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赤地千里,门阀挽歌;历史转折,寒族崛起——侯景之乱(大结局)

侯景之乱后记

太清六年(552)十一月,经王僧辩、陈霸先等人的劝进,萧绎称帝于江陵,改元承圣,是为梁元帝。陈霸先奉命镇守在京口(今江苏镇江),王僧辩镇守在建康。梁元帝崇尚玄虚,暴戾凶狠,心胸狭隘,又刚愎自用。不急仇寇之诛,先行昆弟之戮。为争帝位,先后害死兄萧纶、弟萧纪、侄萧誉等人,争得了一个残破的江山。既是学界巨人,又是政界侏儒。

公元554年,也就是南朝梁承圣三年十月初九,西魏柱国于谨、宇文护,大将军杨忠领兵五万,进兵江陵。次年正月初二,江陵陷落。王僧辩未及时救援,梁元帝旋即被杀,年四十七岁。朝臣与百姓中强壮者都被掠走,陈霸先的儿子陈昌、侄子陈顼本在梁元帝宫中值事,这次也被掳至长安。江陵成了一堆废墟。

三年后,即557年,羽翼丰满的陈霸先废掉梁敬帝,自立为皇帝,建立陈朝。梁朝退出历史舞台。

赤地千里

侯景之乱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重大事件,其所造成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陈寅恪指出:“侯景之乱,不仅于南朝政治为巨变,并在江东社会上,亦为一划分时期之大事。”

侯景拿下建康后,因恼怒之前王谢两家拒绝自己,对王谢两家为首的江东大族进行了大肆屠戮。江东士族享了一百多年的福,结果在大难临头之际,连反抗的法子都找不出,不是被杀就是饿死。颜之推曾云:“中原冠带,随晋渡江者百家,故江东有《百谱》;至是,在都者覆灭略尽。”陈寅恪亦指出:“梁末之乱,为永嘉南渡后的一大结局。南朝士族在经过数百年腐化之后,于梁末被全部消灭。”此言虽不乏夸大成分,但反映了士族门阀尤其是占统治地位的侨姓士族在侯景之乱中遭到致命打击的事实。

在侯景与梁朝官军的烧杀抢掠之下,劳动力大幅度减少,粮食产量锐减,随之而来的就是饥荒。和现代不同,古代的卫生条件极差,甚至比不上现代最不发达的乡村,因此大量人死亡之后,必然会引发瘟疫。江南地区饥荒、瘟疫流行,人口锐减,赤地千里,号称富庶的三吴之地经历侯景之乱后“千里绝烟,人迹罕见,白骨成聚如丘陇焉”,社会经济遭到毁灭性的破坏。

此外,侯景叛军还烧毁东宫藏书三万卷,象征梁朝文治的士林馆也在战乱中化为灰烬,加上后来梁元帝江陵焚书十四万卷,可以说东晋以来南方引以为傲的文化典籍收藏湮灭于侯景之乱及其间接引发的江陵之变之中。文人学士也遭逢乱离,侯景之乱对江南文化的破坏亦是不可估量。

南北朝政局的改变

侯景之乱使南朝一蹶不振,加剧了南弱北强的形势,北方两国都成为这次变乱的受益者。因此,后三国的均势被打破,极大拉近南北统一的时间。其中西魏利用侯景之乱,国力得到最充分的扩充。侯景之乱中,被萧绎所排挤的梁武帝之孙萧詧称臣西魏,宇文泰趁机派杨忠等将领掠夺梁土。550年西魏破柳仲礼,攻占汉东;552年取剑北之地;553年占领巴蜀;554年陷江陵,杀萧绎,一度攻入江南湘州,其疆域扩充一倍以上。除了领土的扩张,侯景之乱给西魏及其后继的北周带来的红利还有经济实力的增强(得到富庶的蜀地)、战略地位的提升(取得“跨有荆益”的有利格局)、外交环境的改善(打破四面树敌的局面)等,从而国力陡增,由一个贫弱之国迅速具备了统一中国的实力。

与此同时,东魏及其后继的北齐虽然也从侯景之乱中获得一些利益,如攻占了南朝江淮之地,但由于内外局势的掣肘,其所得远不如西魏及北周,后来北齐欲借助扶植萧渊明继位来染指江南,但被陈霸先粉碎,不久后由于皇室淫乱、朝政腐败,北齐被北周所灭。

另外,侯景之乱造成南北人员流动频繁,南北各自皇统的神圣性也被稀释,客观上促进了南北社会心理的认同。总而言之,侯景之乱改变了南北朝的格局,使西魏及北周一跃而成为后三国中最强大的国家,为隋朝统一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门阀时代的转折

由于江东侨姓士族大量被杀或饿死,至陈朝建立,江东的侨姓士族已经一蹶不振。而寒门的地位则迅速上升。与南朝的前三朝不同,陈朝的建立者陈霸先并非是得到士族地主的支持上位的,而是由江南土著豪强支持上位的。因此江南士族在此次事件后地位一再下降,而寒门的地位也逐渐上升。

而之后的承圣三年 (554),西魏军攻占江陵,俘衣冠士族数万口,驱入长安为奴婢。这是对南方门阀士族的一次沉重打击。在陈朝,无论侨姓士族或江南士族,不仅政治上早已无所作为,社会声望和经济地位也都一落千丈,但是门阀势力仍占有重要地位,成为中央政府的掣肘。

不管怎么样,侯景之乱以及随后的江陵之变后,南方的士族遭受到了重大打击,再也无力向以前那样完全左右朝政了。而北方的门阀与南方不同,始终没有出现侨姓士族那样的超级家族,因此整个中国社会的门阀政治在此次事件后都被削弱了。581年建立的隋朝,终于开始了延续千年的科举制度,寒门终于有了正式的上升通道,在朝中的比重也越来越大。到唐武宗时期,士族已经不再对科举不屑一顾,不少士族的人都参加了科举。而之后的黄巢起义,则正式终结了士族门阀。宋元明清,再无士族,乃至于有“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之感叹。

总体来说,门阀士族的陨落,对中国历史的发展是有很大推动作用的。宋元明清时期,科举制度日益成为国家最主要的选官制度,广大寒门子弟有了一个稳定的上升通道。这对于加强中央集权、稳定中央政府的统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中国中央政府对于边疆地区的统治力度也逐步加强。盛唐疆域虽大,但是变动也极大,很多领土在很短时间内得而复失失而复得。这都是中央政府的统治力不足造成的。明清两代,中国的疆域逐步稳定下来,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中央政府的统治得以稳定。

侯景,一个被历史淹没的人物,由他引发的变乱,却是一次不折不扣的转折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江陵之祸:比靖康之耻还耻辱,10万士族成俘虏,举家北迁有多惨?
梁国[南北朝时期政权]
士族门阀的兴衰-始于察举,盛于中正、亡于科举
科举制度的施行、士族权力的分崩离析对封建王朝政治形势的影响
中国古代史3(转摘自西北大学)
杀尽江南豪门的侯景,只是因求娶“王谢之女”被拒而疯狂报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