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听老庄讲道家哲学最核心的智慧 让你真正游心于万物丨参赛作品

[摘要]道的这种特点,呈现在道家对于“有”、“无”的哲学意蕴的诠释上,而经由这种诠释,道家哲学呈现出一种特殊的圆融形态。

文/卢涵

道家对道最为核心的描述就是通过“有”和“无”两个观念来实现的,在道家哲学的描述中,“有”和“无”这两个概念具有非常特殊的意义。首先,两者都是抽象的,“有”并不是某一物,“无”也不是虚空;其次,用两个词而非一个来描述道,说明道不仅在实体上不被限定,而且在动静状态上也是不定的。道的这种特点,呈现在道家对于“有”、“无”的哲学意蕴的诠释上,而经由这种诠释,道家哲学呈现出一种特殊的圆融形态。

“有”和“无”这两个概念具有非常特殊的意义(资料图)

一、 天下万物生于有:作为宇宙论根据的有

老子对万物实现的经典描述是“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老子》第四十章)。道不是一个被人为确立出来的东西,而是道本然真实地存在着。我们对道的感知更多地是来自于现实世界的万物,也就是作为实体的“有”,人类无法和道一样永恒,我们只是通过道的作用,或者说仅仅只有通过“有”的层面才能赋予道在人世的真实性。

“有”的含义

关于“有”的含义,“有”的金文字形是左手右肉,即手持肉,从而引申为手中有物,这里的“有”表达为强烈的拥有之义。

而《说文解字》中的解释“有,不宜有也,《春秋传》曰:‘日月有食之。’从月又声。凡有之属皆从有。”按照人习惯的方式,日月原本都是明的样子,但是出现日食月食的时候黑暗突然降临,这是非常突出明显的区别,以此表明的是“有”所具有的显白可观的特征。

月食图(资料图)

而在《周易》中有“大有”卦,“柔得尊位大中,而上下应之,曰‘大有’。其德刚健而文明,应乎天而时行,是以元亨”(《彖》),“大有”便是大有收获的意思,表达的是作为收成意义上的“有”,即《左传·桓公三年》“有年”的“有”,根据注“五谷皆熟,书有年”,这种表示“有”具有的丰收之义,应该说也是“有”的最为直观的和基本的含义,考虑到中国思想传统所建立的农耕文明传统,这样的解释应该是最为直接的。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道生万物,以万物为最为丰富的象征,成果丰硕是对“有”最好的表达,万物的创造就是“有”的根本含义。

“有”的意义特点

通过对“有”字义的分析,可以看出“有”所具有的意义特点。

首先,“有”表达存在之义,存在之所以被称为存在,因为我们可以用感官感知到,其中最强烈的感知表现为拥有,如果说存在感是相对于人的知觉来说的话,不管是肉还是其他事物,当确确实实被掌握在手中时,具有最强的存在感表达,以此,“有”最先的含义是实体真实性(存在),同时也表明,我们必然是从一个个具体的事物上了解“有”的含义的。

其次,“有”表达为一种功能,凡是感知必然联系着理解,我们说“非存在”有两层意思,其一是虚空,其二即无法被认识。而我们的认识必然是通过事物的功能得到的,通过功能达到的理解也是最充分和彻底的,不管是积极作用还是消极作用,任何的“有”都是具备功能效用的特点的。

最后,“有”表达一种区别的意义,从“大有”对应于丰收,“大”可以被恰当地解释为各种各样以及大数量的,其中便蕴含着差异性,抽象的“有”是不能具体说大小状态的,“大有”针对的是物,而物之所以成物,是因为其形式,真实性或者抽象的功能性对于物来说是共性,但是具体的功能表达则是区别的,这种个性也决定了物自身是有限的,物与物之间是不同、不通的。

“有”是一切真实性的基础

但是这个“有”是老子用来描述道的,“天下万物生于有”(《老子》第四十章)的“有”是哲学意义上的“有”,是逻辑和时空上在万有之先的概念,只能说与万有有共通点,但不是完全一致的。共通性在于,“万有”和“有”都表达存在的特点,“有”也是含功能的,但其功能是一种潜能的含义,因为实现出来的功能就是区分的,“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老子》第十一章),车轮、器具、居室之所以成为一种特殊的、具体的东西,正是因为它们的功能各不相同,辐、土、砖是不同而具体的万有,但是不论是什么东西,只要是“有”,它就有了实现其功能的可能性,所以基于真实性的功能性也是“有”的属性之一。但也是在这一点上说明了“万有”和“有”的不同点,前者是有限而特殊的,后者是无限而普遍的。“有”和“万有”之间的关系,可以从下图中可以很清楚地看出。

有:道的角度

(横线表示道的一部分,环表示人生,横线上下部分的环表示人所认识的生死过程,是人为认定的,也是自然成就的,但是不管是人为还是自然,在道的角度看来,所谓的死都回归在生之道上,所以并不存在死生的区分。)

万有:人的角度

(上图为侧视图:点表示道的一部分,线表示人生。下图为俯视图:环表示道的一部分,线表示人生。在人的角度看来,死生不一,由生到死是线性过程不可逆,同时,在道家的视角下基于人世的描述是:人生源于道,而人为生命是背离道的过程,死是与道的距离。)

因为人的存在是无法逃脱有限性的,故而老子和庄子大体上只能用一些看似对立或者不确定的词语言说道的那个无限的状态,实际上,我们只能就道的真实性说“有”,但是真实性又必须假借一个实体来表达,所以为了避免落入人的具象化思维,老子说“有”即是“无”,并且,这不仅仅是一种技巧,更是理解“有”最恰切的方式。老子是在确定了道存在的基础上说无,避免使道落空,突出了无的另一层意思,即超越认知范围的含义,顺理成章地在明道的方式上,由知识积累转化为智慧见解。

由此可见,老子所谓的“有”是一切真实性的基础,是实体之所以为实体的基本元素,故而不无处不在。“有”更是一切效用的原动力,是不息的,永恒趋向于实现,故而为时间上的始点。“有”是“道生万物”中“生”的内涵。从这个角度来说,“有”在于道家哲学之中是作为对于宇宙万有的产生根据而言的,这是一种宇宙生存论意义上的言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听老庄讲道家最核心的智慧 让你真正游心于万物丨参赛作品
道-好搜百科
浅谈“道”的来历——《道德经》中的“道”
庄子哲学本体论
“大道至简”有什么更深层次的含义?
老子“道法自然”释解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