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唐代著名诗人,从落魄书生到封疆大吏

雪净胡天牧马还,明月羌笛戍楼间。

不知何处梅花落?风吹一夜满天山。

这首诗是唐代大诗人高适的《塞上听吹笛》。对于今天的人来说,高适的名气更大的在于他的诗文,他一生留下大量脍炙人口的诗歌。而历史上的高适,其政治和军事才能也都是不错的,只不过到他五十岁时才得以体现,可谓大器晚成。

高适出身与官宦之家,其父曾任韶州长史。然而,到高适出生时,家境逐渐衰落下来。虽然穷,但是高适并不为意,他“性脱落,不拘小节”,好交游,有游侠之风,平日里喜与人谈论王霸之道,俨然胸怀大志。

20岁时,高适仗剑游长安并参加科考,凭着自己的才华他以为唾手可得,然而现实却是残酷的。落第之后的高适开始在梁(今河南开封)、宋(今河南商丘)一带游历,继续他那贫穷和与人吹流弊、指点江山的生活。科举的失意没有使他消沉,在交游的同时,他继续读书,等待着实现理想的机会。

公元730年,契丹背叛大唐,朝廷下令征讨。高适认为时候到了,于第二年北上燕赵,奔赴沙场。既然在科举上不能取得功名,那就在战场上实现他吧。面对大唐塞北的壮丽山河,高适当时的心境一定是这样的:男儿何不带吴钩,夺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为了实现梦想,高适投入到当时驻防蓟门的信安王李祎的帐中,并呈上一首诗《信安王幕府诗》,表达自己投笔从戎的强烈愿望,可惜李祎没有太在意这个年轻人。试想,如果这时高适实现了其抱负的话,那么我们现在说到高适就会是唐代著名将领,而不是唐代著名诗人。在边塞度过了两年时光后,高适无奈地回到了长安。

这次在长安,高适觉得还是应该走科举的道路,毕竟他的实力自己是清楚的。然而,接连几次科考,每次都名落孙山。如果说最开始考不中,是因为高适自负才高,剑走偏锋。那么现在,却完全是因为杨国忠、李林甫两个无耻的小人。在这两个人掌权的时候,没有关系仅凭才华是没有用的。更荒唐的是,747年的科考,李林甫担任主考竟无一人被录取。面对这样的闹剧,李林甫居然对唐玄宗说:“天下贤士尽在朝中,民间已无遗漏,这真是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啊!”在这次落榜的人中,不仅有高适,还有大名鼎鼎的杜甫、元结等。

一而再、再而三的挫折使得高适相当的郁闷,但他那颗豪迈的心依旧没有沉沦。在送别不得志的琴师董庭兰离开长安时,高适写下了他的千古名篇《别董大.其一》:“千里黄云白日熏,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这首慷慨激昂、信心十足的诗,说是送给倍感失意的董庭兰,又何尝不是诗人送给自己的呢?

人是不可能一辈子都不走运的,像杜甫那样命衰的毕竟是少数。公元749年,诗名远播的高适得到了张九龄的弟弟、宋洲刺史张九皋的赏识。最后,他终于得到了一个官职——封丘县尉。然而没过多久,他却觉得没有劲了。官虽小,但应酬却一点儿都不少,最让他受不了的是“拜迎官长心欲碎,鞭挞黎庶令人悲”。最终,3年后,他就辞掉了这来之不易的小官。

要说人的运气来了挡也挡不住,才辞官没有多久,时任陇右节度使的哥舒翰又看中了高适,邀请他加入幕僚。虽然只是一个幕僚,但比起那个九品县尉,高适觉得这能有更大的施展空间。在这个时候,他写出了大量满怀壮志、雄心勃发的诗篇,比如“万里不惜死,一朝得成功......大笑向文士,一经何足穷”“功名万里外,心事一杯中......离魂莫惆怅,看取宝刀雄”。从中可以看出那种向往军功的慷慨豪情。

公元755年,安禄山起兵反唐,唐玄宗命哥舒翰带兵讨贼,并擢升高适为大拾遗辅佐哥舒翰。然而,奸相杨国忠弄权,贻误战机,再加上宦官的诬陷, 哥舒翰被迫出战,结果潼关陷落,哥舒翰竟被贼生擒。不久,长安城破,唐玄宗匆忙逃亡四川。

危难之时,高适从小路赶上了唐玄宗,向玄宗述

说了潼关失守的原因及经过。玄宗嘉其忠义,擢升侍御史,旋即又升为谏议大夫。

安史之乱尚未平息,江淮的永王李璘又开始造反了,企图割据江南。新即位的唐肃宗李亨向高适询问对策。高适给肃宗分析了当时的形势后,认为永王必将失败。高适的话让肃宗吃了定心丸,于是任命他为扬州大都督府长史、淮南节度使,主持平定永王之乱。果然不出高适所料,才三四个月时间,永王李璘即兵溃而亡。

平定永王之乱后,高适还曾讨伐安史叛军,救睢阳之围。因为战功,高适很受肃宗的重用,威望与日俱增。高适为人,性情耿直,史书称他“负气敢言,权幸惮之”。当时权臣李辅国很害怕高适,于是在皇上面前说他的坏话。结果,高适被降任为太子少詹事。

熟话说, 时势造英雄,深处乱世,英雄更是挡也挡不住。761年, 蜀地发生叛乱,高适被重新启用,先为蜀州刺史,后转任彭州刺史,率部平息叛乱,稳住了四川局势。五月,西川节度使崔光远在平息段子璋叛乱后,自己却抢占地盘,企图割据。肃宗怒而罢其官,擢升高适为剑南西川节度使。

763年,吐蕃趁大唐刚刚平定安史之乱,立足还未稳,乘机发兵犯境,先后攻占了嶲州、松州、维州。高适随带兵进行了抵抗,随对吐蕃造成重创,但终因实力不济,未能抵挡住吐蕃的进攻。朝廷和客观地看待这件事情,没有追究高适的责任。

764年,高适奉诏还京,迁任刑部侍郎,转散骑常侍,进奉渤海县侯,第二年,病卒。与同时代那些同样流弊哄哄的大诗人——李白、杜甫、岑参、王昌龄等等相比,高适算是结局最完美的一个了。尽管,他五十岁才开始被人赏识(今天五十岁差不多是退休的年龄了),但是这并不妨碍他展示其经世的才华,如果他能活的更长一些的话,干出更大的功绩亦未可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高适在50岁前穷困潦倒,为什么能在5年之内成为节度使?
高适与杜甫的一段交往之情
落魄乞丐如何化解中年危机解锁开挂人生?这位大诗人告诉您!
高适和旗亭画壁的故事
高适的三次出塞和晚年入仕
唯有波澜壮阔的盛唐,才能孕育出豪迈雄浑的边塞诗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