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老牌世界级城市为何难挽衰落颓势

      城市在一定历史时期的兴衰起伏,与它在特定历史周期中的功能息息相关。历史大势是城市的机遇,如果不能把握机遇,城市的生长线也就中断,城市就会衰落下去。同样,一座城市若要力避衰落,认识趋势、把握机遇、实现功能转型则至为关键。

  案例

  1.曼彻斯特滑落 被美国模仿者超越失去世界中心地位

  第一次工业革命,让曼彻斯特这个一文不名的城市一跃成为世界纺织贸易中心。然而时过境迁,虽然如今的曼彻斯特因为音乐等文化创意产业再度蜚声世界,但它漫长的衰落期无疑也成为现代城市发展的镜鉴。

  19 世纪,曼彻斯特的制造业令世界艳羡,各地的公司纷纷效仿曼彻斯特模式。然而,这种模仿对于曼彻斯特当地的工厂来说,却是优势丧失的开始。曼彻斯特的商业企业除了出售成衣,也出售制衣机器,多家公司迅速将其机器产品销往世界各地。之后,这些机器被复制、改进、商品化。到了20世纪,从法国到美国都能看到巨型纺织工厂的身影。至此,曼彻斯特的机械化优势逐渐消失,而更靠近南美洲等原棉农业产地的新工业中心开始取代曼彻斯特的位置。

  曼彻斯特的工厂经历了漫长的向生产上游迁移的过程,开发更时尚的成衣设计、保证更好的品质。这样的措施确实有一定的效果,避免了廉价竞争者导致的行业内恶性竞争。然而,曼彻斯特的纺织业还是经历了一个世纪的漫长衰落。

  20世纪初的经济大衰退中,曼彻斯特的工业加速滑落。二战之后,空置的厂房数量超过了满负荷运转的工厂,曼彻斯特也成为英国工业力量明日黄花的象征。

  曼彻斯特城市人口在1920年代达到高峰,然而,棉纺织工业的衰退使曼彻斯特主要产业面临严峻的转型课题。从上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数十年的城市衰败状况,见证了曼城在产业转型中所遭遇的阵痛。

  在这段城市转型期间,原有产业遭遇结构性萧条,连带产生社会经济问题和高失业率,也因人口及就业大量外移至郊区,造成市区内原有的工业土地废弃和低度利用。土地价值随着城市衰败大幅降低,而低落的价值又造成了低品质的土地开发现象。整个曼彻斯特市中心及周边地区的普遍景象就是住宅密度过高且品质低劣,基础设施老旧且河道污染。郊区化的城市发展思潮,促使城外新的购物中心不断设立,城内商业机构持续萎缩,更加快了城市内贫穷的扩散和人口下降。纵使曼彻斯特地方政府陆续出台地区性更新方案,却一直缺乏整体性策略规划,曼彻斯特城市的整体发展未见到显著效果。

  到了上世纪80年代,曼彻斯特空置库房的知名度已经远远超过了其曾经满载的辉煌。当时,以曼彻斯特为中心的英国后朋克音乐被冠以“工厂唱片”的标签,许多乐队都在维多利亚式的旧厂房里安营扎寨。曼彻斯特已经成为制造业衰退的标志。无所事事的年轻人创立了欣欣向荣的音乐业,但他们长久的失业和挥之不去的绝望也是对第一次工业革命诞生地上残存空虚的一种责备。

  1996年,爱尔兰共和军在曼彻斯特市中心停放了一辆装满爆炸物的卡车,爆炸严重毁坏了数十幢建筑。这一事件成为曼彻斯特历史上的一个转折点,经过了多年衰退与毫无作用的转型战略之后,重建工作无疑是曼彻斯特发展的催化剂。该悲剧事件将全国的注意力吸引到了曼彻斯特这座老工业城市,也让人们有了一个重新思考的机会。

  2.案例

  匹兹堡衰退  全球性产业转移掏空城市实力

  匹兹堡坐落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西南部,煤炭资源丰富。它是美国历史上著名的钢铁工业基地。19世纪中叶,钢铁大王安德鲁·卡耐基创立了美国历史上最大的垄断企业卡耐基钢铁公司。二战期间,由于战争对钢铁的需求量猛增,匹兹堡进入“黄金时代”,以“钢都”之称闻名世界。

  然而,从经济结构上看,匹兹堡的产业过度集中于煤炭、钢铁、重型电气以及玻璃、粘土和石材生产,劳动力大都聚集在大型工厂,这种经济结构对于它的社会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对劳资关系和环境的影响尤为明显,也为匹兹堡的衰落埋下了伏笔。

  匹兹堡大型综合工厂的管理体制产生了紧张的劳资关系,该市成为劳工运动的重镇,被称为“美国劳工运动的摇篮”。早在1877年7月,匹兹堡就爆发了一次流血的铁路工人骚乱,美国劳工史上著名的罢工事件很多发生在这里,包括1919年的大钢铁罢工,1946年的钢铁、电器与汽车行业联合罢工和1969年的“黑色星期一”示威等。

  环境污染问题成为匹兹堡重工业为主导的工业结构的必然产物。匹兹堡的工业发展,以环境的退化为代价。以烟尘污染为例,钢铁业、炼焦业等重型制造业排放出大量烟尘,且由于匹兹堡地处阿勒根尼河与蒙农加亥拉河的河谷地带,逆温现象让烟雾笼罩成为常态。“钢都”同时成为世界著名的“烟雾之城”。

  1940年以后,这一问题受到广泛关注。该市的公共健康部门、媒体和市民组织开始呼吁减轻污染。但是,由于二战爆发,匹兹堡工业需求量加大,这些要求很快被经济洪流淹没。战后初期,恶劣的环境使得当地企业难以留住人才,几个主要的大企业在其他城市租赁了总部大楼,40家工厂决定迁离。

  随着战后科学技术的发展,石油、化工、合成材料和电子工业等新兴工业,开始取代老工业如钢铁和重型机器制造业的地位。

  上世纪70年代后期,匹兹堡钢铁厂出现了一个更大的对手,微型钢铁厂正在迅速取代综合工厂这一传统钢铁生产部门,成为钢铁生产新的基本形式。与此同时,1979年到1986年,美国经历了上世纪30年代以后最严重的一次经济萧条。这次危机给匹兹堡带来灾难性影响:大批制造业工厂永久性地倒闭。那些曾经长期作为匹兹堡经济基础的企业关门大吉或者离开这座城市。到上世纪90年代中期,这个曾经世界上最大的钢铁制造基地仅剩下一家综合钢铁生产厂和一家专业钢铁生产厂。

  进入全球化时代,制造业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的大规模转移,使得这些工作机会很难再回到匹兹堡。数据显示,这座钢铁城市是1990至2000年间美国40个最大的都市统计区中唯一流失人口的城市。匹兹堡的钢铁和其他制造业无可挽回地衰落了。

  访谈

  产业基础衰落 中断城市生长线

  嘉宾:朱霞 华中科技大学建规学院副教授

  求知:城市的衰落有没有一个定式或者说规律可循?这中间有哪些共性?

  朱霞:产业革命以前,城市的衰落主要由朝代更替、战争和自然灾害引起,而产业革命以后,主要取决于政治、经济的力量。微观来讲,产业、交通和城市的功能定位会影响城市的发展、变化和衰落。比如说巴西的巴西利亚,是因为政治的需求,城市功能定位为首都,从而带动城市的迅速发展。我们可以看到,从历史上的中国来说,早期城市沿着黄河逐步发展,后来运河沿岸城市兴旺,而现代城市沿着铁路、公路逐步发展。远离国家、省级快速交通主干线的城市发展条件较差,发展较慢,相比其他城市就容易发生衰落。而产业积聚的大城市发展条件优越,发展较好;主导产业竞争力薄弱的城市产生衰退的可能性就大一些。

  求知:工业社会以来,城市的兴衰往往与工业发展情况相联系,怎样认识城市这种与产业相连的命运?

  朱霞:主要与以下几个因素有关:第一,产业影响城市经济,带来城市繁荣昌盛。第二,产业影响城市人口集聚,推动城市化发展。第三,产业影响城市的竞争力,引导城市进一步发展。如果产业衰落,城市经济会陷入衰落,这种城市需要转型,转型不好的城市就会影响发展。比如说当年“退二进三”的城市发展策略,对一些老工业城市转型起到积极的意义,新产业的发展给城市带来活力和竞争力。现在的产业园区集聚发展政策也有其重要意义,带来了城市新增长点。把目光放到国外来看,一些城市也经历城市转型的阵痛期。

  求知:随着更多元的概念进入现代城市的范畴之中,回归城郊田园、城市规模停止扩张,未必就是城市衰落的征兆,我们过去对城市衰落的理解是不是该有所改变?如何用更现代的视野看待这种由兴到衰、由衰到兴的态势?

  朱霞:国外的城市化发展比较成熟,公共服务均等化较好,市民比较倾向于田园式的小城市生活。但是在国内,这种倾向还不是特别明显。国内现在呈现大城市群发展的城镇化为主的图景,比较集聚节约的途径,中等城市和小城市在其带动下协同发展。不过,随着城市发展,信息设施完备、交通网络发达、公共服务良好的情况下,大城市走向中小城市的发展倾向是一种正常的选择。如果社会保障健全,公共服务均等化,选择田园式的生活对于城市而言,也是未来的一种发展方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国外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成功案例介绍
老工业基地的衰落与复兴
美国“锈带”城市转型案例与经验
攀枝花:南丝绸之路上的“东方匹兹堡”猜想
学案4区域发展阶段与人类活动
百年“钢城”的兴盛与没落,始于钢铁,终无钢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