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陆启铿:拐杖撑起的数学人生

  【1月22日科技名家推荐:陆启铿】

  作为杰出的数学家和数学物理学家,陆启铿院士在中国多复变函数和数学物理的发展事业中作出了巨大贡献,取得了不少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开创性和奠基性的工作,其中一些成就曾领先于西方近二十年。

  陆启铿的人生之路也颇为传奇。幼时因小儿麻痹双腿致残,家境清贫,无力进高小及初中读书,但他以坚强的意志,自学成才,成为解放之后华罗庚亲自指导的第一个学生。

  陆启铿1927年5月17日出生于广东佛山一个商人家庭,父亲陆子骥、母亲梁志雅。陆启铿兄妹四人,按年龄顺序依次为:陆启壎(1923~1996年)、陆筠乔(女,1925~2012年)、陆启铿(1927~2015年),陆筠仪(女,1929~1948年)。

  陆启铿幼时承受了太多波折,过得并不快乐。先是作为大人获利的工具,早早离开家人被送作养子,没能达到目的后,自然免不了遭受恚嗔。继而不幸染病,双腿落下终身残疾。步入少年,又遭遇家道中落,成了家中额外的负担。1938年日军进攻广州,全家逃到澳门成为难民,他又从小学失学。一个懵懂的孩子接连遭遇到这一连串的不幸,心中的压抑、苦闷,甚至于无措的恐慌可想而知。

  在逃避战乱迁居澳门时,陆启铿的腿疾愈发严重,只能终日卧床,而家人奔波于生计,无暇顾及到他,伴随他的只有孤独和绝望。但陆启铿在沉默中并没有停止对未来的思考,前辈的一句“你的A弦断了,应该用其他三弦把你的生命之曲奏完!”极大地鼓励了他。几年内,他陆续从一位在澳门读中学的堂姐那里借课本,自学了从小学到初中的全部课程,并于1942年以同等学历考进澳门中山县联合中学,获得了清贫奖学金。第二年又转入澳门中德联合中学,因成绩优秀而多次获得奖学金。由于行动不便,很多体育活动不能参加。然而,陆启铿居然学会了游泳,在海滩上一游就是几公里之远,学期考评时,体育竟也不居别的同学之后。

  1946年,陆启铿考入中山大学数学天文系,开始了半工半读的大学生涯。经过四年的学习,他于1950年顺利毕业,毕业论文“模函数”深得行家好评。

  “梁园虽好,非久居之乡。”1950年,著名数学家华罗庚从美国返回新中国,途中在香港中转时,曾在广州作短暂停留,其间被盛邀到中山大学作了一次学术演讲。陆启铿这时正毕业留校任助教,对数学怀有浓厚兴趣的他自然不会缺席这个难得的机会。在当时,这次报告会只是名震天下的数学家回国途中的小插曲,新闻报道中鲜有提及,但对陆启铿来说却是彻底改变了自己的人生轨迹。

  华罗庚,这时正从异国享誉归来,已是备受国家重视的大师级学界领袖。而陆启铿,只是偏居广东省南部一隅,刚刚毕业、默默无闻的一个小助教。两个地位相差如此悬殊的人,经过这次不经意的邂逅,命运竟交集到一起,亦师亦友几十年。

  在华罗庚的协调下,青年陆启铿终于迎来了他人生道路上最重要的一个机遇。

  到数学所后不久,陆启铿就开始在华罗庚的指导下学习和研究多复变函数,成为解放之后华罗庚亲自指导的第一个学生。陆启铿与这位老师的成长经历颇有几分相似之处,首先他们都患有残疾却自学成才;当年熊庆来不拘一格提携华罗庚,今日华罗庚慧眼识珠拔擢陆启铿,一时传为佳话。

  20世纪50年代早期,陆启铿得到了华罗庚三年的精心指导,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们先后合作发表了一系列研究调和函数的论文,但当时整个数学所也只有华罗庚与陆启铿研究多复变,队伍太小而不足以建立起一个学科。到50年代中期,随着钟同德、龚昇的加入,数学所已经能组织起多复变函数讨论班,研究队伍初步建立起来了。50年代末,许以超与陆汝钤先后加入多复变的学习当中,研究队伍进一步扩大。时北京大学程民德教授认识到多复变的重要性,邀请华罗庚到北大开设多复变专门化,华罗庚因太忙而最终由陆启铿代行,这一举措也培养了不少人才。

  在华罗庚的指导下,陆启铿通过组织数学所多复变函数论讨论班,以及到北大数学系多复变函数专门化开班授课,培养起国内第一支多复变函数领域研究的基本队伍。他们的研究成果也达到了国际领先,特别是陆启铿。陆启铿与钟同德合作发表了“Privalov定理的推广”,独立完成了“Schwarz lemma and analytic invariants”(《Schwarz引理及解析不变量》)等论文,引起了国际数学界的重视,部分成果被写入苏联数学家的专著中。他在施瓦兹引理证明上取得的成果,现在被称为“陆启铿引理”。1959年国庆十周年之际,陆启铿总结了十年来中国多复变研究作为献礼,引起了美国数学会的注意。正是华罗庚和陆启铿做出的大量的开拓性工作,使多复变函数学科在新中国得以初创。

  考虑到中国多复变建立在政治运动频繁、国家多事之秋的年代,就更为难能可贵了。

  进入60年代,陆启铿在多复变函数论领域的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他发表的论文《关于常曲率的K?覿hler流形》,证明了常曲率的完备界域解析等价于单位超球,这一成果被称为“陆启铿定理”,得到国际数学界的普遍认可,领先西方同行近二十年,至今仍被广泛引用。在此基础上陆启铿提出一个猜想,即有界域的核函数作为两点的函数是否有零点,在国际上被称为“陆启铿猜想”,而称核函数没有零点的域为“陆启铿域”。“陆启铿猜想”是建国后国际数学界首次以中国数学家命名的猜想,此外以陆启铿名字命名的还有“陆启铿不变量”“陆启铿常数”。一个科学家的名字接连出现在数学概念中,足以说明他在数学上的贡献。

  陆启铿对数学界的贡献之一还在于他培养了一大批学生,其中涌现出多位院士与国家自然科学奖获得者。周向宇就是其中的一位代表人物,经过十年的努力,他在1998年解决了“扩充未来光锥管域的猜想”,这一突破被国际数学界称为20世纪下半叶数学发展的亮点之一。2002年周向宇在国际数学家大会上作45分钟报告,2013年当选为中科院院士。

  和睦的家庭生活是陆启铿事业成功的基础。1962年,陆启铿与张木兰喜结连理,还得到了华罗庚当场祝福。这两位耄耋老人携手走过了超过一个甲子的漫长光阴,在谈及夫人对自己事业上的支持,陆启铿的脸上充满着的是满足和幸福。

  人物百科

  陆启铿(1927.5.17—2015.8.31),男,出生于广东省佛山市,1950年毕业于国立中山大学数学天文系。

  陆启铿是华罗庚先生归国后的第一批亲传弟子,是新中国培养的国际一流数学家,在多复变和数学物理领域做出了大量奠基性和开创性的工作,取得了国际瞩目的成就。陆启铿是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2015年8月31日,陆启铿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不幸去世,享年88岁。

  (科普中国出品,1月22日编辑报道)

[责任编辑:单清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师从华罗庚,他的名字接连出现在数学概念中
13位世界级的中国数学家一览文
1992年11月4日, 著名数学家陈景润 ,著名数学物理学家陆启铿 双双荣获首届“华罗庚数学奖”
陆启铿院士:华罗庚多复变学派承前启后的一代宗师
走进科学院,感受数学之美!
陆启铿先生千古!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