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苏东坡的旷达人生,一蓑烟雨任平生

苏东坡的作品充满了人生哲理和情味,故非常值得咀嚼和品味。他在被贬谪黄州的第三年,也就是元丰五年(1082年)的春天,带着几个人到沙湖去看田地,途中,在路边的一个小酒馆里吃午饭,苏东坡喝了几大杯酒,立时觉得浑身发热,格外兴奋。饭后,喝点茶水,便开始继续赶路。因为是晴天,人们走路的速度也不一样,拿雨具的人走在前边,与苏东坡他们拉开一段距离。

一行人边走边说笑。忽然,来了一阵疾风,风穿过路两边的树林时,沙沙作响,其中似乎夹杂着雨声。这种声音,使没有雨具之人的心中难免产生一丝恐慌感。苏东坡却毫不在乎。风声过后,紧接着就下起了扫风雨,雨点密集,斜着从天上射下来。同行的人都非常狼狈,有的想要到路边树下去避雨,有的往前跑想要能拿到雨具。只有苏东坡一人,依旧拄着手杖,信步行走在大路之上,任凭风吹雨打,胜似闲庭信步。一边走一边还吟诵道:“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轻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雨只下了一阵,也就是喝两碗茶水的功夫,但苏东坡的全身都已经淋透了,从头巾到草鞋全像用水洗过一样。而同行的那几个人也都一样。

阵雨的特点就是一阵,过去后马上就是丽日高照。春天的风吹东西特别爱干,上边日头晒,中间春风吹,里边人的体温烤,没用多长的时间,衣服什么的就都干了。

阵阵春风吹来,略微还有点清冷的感觉。一切又都恢复了平静。回头看刚才被雨浇过的地方,大路依旧,树林依旧,仿佛什么也没有发生过。往前看,斜阳映照的山头又出现在前面,仿佛是来迎接词人。苏东坡忽有所感,随吟成一首《定风波》道: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词在题下有小序曰:“ 3月3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这段话交代了本词创作的时间地点和起因,为理解作品提供了参考。

这是一首充满人生哲理情趣的词,途中遇雨,是司空见惯的寻常小事,作者却能触景生情,借自然现象,谈人生哲理,写出如此意味隽永的好词,真是绝大的手笔。

上片写风雨来得突然而且还不小,但词人不但不害怕恐惧,而且还能“ 徐行 ”、“ 吟啸 ”,表现出一种泰山崩于前而岿然不动的大丈夫气概,显示出作者不为外物所动的主体心境。“ 一蓑烟雨任平生 ” ,则把眼前的实景升华为人生哲理的高度,是全篇的词眼。

“ 一蓑烟雨任平生 ”,表现出深邃的宇宙意识,揭示出这样的道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是神秘的,高深莫测的,会发生许多突发的偶然事件,而在这种情况下,要永远保持一种泰然的态度,这样,一切就都无所谓了。

自然界中风雨变化莫测,不要理睬它;社会生活中也是风云变化莫测,亦不要理睬它。如果不在乎风雨,当然也就不盼望什么晴天了。自然界的风风雨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社会生活中的风风雨雨也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所以,当我们遇到什么风雨的摧残时,能够傲然挺立,待风雨过后,一定是个晴朗的天空。这便是这首词给我们的提示和启迪。

苏东坡的精神虽然旷达,能够在突然来到的风雨中吟啸徐行,任凭风雨把自己淋个透,“ 一蓑烟雨任平生 ”。但他还是个凡人,而且是个47岁的凡人,是个饱受打击的凡人,所以他的肉体还是经受不住这种突来风雨的折磨。据资料记载,在这年春天,苏东坡胳膊患病,可能是风湿,曾请一位叫庞安常的医生诊治,推测很可能就是这次淋雨的缘故。看来,凡是肉体凡胎的人,对于自然和社会之打击的承受力都是有一定限度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苏轼《定风波》赏析
读一首宋词:苏轼《定风波》
高中语文《定风波》
文本解读丨跟着孙绍振,读懂苏东坡的《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费勇:不经历最痛的风雨,哪有内心的平静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