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疾病预防】血吸虫病防治知识

1、什么是血吸虫病?

血吸虫病是由人类或哺乳动物感染了血吸虫所引起的一种疾病。人得了血吸虫病会严重危害身体健康。在急性期患者可有发热、腹痛、腹泻、脓血便、消瘦乏力等症状,如不及时治疗,可发展为晚期血吸虫病,出现肝脾肿大、腹水等症状,严重危及生命。儿童得血吸虫病如不及时治疗,就会影响生长发育,严重者可发展为侏儒症,患者将痛苦终身。

2、危害人类健康的“瘟神”

20世纪40年代末,我国血吸虫病流行猖獗,疫区居民成批死亡,无数病人身体受到摧残,致使田园荒芜、断垣残壁、满目凄凉,出现了许多“无人村”“寡妇村”“肚胞村”等悲惨景色。如素有人间天堂、鱼米之乡之称的苏州昆山,血吸虫病感染者占当地人口总数的65%以上,有100多个“无人村”。高邮县新民乡农民在有螺的洲滩下水劳动,其中4019人感染急性血吸虫病,死亡1335人,死绝45户,遗下孤儿91个,真所谓“千村薜苈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

3、 血防形势依然严峻

50多年来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经过广大人民群众和血防专业人员的共同努力,我国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血吸虫的中间宿主钉螺是一种生命力、繁殖力都很强的生物,加之有螺环境复杂,给灭螺工作增加了难度。改革开放的大潮推动了经济发展,但人口大流动使血防形势更加严峻。例如,我省某市一小学生暑假期间随父的船队去血吸虫病流行区,曾在江滩上戏水玩耍,回家以后生病入住市医院。医院因病孩高热不退给予多种治疗措施,疑为伤寒、白血病等而作各种细菌培养、骨穿刺,还转诊上海某医院,未果。后经血防部门工作的亲戚探病提出看法,即去血防站就医,确诊为血吸虫急性感染,给予吡喹酮治疗痊愈出院。该患儿由于误诊使得病程延长,增加了痛苦,多耗费了近万元,劳民伤财。由于缺乏血吸虫病防治知识,导致一些人得病后误诊而延误治疗,甚至导致死亡的这类病例并不少见,同时也反映了部分临床医生的血防意识淡薄。

4、 我国血吸虫病的流行范围

我国血吸虫病流行区分布在长江中下游一带,以及长江流域以南的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四川、云南、广东、广西、福建、上海等12个省、市、自治区的400多个县、市、区。主要是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五省长江流域和四川、云南省大山区流行严重。

5、血吸虫的生活史

血吸虫的生活史包括成虫、虫卵、毛蚴、胞蚴、尾蚴及童虫等6个阶段。

当血吸虫卵随病人、病畜的粪便排出体外进入水体后,即在水中孵化出毛蚴。毛蚴能在水中自由游动,并主动钻入钉螺体内发育成母胞蚴,进行无性繁殖,产生子胞蚴。它们再经一次繁殖,产生大量尾蚴释放入水,此时如果人、畜接触含有尾蚴的疫水,尾蚴则钻入人、畜皮肤内,转变为童虫,经过移行发育,最终在肝肠有关血管内定居寄生,成为成虫。成虫雌雄合抱、交配产卵,每条雌虫每天可产卵两三千个。一部分虫卵在肝肠等脏器内沉积,一部分虫卵又随粪便排出体外,如此周而复始,这就是血吸虫病的传播过程,即生活史。

在血吸虫的生活史中,有两个宿主,其一谓终宿主,即被成虫寄生的人和其他哺乳动物(如牛、猪、羊、鼠等)其二谓中间宿主,即被幼虫寄生的钉螺。钉螺是日本血吸虫的唯一中间宿主,没有钉螺,血吸虫就无法繁衍,血吸虫病也不可能传播和流行。

6、钉螺的生态习性

钉螺是雌雄异体、水陆两栖的动物。其外形呈圆锥形,长度一般不超过1厘米,宽度不超过4毫米。螺壳一般为6-9个螺旋,湖沼和水网地区的钉螺壳表面纵肋明显,但山区钉螺的纵肋不明显。钉螺有厣。

气候温暖的地区,在2-3月份就可发现幼螺,4-5月份为高峰,10月份以后逐渐减少,只要生长条件适宜孵出的幼螺经2个月可发育为成螺。

钉螺在自然界中主要将腐败的植物作为食物,如藻类等。水分是钉螺生长的必需条件,杂草是钉螺生存的重要条件之一。江、湖、洲、滩、河、沟、渠、潭、田地、竹园、石驳岸、涵洞、宅基地等环境都是适宜钉螺生长繁殖的地方。


钉螺本身的活动范围比较局限,但可随水漂流,也可附着于杂草等漂浮物或通过其他载体造成扩散,遇到适宜的环境便繁殖,形成新的孳生地。

7、感染血吸虫的主要途径

人人均可能感染血吸虫,接触疫水次数越多、时间越长,感染的可能性就越大。人接触疫水而感染血吸虫的途径有两类:一类是生产性接触,如耕耘、插秧、捕鱼、割水草、打粽叶以及抗洪抢险等水中作业;另一类是生活性接触,如在河、湖水中淘米、洗衣以及旅游、游泳等。当然,不同地区、不同职业的人,其感染血吸虫的方式、途径和感染的程度也有所不同。

8、什么地方易感血吸虫病

含有血吸虫尾蚴的水体叫疫水,容易感染血吸虫的地方称为易感地带。一般是指人、畜常去的感染性钉螺较多的地方。不同类型的疫区其易感地带的地形、地貌也不相同。水网地区的易感地带常在居民点附近,居民因生产、生活常去的地方,如渔船民经常停靠船只的码头附近,或牛棚及耕牛过河渡水的渡口附近,或河、湖、沟、渠内。

9、 什么人易感血吸虫病

无论男女老少只要接触疫水,都容易感染血吸虫病,接触疫水的次数越多,感染血吸虫病的可能性也越大。性别对血吸虫的易感性并没有差别,不同性别对血吸虫感染率的差异是由于两性的生产方式和生活习惯不同的缘故。一般血吸虫病流行区,5岁以下的儿童接触疫水机会较少,5岁以上的儿童喜欢在河、沟边戏水,感染率上升。10岁以上的少年参加割草、放牧、捕鱼虾、游泳者逐渐增多,感染率上升更快。成年人全力投入生产,经常接触疫水感染率更高。老年人因体力减退,参加劳动次数减少,接触疫水的机会也减少,感染率又降低。对职业而言,渔船民、农民等职业的人群属高危人群。由此可见,人是否感染取决于当地生产、生活用水中有无血吸虫尾蚴、其数量多少和范围以及接触疫水的频度。

10、什么季节易感血吸虫病

人在一年四季都可能感染血吸虫病,但在气温较高的4-10月份最容易感染。春季气候温暖,雨水多,钉螺活跃,人们生产繁忙,下水频繁,感染机会也多。夏季气温高,下水游泳、洗澡的人数多,接触疫水的时间长,体表暴露的面积大。在大江大湖流域,下水抗洪抢险人数增加,感染的人数也会增加。急性感染以夏季最为常见。秋季温度也适宜钉螺活动,且又是捕鱼的好季节,渔民下河捕鱼、捉虾,常常发生急性感染。

11、 什么是尾蚴性皮炎

急性血吸虫病是由大量尾蚴一次侵入体内而引起的,多发生在初次感染者身上。有的人在感染后1-2天内,接触疫水部位的皮肤会出现点状的红色丘疹,奇痒,称为尾蚴性皮炎。

12、 急性血吸虫病的临床症状

人在感染后40天左右,可出现怕冷、发热、出汗、腹胀、腹泻、大便带浓血等症状。绝大多数人有肝、脾肿大,并伴有压痛。严重者如不及时治疗,可出现贫血、消瘦、腹水,最终导致死亡。

13、慢性血吸虫病的临床表现

慢性血吸虫病是因多次少量感染尾蚴,或急性血吸虫病未彻底治愈所致。其临床表现不一,轻者可无症状、或轻度腹泻;重者有腹痛、重度腹泻、大便带脓血。病人有不同程度的乏力、贫血、消瘦、营养不良,多数病人有肝脾肿大。

14、 晚期血吸虫病的临床表现

反复或重度感染血吸虫尾蚴,未经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彻底,就可发展为晚期血吸虫病,表现为肝硬化腹水、脾肿大、生长发育受阻,甚至死亡。临床上分为腹水型、巨脾型、结肠增殖型和侏儒型。儿童或青少年得了晚期血吸虫病后,可影响生长发育,导致身材异常矮小,称为侏儒型。

15、怎样知道自己得了血吸虫病

凡是生活在血吸虫病疫区或到过疫区的人,如果接触过疫水,都有感染血吸虫的可能。当自身出现皮疹、发热、腹痛、腹泻、乏力、肝区不适等症状时,就应警惕自己是否得了血吸虫病。但也有较多的血吸虫感染者不出现或不立即出现上述症状。当你怀疑自己感染了血吸虫时,应该立即到血吸虫病防治站或医院做检查,或主动接受血防查病。通过系统的检查,就可知道自己是否得了血吸虫病。

16、检查血吸虫病的方法有哪些

检查血吸虫病的方法很多,常用的有粪便检查、血液检查、肠镜检查和B超检查等。

17、为什么要进行血液检查

有些血吸虫病人粪便检查时不一定能查到血吸虫卵,而血液检查比较敏感,可能查出隐匿的病人,所以查病时往往要开展血液检查。常用的血液检查方法有环卵沉淀试验、间接血凝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胶体染料试纸条法等。

18、为什么血吸虫病流行区要开展普查普治工作

普查普治血吸虫病,能使血吸虫病人和病畜得到及时发现和治疗,从而保护群众身体健康和促进生产。此外,人、畜同步普查普治能将传染源减少到最低限度,从而达到阻断血吸虫病传播的目的。

19、目前治疗血吸虫病的药物有哪些

目前常用的,同时也是首选的杀血吸虫药物是吡喹酮。其他尚有蒿甲醚、青蒿琥酯等,但多用于早期患者或预防性服药。

20、使用吡喹酮治疗血吸虫病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1)、要严格按照医生的要求,按时、按量服药,以保证治疗效果。

(2)、掌握吡喹酮使用的适应症和禁忌症,有心脏、肝脏、肾脏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各类精神疾病和癫痫患者服用吡喹酮时应极其慎重,最好在医务人员的监护下治疗;

(3)、为了避免和减轻消化系统的不良反应,最好在半空腹或饭后服用

(4)、服药期间及服药后3-5天内应注意休息,不要从事体力劳动和高空或水上作业

(5)、为了不加重肝脏的负担,服药期间不要饮酒

(6)、当出现较为严重的不良反应时,要及时去医院找医生处理。

21、为什么要开展健康教育

开展健康教育就是使人们了解有关预防血吸虫病方面的知识,逐步改变不健康的卫生行为、不正确的用水方式及粪便处理,主动接受血吸虫病检查,服从治疗,从而动员群众自觉参与血防工作,而不是被动地作为血防专业人员的工作对象。因此宣传血防知识能使群众增强血防意识,懂得进行自我防护,主动配合和支持血防工作,达到预防血吸虫病和控制流行的目的。健康教育的形式主要有:通过电视、广播、报纸宣传;开展血防宣传周活动;发放血防宣传材料;召开会议和座谈;街头咨询和义诊;学校开展血防“四个一”教育活动等。

22、儿童和青少年如何预防

儿童和青少年应当学习一些血防知识和防护方法,不要到有钉螺的水中玩耍、游泳、捞鱼虾等。同时疫区学校和孩子家长要加强学生校外活动的管理,特别是暑假期间一定要严禁学生到疫区从事放牧、游泳、捞鱼虾等活动;并要对学生讲授血防知识或以班级为单位制定好学生防护公约;组织开展一些专题活动,如血防夏令营、血防知识竞赛、血防作文竞赛和血防宣传画、书法等竞赛活动,强化血防意识。

23、在疫区的居民如何预防

首先要在有钉螺的地段设立血防警示牌,设立血防宣传岗哨,教育、劝阻群众不要接触疫水,不要到该地段采粽叶、打草、放牧、捕鱼捞虾。其次如果确因生产、生活需要,不可避免地要到有钉螺的地方种植农作物、打草、养鱼等,应当注意减少涉水次数,并在下水前涂擦血防专用防护药品,或者穿高统胶鞋、戴手套、穿长衣长裤,简便的办法还可用塑料薄膜绑扎在小腿部。妇女应注意不要直接到有钉螺的江、河、池塘中洗衣、洗菜、尽量使用井水和自来水或没有钉螺的塘水。承包养殖的池塘如发现有钉螺,应积极配合血防部门灭螺后再养殖,同时每年应主动接受一次血吸虫病的专项检查。

24、 渔民和船民怎样预防

渔、船民是感染血吸虫的高危人群,由于长时间在水上作业、生活,接触疫水而被感染的机会极大,因此应买一些血防专用防护药品,在每次下水前涂擦暴露在外的皮肤,捕鱼时尽可能穿连鞋的橡胶衣裤或较厚的长衣长裤。饮水和用水时应提取河心深处的水,也可以将水烧热至60℃以上再饮用,有条件的用桶和缸盛水,按每50千克水加漂白精片0.5克(或加生石灰12.5克)的比例,搅拌后静置15分钟后使用。同时渔、船民每年至少主动接受1次血吸虫病检查和2次吡喹酮的治疗。

25、为什么旅游、打工等流动人员也要预防

近年来,有大批城市居民和非疫区的农村青年外出到疫区旅游、钓鱼、打工,很容易感染上血吸虫病。因此应当注意:到长江和鄱阳湖、洞庭湖沿线等地旅游、钓鱼、打工的人员,应当了解当地是否是血吸虫病疫区,如果是疫区则尽量不要接触疫水,而一旦接触疫水1个月后出现原因不明的发热症状,应考虑是否患了急性血吸虫病,要及时检查确诊、治疗,即使没有得急性血吸虫病,也应当检查一次。而在疫区已经患血吸虫病的人最好要先在当地治愈后再去非疫区旅游、打工,因为非疫区的医院没有专项检查和治疗药品,如果去的地方还是疫区,则仍然每年要定期检查或治疗。

26、为什么对家畜也要防治和管理

人和家畜都能互相传染血吸虫病,病人和病畜都是血吸虫病的传染源,尤其是家畜的排粪量大,四处散布虫卵,危害极大。因此要注意(1)、购进卖出的牛、羊、猪等要通过兽医部门检疫(2)饲养的家畜每年配合兽医部门普查普治一次(3)家畜尽量圈养即使放牧也要在无螺地区(4)减少饲养家畜改为发展养禽(5)有条件的地区采用以机耕代替畜耕的方法。

27、 如何安全用水

安全用水是为了保证饮用水安全,避免血吸虫感染的重要措施。主要方法:一是普及自来水;二是开挖浅井或深水井;三是对饮用水进行消毒处理(漂精片或生石灰)。

28、为什么要进行粪便管理

管理好粪便,不仅可以改善农村卫生环境,而且可以杀死血吸虫卵,阻断血吸虫病传播途径。一是防止粪便污染水源;二是杀灭粪便中的血吸虫卵(改厕建三格化粪池或沼气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血吸虫病防治知识问答
高歌一曲“送瘟神”——绩溪县阻断血吸虫病传播的历史回顾
外阴血吸虫病
汛期,当心这种虫!进入人体后很难治疗!
【老照片】二十六年,我们是如何送走瘟神的?
洪涝灾害期要防止感染急性血吸虫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