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九种含蟾酥中成药慎用

初夏时节,在我国南方一些地区,民间流传着食用蟾蜍排毒和预防“火疖子”的习俗,但却时常发生中毒事件,这种悲剧的出现主要与蟾酥有关。

蟾酥又名蛤蟆酥,为蟾蜍耳后腺及皮肤腺分泌的白色浆液。蟾酥是一味临床应用广泛的中药,它在入药炮制时颇为讲究。白色浆液在采集后,先用铜筛滤净泥土及杂质,然后刮入圆形或棋子状的模型中晒干,前者称为 “团酥”,后者称为“棋子酥”,亦有涂在玻璃板、瓷盘上晒干的,称为“片酥”。用锡纸包碎块少许,烧之即溶为油状,以质明亮、紫红色、断面均一、沾水即泛白色者为佳品。

中医认为,蟾酥性温,味甘平,有毒,入胃、肾经,具有解毒消肿、强心、止痛的功效,可以治疗疮、痈疽、发背、瘰疬、慢性骨髓炎、咽喉肿痛、小儿疳积、心衰、风火虫蛀牙痛等症。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蟾酥主要成分为蟾酥二烯内脂,其次为华蟾蜍毒素、蟾酥甙元、吲哚系碱类、含氮物质、肾上腺素、氨基丁酸及肽类等成分,能强心、兴奋呼吸中枢和横纹肌,具有升高血压、镇痛、平喘、镇咳、抗炎和抗肿瘤的作用,用80%酒精提取物可用于局部麻醉。

目前的临床应用上,蟾酥内服多入丸、散,由于属于2类毒性中药,最高用量为0.015- 0.03克。像人们常用的牙痛一粒丸、疮毒丸、外科蟾蜍丸、通窍散、复方蟾酥胶囊、牛黄消炎片、六神丸、喉症丸、梅花点舌丹这9种中成药中都含有蟾酥。因此,服用药时要格外慎重,服法、用量、疗程必须严格按照医嘱。

现代药理、毒理学研究认为,蟾酥属剧毒药物,所含的蟾蜍毒素通过兴奋迷走神经中枢或末梢,直接作用于心肌,可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体力不支、头晕、心悸、胸闷、口唇及四肢麻木等症状,严重者会发生口唇青紫、抽搐,甚至出现循环、呼吸系统衰竭而导致死亡。

服用含有蟾酥成分的中成药时,不可超剂量或长久服用,以防中毒。如出现上述中毒症状,应立即停药。用1%的盐水洗胃,内服泻盐,对早期中毒呕吐者,不可止吐;如中毒症状严重应立即送往医院救洽。蟾酥如误入眼中,可令眼部红肿胀痛,用紫草汁冲洗、点眼,即可消肿止痛。而孕妇应特别注意禁服含蟾酥中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药蟾酥的功效与作用
有毒中草药目录
含有这五种药的中成药小心中毒
这种食物美味却有毒!一家庭“尝鲜”后1死4中毒,爱吃的人真要注意
在肿瘤治疗中的有毒中药
中成药的中毒症状和解救办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