的政策。在年初颁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和年中颁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两份文件中,均对医生多点执业予以鼓励,并作为解决目前基层医疗力量薄弱、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到基层的重要举措来对待。

 

2015年的医保政策明确了政府采购专业化服务的政策导向。新“国十条”提出保险服务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是将现代保险体系的建立提高到关系政府国家治理能力的层面,体现了国家将保险业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战略性思维和前瞻性部署,这种高度是前所未有的。相对应的,医疗保险作为现代保险体制的一部分,通过政府部门购买商业医疗保险服务,建立政府医保和商业医保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一定是我国商业健康保险发展的必然之路。

 

2015年药品器械的改革力度很大,无论从上游的审批制度改革还是从下游的招标制度改革,行业都经历了一次不小的改变。新的药品器械审批政策全面提高审批门槛,鼓励真正意义上的创新活动,并给与创新团队研发人员在审批、生产、招标、报销等一系列的政策支持。这也与“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时代精神保持一致;同时在药品集中招标采购新制度中,药品购销双方公开、公平、透明的价格协商机制正加速形成,这对通过一致性评价的仿制药来讲也是福音,有望替代价格较高的原研药市场份额,鼓励企业创新发展的良性机制正逐步形成。

 

药品价格下降应是大趋势。随着新政策对新药、仿制药等一系列重要概念的厘清,我国原有药品分类将会成为过去。原研药将会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随着我国逐步将仿制药进行一致性评价,相信会逐步取代原研药市场份额,为整体降低我国药品价格提供基础;另外随着各省药品集中招标平台的建立,特别是公立医院联合参与药品招标采购,会从根本上改变我国以药养医的现状,药品招标将更加公开透明,全国性药品流通大市场可望真正意义上形成,这也为遏制药品价格虚高奠定了良好的制度基础。

 

健康产业创新踊跃

 

2015年是中国医疗健康产业创新遍地开花,与政策相互呼应促进的一年。本年度创新的热点集中于医生集团、慢病管理、精准医疗、医院信息化改造、远程医疗、机器人、医药电商、医保控费等方面。其中既包括了产品和技术创新,也包括了商业模式以及管理制度上的创新。一方面医疗健康产业里尤其是在移动医疗领域的创新活动很多来自于“草根”的创新,大多以移动互联网为工具,以商业模式的创新为主。“草根”主要包括了海归的技术派、传统药品器械企业和公立医院跳出来的创业者,也有从互联网、快销、O2O领域进入到医疗健康领域的探路者。而另一方面,创新也包括了以公立医院、民营医院为主体对自身的改造。产业巨头也开始或加快了他们在医疗健康领域产业的创新步伐,药品器械生产和分销零售巨头、医疗保险集团,以及产业外的BAT三大巨头、地产公司等纷纷采用新建、并购或合作的方式,进入或拓宽自己在医疗健康产业的布局。

 

这些创新活动都瞄准了目前医疗体制内仍然存在的“痼疾”,也与政策的进一步发展互相呼应,比如医生集团期望体现医生在医疗市场上的真正价值,与医生多点执业政策的放开相互促进;而医保控费,医院信息化改造也是公立医院改革的重要任务;远程医疗的创新则成为国家推进分级诊疗尤其是基层医院发展非常重要的工具。

 

在2015年上半年,创新活动在政府鼓励、资本热捧、孵化器产业园等推动下风起云涌。在移动医疗某些领域,甚至已经出现了过度同质竞争的局面。在2015年下半年,在医疗技术和产品创新继续稳步推进的同时,以移动医疗为代表的商业模式创新活动从“燥热”期开始进入到“冷静”再思考的阶段。如果说在移动医疗发展的第一阶段,大家还在聚焦于用户流量的快速增长以及渠道的快速铺开,那么当现阶段移动医疗的创新遇到医疗体制内无法“撬动”的障碍时,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的商业模式等挑战开始拷问“创新”的含金量。我们观察到以丁香园、微医集团(挂号网)、春雨医生为代表的移动互联网公司开始探索线下的发展模式。而在医生集团和医药电商等领域的创新活动仍然在等待和呼吁着政策层面的进一步放开,以释放其真正的市场价值。

 

信息缺乏是医疗健康行业的致命问题。信息包括人们本身身体健康状况和疾病状况的信息、医疗服务性能和质量的信息、医疗服务成本和价格的信息、医疗机构和医生的服务质量、药品和检查的种类和价格的信息。现阶段,这些信息不仅缺乏,而且在供需双方之间分布不对称,医疗服务需求方由于缺乏各种信息,在医疗健康中往往处于被动地位,需要依靠医疗服务提供方来进行指导。

 

数字化信息技术、移动智能技术、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一系列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改善和解决医疗健康领域的信息短缺问题提供了强有力的手段。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医疗健康类手机APP的数量正在飞速增长,为弥补信息短缺的问题提供了重要的工具。

 

但是,目前各个领域的APP都出现一种趋势。有数据表明,现有的400多万个APP应用平均生命周期只有10个月。85%的用户会在1个月内将下载的应用程序删除。5个月后,这些APP的留存率仅有5%。超过八成的APP沦为摆设,成为无人问津的沉睡“僵尸”。这种现象在医疗健康的APP中也有反映。

 

如何使得医疗健康类APP真正创造和提升价值,是提高医疗健康APP生命力的关键。这些价值主要体现在对于医疗健康领域的三个利益相关方的影响上。首先,对于消费者和病人,APP需要帮助他们获得更多、更及时的信息,使得医疗健康服务流程更方便、更节约时间、节约费用,同时加强对于慢性病的管理。对于医疗健康提供方来说,APP需要帮助他们更好的发挥专业能力、提高工作效率、质量和经济效益、改善与病人的沟通、更方便获得病人的信息。最后,对于医疗服务的支付方(医保、政府、企业和个人),APP需要有助于节省医疗费用、提高医疗支出的使用效率。医疗健康领域的创新需要关注使用者、医疗提供方和医疗费用支付方三方的利益,为他们创造价值,只有这样医疗健康APP才能够避免昙花一现的现象。

 

医生是最为重要和稀缺的医疗资源。如何吸引最优秀人才进入医生职业,如何发挥医生的积极性,如何最有效使用医生资源,这些是一个高效的医疗卫生体制最需要关注的问题。作为自由执业者的医生,即医生作为所有者、而非雇员的就业方式,最能够调动医生的积极性,保证医生享有自由执业和多点执业的权利,使得医生不被某一个医疗机构垄断,可以发挥最大的作用,医生的效率最高。同时,由于医生不必非要成为大医院的雇员,而更愿意去基层的医生诊所或医生集团自由执业,从而为医生的就业开辟了广阔的天地。

 

我国目前绝大多数的医生都是医疗机构的雇员,而且公立医院垄断了大多数优秀的医疗人才,从而使得医生多点执业无法实现。即使一些医生敢于迈开多点执业的步子,也找不到合适的就业场所。大量医学院毕业生如果无法进入三级医院工作,便放弃了当医生。如何进行我国医生就业制度的改革,任重而道远,而目前出现的医生集团和医生诊所就是这项改革渐变。

 

目前我国出现的医生集团,更多的还是体制内的,即医生没有放弃公立医院的职业,利用业余时间组织起来。在我国目前的医疗卫生体制背景下,这不失为一种可行的改良方式,对于医生也更有吸引力。随着医生集团的出现,他们即可以与医院签约,也可以建立自己的诊所,这样便为愿意多点执业的医生提供了就业的机会和场所。

 

当医生集团大量出现后,也为医生形成自己的组织和利益集团创造了条件。在一个健全的医疗体制中,医生是最为强大的利益集团,可以为实现自己的利益发挥积极的推动作用。通过医生与其他利益集团的互动,形成一种互相制约的作用。但是在我国的体制下,医生组织并不能代表医生的利益,因此医生的合理利益无法得到保障,他们成为了一个弱势群体。因此,在我国目前的体制下,医生集团的出现具有多重积极的意义。

 

推进包括医生集团模式在内的独立执业,对我国医疗服务市场和卫生社会环境影响深远,具备积极的意义。一是对医生而言,通过加入医生集团而促进医生服务市场化,促进医生服务价格的市场发现,通过市场化的价格体现了不同类型医生的服务价值,回归医生服务患者的本质;二是对医院而言,通过医生独立执业,实现社区医院和全科医生直接对接医生,促进医疗体系下沉和分级诊疗,也进一步促进医疗公平性的增加,同时通过医院对接医生集团的方式,医院也将自己的资源更多地用于医院管理,促进医药分开,促进医院分工和医院管理的专业化提升;三是对医疗保险而言,可以预见在独立执业条件下,中国的“医生集团+保险”商业模式开始出现,促进医疗保险由目前以经办业务为主,向健康管理性保险业务转变,推进医疗保险向本质回归。可见,推进包括医生集团在内的医生独立执业,对我国医疗体系重构具备深远影响和积极意义。

 

从目前现有的医生集团来看,仍旧一定程度上受制于目前的体制。在目前医生独立执业大环境还尚不充分具备的情况下,很多医生集团沦为了医生和患者之间的“中介”,特别是“平台型”的医生集团,帮患者找到想看的医生,帮医生找到合适的患者。而这些患者的到来最终还是要到医生所在的公立医院接受治疗。

 

医生如何突破体制束缚也是在我国医疗行业一直存在的问题,相信随着我国医生多点执业、自由执业等相关政策的出台,有利于医生集团发展的行业环境和社会环境不断改善,医生集团突破体制束缚是行业发展趋势所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来自网络,我们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破除以药养医需要医疗体制的根本性改革
中国现行医疗体制之反思
【三明医改】医院由营利性回归公益性、医生回归看病、药品回归治病!
废以药补医,自上而下协调推进
取消了药品加成不等于破除了以药养医
2017年公立医院减少1000家 民营医院迎来发展良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