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你应该知道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全过程

编者:大话正史系列,讲的都是正经的历史,讲的正不正经,你看看就知道。本文所有史实都出自专业历史学家的手笔,绝无瞎编乱造,绝不采用非专业来源的网络资料。我们只是历史的搬运工。

1、鸦片战争的化学反应

一般说第二次鸦片战争,从1856年开始。然而事情依然要从第一次鸦片战争说起。1842年战争结束,清朝被打趴下了,跟英国签订了《南京条约》。中国被逼对西方世界打开了一丝门缝。这一丝门缝,也像潘多拉盒子一样,一旦开启就无法回头。

南京条约里,割地赔款这个不说,主要是五口通商。意思就是以前英国人,只能在广州一个地方做生意,现在可以到五个地方做了。这五个当中,值得一说的就是上海。那时候,上海还只是一个非常不起眼的小县城,远不如其他几个地方。

上海的背后是长江中下游地区,商品经济的基础很好。一群跟洋人打过交道的广东商人,很快在上海找到了发展机遇。不过几年,上海的对外贸易总额就超过广州,成为最重要的贸易口岸。

这时上海还不让洋人进城。洋人只好城外自己建房子,自己管理,便慢慢发展成了租界。租界外面是华界,华界也学租界。整个城市都以租界为模板,迅速发展起来。上海一跃成为中国的经济文化中心,越来越重要,在近现代中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是南京条约造成的一个直接后果。

然后再说其他一连串更有趣的后果。五口通商了,船来了怎么停,怎么交易,怎么收税,总要一些更细的规则。第二年,谈出个《虎门条约》,除了这些细则外,还有一条叫片面最惠国待遇。意思就是,以后清朝给别国的好处,英国也要沾光。这个“魔法”条款,就厉害了,变幻无穷。

英国人来了,其他人自然也要来。第二年,1844年,美国人来了,签了个《望厦条约》。要求基本和英国人差不多。但想到,以后情况变了肯定很多条款细节要改,不如一劳永逸,便加了条12年后可以修改条约的规定。这也就是为什么第二次鸦片战争从12年后拉开序幕。

法国人也来了,签了个《黄埔条约》。要求也基本和英国人差不多。但法国是罗马天主教的护教国,传教是他的责任。因此,加了一条,可以在五个通商口岸建教堂传教。法国的本意,也就传天主教。但根据最惠国“魔法”,新教也名正言顺地进来了。

然后化学反应渐渐酝酿。上海的崛起,对应的便是广州的没落,对整个华南地区都有很大的影响。一个穷秀才在广州几次考科举都没考上,捡了一本新教的《劝世良言》,幡然悔悟,回村传教去了。这个穷秀才,就叫洪秀全。

1850年,道光皇帝驾崩,咸丰继位。第二年,洪秀全在广西起义,两年里竟然越做越大,打下武汉后,顺江而下定都南京,称太平天国。同时安徽河南的捻军起义。这便第二次鸦片战争前,清朝国内岌岌可危的状况。

外面的世界又怎样呢?西方的工业革命已基本完成,枪炮轮船更新换代,实力大有长进。而清朝在战后,却低下头来当起了鸵鸟,假装什么没有发生过。有人说有魏源啊。没错,能数得出名字的,大概有一只手吧。通商口岸也是阴奉阳违,除了上海,其他都是一团糟。

如果说,鸦片战争双方还在一个量级上,那这时就已经不是了。认真看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过程,会发现很多战争都没有记录伤亡,大概因为实在不好意思写上一连串的“0死0伤”吧。

(太平天国起义油画)

2、死不交涉的六不总督

到1854年,英国人根据最惠国“魔法”,满12年要求修改条约。主要是想要再多开些口岸,清朝自然不同意。过两年,美国人也满12年了,便跟英国人一起要求修约。清朝没有外交部,便让两广总督叶名琛来主管这个事。叶名琛毫不犹豫,统统拒绝。

这时发生了“亚罗号”事件。一艘挂着英国国旗的中国鸦片船,被中国水师查扣了水手,英国国旗扔地上踩了几脚。叶名琛没协调好,英国人就出兵进攻广州。就这么一个微不足道的事情,当然只是一个借口而已。在这之前,还有个马神甫事件,就是一个神甫违规跑到广西传教,被县官整死了。这个小事,就是后来法国人出兵的借口。

1856年10月,英国人率3艘军舰,2000人进攻广州。攻破广州新城,叶名琛逃到老城里躲了起来。这时英国人提出了一个新的问题,就是进城的问题。原来,洋人不让进广州城,只能在城外活动。叶名琛拒绝了,因为中国人太不习惯洋人了。

英国人攻占了一些炮台,分散了兵力,并不敢大肆进攻。这年末,广州十三行的洋楼被烧了,只好退出广州。而且,英国国内的意见很纠结,上议院微弱优势赞同行动,下议院却反对。这年底,英国跟法国达成了协议,双方一致行动,美国也表示支持,只是并不出兵。

一直到第二年的11月,英国人打打这打打那,给叶名琛施压。叶名琛就只有两个字:拒绝。尤其,这时英法美提出了一个更敏感的要求,就是要派使者进驻北京。洋人也察觉到了,每一次谈判背后,都是要听皇帝的意见,太费周折。要是有人在京城,消息就灵通多了。然而,咸丰皇帝死活不许,心想洋人见面不下跪可怎么办,万一有人跟着学坏可怎么办。

11月,英法美俄的四国公使,先后到了香港会晤。俄国因为东北边界问题也参与进来了。四国商议后,决定再打广州城。英法集结了5000多人的联军,12月28日炮轰广州城。随后广州投降,叶名琛被抓。英法占领了广州城,进行殖民统治,可以说是中国第一个地方傀儡政权。叶名琛被送到印度,1年后死去。叶名琛人称六不总督,不战不和不守,不死不降不走,成了洋人眼里死不交涉的代名词。

(六不总督叶名琛)

3、敢于一战的天津条约

虽然打下了广州,但没人能跟皇帝去交涉,只好转移到上海。军舰开过去,英法美俄四国一起要求皇帝派全权大臣到上海谈判。咸丰皇帝拒绝说,你们回广州,回黑龙江谈去吧。英法联军北上,到达天津大沽口。咸丰依然很硬气说,交还广州,释放叶名琛,再说别的。

1858年5月,英法联军攻占大沽炮台,几天后抵达天津城下。只好求和,咸丰派大学士桂良全权办理。桂良便挨个跟四个国家签订了《天津条约》。俄国还趁机强迫黑龙江将军签了个《瑷珲条约》,划走大片领土。

7月,英法船只离开天津。然而,皇帝马上就反悔了,反复要求桂良去协商。主要是天津条约中的两个事,一是派使者常驻北京,二是新增内陆口岸和到内陆传教游历。要是首都人民和内陆人民跟着洋人学坏,可怎么办?桂良心知,刚签的条约怎么反悔,费了大半年也谈不下来。

两国签约,并不是双方谈好就行了。谈好后,分别送到两国政府签字画押,再碰面互相交换,这个条约才正式生效。四国都要求换约必须在北京进行。打的算盘是,在北京换约的时候,就把使馆建立起来了。不然按清朝敷衍拖沓不配合的劲,多少年也建不起来。

咸丰皇帝坚决反对,要求在上海换约就行了。双方扯了一阵子,突然俄国在北京换约成功了。原来俄国人早在康熙朝就打过交道,那时便在北京留下了一些俄国人,并建了东正教教会,一直延续下来。俄国人使了个诡计,直接任命教会的人当公使。人都到了,只好换了。

这下英法美就炸了。英法军舰开到大沽口,要求进北京。咸丰只好松口了说,你们就别走大沽了,从北塘下船,人少一点,来北京吧。英法不理,坚持要走大沽。清军为了防御,在大沽口放了木筏铁链当障碍物。

1859年6月25日,英法13艘兵船闯入大沽口,边拆除障碍边前进。突然岸边一个个草席纷纷掀起,像变魔术似的露出一排排大炮,顷刻间大炮一起开火。英法军舰受阻于铁链,不便行动,被击沉4艘,俘获2艘,其余受伤退去。随后,联军派千余人,强行登陆,向炮台进攻。哪知海边都是泥滩,行走困难,又被炮火和清军攻击,只好撤退。

这一仗是中国自鸦片战争以来获得的最大胜利,联军死94人伤300多人。统帅僧格林沁受到咸丰嘉奖。僧格林沁说,这一仗能赢,主要是洋人太骄傲轻敌,不信中国敢于一战。

(大沽口之战)

4、毁于多虑的圆明园

这一战后,清朝赶紧与美国公使联系,与美国在北塘换约,要他劝和英法两国。当然这只是一厢情愿。英国内阁经过8天的会议,最终决定对中国增兵。当然,联军从大老远跑过来,需要很长时间。

而且,英国人也很担心战争把中国彻底打乱了,生意就做不了。以前说过,英国是以商立国的,凡事都要围绕着商业。英国外相,不断强调,战区限定华北,一旦达成目标,立刻退出。目标除了新增的道歉、还船、赔钱外,主要依然是进京换约,常驻京师,履行天津条约。

咸丰皇帝好不容易赢了一场,心里也硬气了些。允许新开了台湾几个口岸,其他要求一律拒绝。英法经过大半年的调兵遣将,英军占领了大连,法军占领了烟台,集结完毕。6月26日,英法政府通告对中国宣战。

7月英法舰队,在渤海湾集结,英军舰船173艘,兵力10500人,法军舰船33艘,兵力6300人。这等规模和架势,中国人可是头回见到。而且就在这时,俄国占领了海参崴,双方谈判闹崩了。俄国人带着京津的地图,就上了联军舰船。随后,联军占领北塘,占领大沽,占领天津。

咸丰皇帝只好派大学士桂良去天津议和,英法的所有要求全部答应,包括新增天津口岸,增加赔款,一概同意。然而,随着各地援军赶过来,咸丰又矫情起来了,说必须先退兵,大连烟台都要退兵,才能签约。甚至下诏,要亲统六师,直抵通州,以伸天讨。

英法一看,桂良也作不了主,率军向通州进发。眼看就要进入北京了,咸丰只好派了个亲王和兵部尚书再去议和。终于来了重量级人物,英国领事巴夏礼同意在通州会谈。谁知清军翻脸,统帅僧格林沁将巴夏礼等39人俘获。当日,双方交战,英法联军3500人大败清军20000人。清军退到八里桥,再败。

咸丰皇帝从圆明园逃往承德避暑山庄,命恭亲王打理后事。联军通告恭亲王,必须五天内,送还巴夏礼,否则一定攻进北京。这时联军已到朝阳门外,恭亲王说,好吧,你们先退兵,马上就放巴夏礼。恭亲王以为说同意就行了,不知道洋人是很较真的。5天后,联军没有见到巴夏礼,发兵前进。

恭亲王还在傻傻地玩老把戏,说你们别来,巴夏礼马上送回去。还让巴夏礼写封书信,意思是一切平安。联军又等了5天,依然没见巴夏礼,再也耐不住了。在安定门外、德胜门外击败清军,一路往西攻占了圆明园。恭亲王逃往长辛店。第二天,攻占了颐和园的前身清漪园。第三天,攻占了静明园。巴夏礼这才被释放回来。

联军在几个皇家园林里大肆抢劫。英军统领公开拍卖,所得共约9万3千金元。不知道现在值多少,但肯定是非常多。10月13日,北京安定门开启,联军进入北京城。进城后,英国人反复向法国人建议一起去毁掉圆明园,法国人不同意。终于,英国人决定自己去,10月18日,纵火焚毁圆明园,大火三日不灭。

关于英国人为什么特意要去焚毁圆明园,有很多种说法。有说是毁灭罪证。有说是因为虐囚而报复。有说是对大清国的威慑。有说法国想烧紫禁城呢,英国人不让。有说英国人有纵火传统。希望历史学家们对此早日有定论。

我个人认为,最合理最直接的解释就是,英国人起了贪念,想起还有很多好东西,想要再去抢一次。对于讲究利益的英国人,这是最切实的,而纵火只是有意无意的结果。

几天后,恭亲王回来,跟英法分别签订了《北京条约》,同时交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和天津条约其实差不太多,不过是增加天津通商口岸,赔款多一点,再加了个华人劳工出口,基本就是天津条约的翻版。俄国人也过来凑热闹,也签个中俄《北京条约》,承认了之前的《瑷珲条约》,趁火打劫成功。

11月,英法退出北京,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然而,逃到承德的咸丰皇帝,再也不想回来了。直到第二年8月驾崩于避暑山庄,年仅31岁。这位执拗的咸丰皇帝,一辈子也没有见过不下跪的洋人。他担心跟着学坏的老百姓,并没有学坏,因为洋人是洋人,自己该跪照样跪。

原来,这一切不过是多虑一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第二次鸦片战争两次大沽口之战,为何一败一胜?在于准备充分与否
咸丰皇帝为何打死不肯见洋人?不愿与洋人平起平坐
二十六史精选故事804、第二次鸦片战争是怎样爆发的
火烧圆明园:传统天下观崩塌的人间投影
清军战败后 咸丰为何不怕割地赔款 却很怕洋人这一正当要求?
咸丰与恭亲王的1861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