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吴三桂是如何走上汉奸这条不归路的

一提吴三桂,大家迅速联想到汉奸一词,这似乎成了思维定势,他也成了汉奸的代名词。没错,他确实是汉奸,但其立场转变,身份变换却经常被人忽略。到底是什么,才导致吴三桂一步一步走向反反复复的小人,变成最大的民族罪人的?其中有很多可以值得思考的东西。这所有的一切都要从一个特殊的年份说起。

1644年,值明清变革之际,一年之内紫禁城三易其主。这一年改变了很多人的命运,其中就包括吴三桂。因为吴三桂所处的独特的位置和环境,所以很不幸,他被时代的浪潮推向风口浪尖,从此他所做出的每一个决定,都将关乎历史走向。这一年他的身份经历三次转变,从明朝的辽东总兵到平西伯,再到顺朝的平西侯,最后是清朝的平西王。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容我细细道来。

1644年初,李自成从西安出师,兵锋直指京城,一路所向披靡,可谓气势如虹。京城万分危急,朝中大臣和皇帝经过数次商谈而不能达成一致意见。然而局势一步步恶化,崇祯皇帝为做殊死一搏,终于在三月四日,大加封赏各路官兵,其中吴三桂就被封为平西伯。六日,急招吴三桂放弃宁远,退守山海关进京勤王。吴三桂接到诏命后,为转移百姓做了几天准备,到了三月十日才开始动身,从宁远到山海关每天行军五十里,迟至十六日才入关。这和当初袁崇焕的做法可谓是天壤之别,其实吴三桂完全可以效仿袁崇焕那样带少量精兵先行入关,以急国家之需,然而他却选择自己率亲兵殿后,掩护百姓撤离。事实上,百姓从宁远撤离到山海关一路上并未受到任何骚扰和阻击,作为辽东总兵,他应该很清楚清军动向。当时清军在攻破几座城寨后就已撤离,计划四月再发动进攻。可以说吴三桂是在故意拖延时间。他有他的算盘,他不想首当其冲,想待农民军和其他勤王之师打的精疲力竭之后,再一举破敌,这样既能保存实力又能得到奖赏,一举两得。然而这只是他的一厢情愿。当三月二十日他慢悠悠的到达京畿地区时,却传来昨日京城已经沦陷的消息,皇帝殉国,王朝颠覆,这无疑如晴空霹雳,一时间打乱了吴三桂的阵脚。勤王任务已经失败,事实再也无可挽回,吴三桂便原路返回,退守山海关,思索下一步的退路。可以说这是他走向深渊的第一步。


吴三桂的这一举动,却让李自成坐立不安。吴三桂作为当时最强的勤王之师,手下有精兵强将不说且坐拥天下第一关,进可攻退可守,又处在国家边境,这一力量无论是偏向农民军还是满清,都将改变历史格局。这一切李自成当然知道,于是急令其父写信劝降,并升吴三桂为平西侯。接到劝降信后,吴三桂和当时大多数前明官员一样,选择归降新政权,且在归降前,全军皆披缟素祭崇祯皇帝,以示不忘旧主之恩。然而当吴三桂在奔赴北京领命时,遭遇途中逃回的家人,得到消息,父亲被捕,爱妾被占,北京城中正捉拿大批勋贵,拷打追银。此前派出的密探也核实了消息,这使得吴三桂改变了决定。立即回师山海关并写信与其父决裂,信中有一段是这样的“父既不能为忠臣,儿亦安能为孝子乎?”这也是与农民军的彻底决裂。其态度转变如此之快,有很多说法,其中最为普遍的就是冲冠一怒为红颜。我觉得这仅仅是次要原因,吴三桂这时是身负国仇家恨,君父被逼死,父亲被拷打,爱妾又被掠走,农民军在京城的行径又与强盗无异,正在四出追拷前朝旧臣,逼拿饷银,吴三桂怎肯自投罗网?可以说,这是一个冲动的,草率的决定,这一决定使得他孤立无援,腹背受敌,之后又面临着十分困难的选择。当他经历后面的各种风风雨雨之后,再回头思量,定时常捶胸顿足,遗恨当初。

事实是,他退守山海关欲与李自成决一死战,但却势单力孤,力不从心,只能借关外清兵为援。此时的吴三桂还并无降清打算,在与清军的书信中保持着明臣的身份,且许诺,把农民军赶走后以黄河为界,以北为清,以南为明。这和后来南明的联掳平寇战略不谋而合,毕竟当初推翻明朝的是李自成,明臣对于农民军的仇恨是大于关外满清的,这也是对形式的误判,低估了满清的威胁。但这也不能说那些人无知,毕竟在不知结果的情况下,谁也不知道下一步如何,可以说这些想法都仅仅是一厢情愿。

清朝那边对于吴三桂的请兵也是半信半疑,犹豫很久,多尔衮非常谨慎,怕是吴三桂诈降,与李自成合谋。在吴三桂一次又一次催促下,才肯发兵。多尔衮的立场也是很简单的,降服吴三桂,打败农民军成为北京城的新主人。对于吴三桂的条件如营救太子,推其登基云云,不予理睬。也在不断催促吴三桂投降,最后吴三桂因为形势危急,回信中最后写道“何事不成”,可谓意味深长。当局势万分紧急之时,多尔衮因为改变进军路线即使赶到,突然入关,杀的李自成措手不及。之后的种种时局,也就不是吴三桂可以左右的了,随后他接受清朝平西王封号,可以说是真正降清。

一次次算盘落空,一次次被逼选择,一步步走向深渊,终万劫不复,得千古骂名。从个人选择来看,吴三桂实属被逼无奈,就千秋大义而言,吴三桂真为千古罪人。而后讨伐南明种种也都是他作为清臣分内之事了,过分指责也无益。吴三桂一生的几个重大选择包括后来又叛清,几乎都是被逼无奈,可以说是一个人生的大败局。败在何处?我认为摆在大局观,常言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吴三桂一直在应付眼前的事务,相当于下棋只多看一两步,还是根据个人主观意愿,并未三思而后行,因为他后来一次又一次的被逼到墙角,做出与本意相违背的决定,即一步又一步的下着错棋。可以说面对多尔衮这一下棋高手,后面康熙这种不按常理出牌的棋坛新人,再加明末清初云谲波诡的棋局,吴三桂这种棋技,纵使他有再多的筹码,也会输的倾家荡产。

作者 西风 初出茅庐的历史爱好者

欢迎大家将喜欢的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这会帮助我们写出更多精彩的历史故事

渔樵春秋,香茗一盏,浊酒一壶,以渔翁的视角、樵夫的语言,讲老百姓爱看爱听的历史故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当汉奸是迫不得已?为何重兵在握的吴三桂会选择投靠清朝?
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反水事件,致使一个276年的王朝灭亡
跟过四个男人,颠覆一个王朝,最后下落成迷
平西王妃 陈圆圆
吴三桂到底有没有“降清”?认为他“降清”的三大依据并不充分
● 吴三桂和陈圆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