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读名著品中医 看《三国》说瘴气


  《三国演义》第87回写道,蜀国在诸葛丞相的治理下,“两川之民,忻乐太平,夜不闭户,路不拾遗。又幸连年大熟,老幼鼓腹讴歌,凡遇差徭,争先早办:因此军需器械应用之物,无不完备;米满仓廒,财盈府库。”正在此时,蛮王孟获,大起蛮兵十万,犯境侵掠。于是诸葛亮举兵去扫荡蛮方,这就是家喻户晓的七擒孟获的故事。然而这次战争与伐吴攻魏不一样,因为那是“不毛之地,瘴疫之乡”。第88回又写道:“毒聚泸水,日间甚热,毒气正发”,“五月驱兵入不毛,月明泸水烟瘴高”。第89回又多次写着“烟瘴甚起”,“烟瘴密布”等词。

  那么,什么是瘴气呢?

  古人认为,瘴气是山谷丛林中蛇虫、蜈蚣等动物尸体腐烂后产生的一种毒气,所以称为“气”。人被毒气侵入后,即可出现发冷、发热、出汗等症状,轻者使身体虚弱,重者造成死亡。瘴气在云南、贵州、广西等地多见。唐代诗人杜牧在《蛮中醉》一诗写道:“瘴塞蛮江入洞流,人家多在竹棚头,青山海上无城郭,唯见松牌出象州。”北宋文人范成大的《桂海虞衡志》载:“邕州两岸水土尤恶,一岁无时无瘴,春曰青草瘴,夏曰黄梅瘴,六七月曰新禾瘴,八九月曰黄茅瘴,土人以黄茅瘴尤毒。”

  瘴气又是我国古代医学的一个名词,现在大多已不使用。中医认为,瘴气又称山岚瘴气、瘴毒、瘴疠等。《医学正传》写道:“岭南闽广等处曰瘴气,盖指山岚雾露烟瘴湿热恶气而名之也。”又指感受湿热杂毒所致疫疠的一种,疫疠就是现在所说的传染病,传染性强,可造成大流行。现代学者一般认为,古代所说的瘴气,多是指恶性疟疾而言。

  广西桂林有一个名胜古迹“还珠洞”,传说与瘴气有关:在东汉初年,将军马援屯军岭南,为防治瘴气,命人装运一船中药薏苡仁运回备用。嫉妒者向汉光武帝刘秀进了谗言,说马援在合浦搜刮一船珍珠,运回私宅。马援因此蒙受了不白之怨。他一气之下,把防瘴气的薏苡仁倒进了桂林漓江深潭之中。后人为了纪念马援,把倒薏苡仁的岩洞叫做“还珠洞”。

  现在看来,瘴气就是疟疾。那时还不知道疟疾是疟原虫引起的,把疟疾的病因看作是一种气体。非常有趣的是,古代欧洲人也认为疟疾是因为呼吸臭气而发生的。疟疾的英文名就是malaria,意思是有害的空气。

  1880年,拉弗兰在疟疾病人的血液中发现了疟原虫,才知道流行了数千年的疟疾是由这种单细胞寄生动物引起的。1897年发现蚊子是疟疾的传播媒介,1948年又发现间日疟原虫红细胞外期的存在。至此,人类对疟疾这种疾病才算有了透彻的了解,“恶气”致病说也就销声匿迹了。

  《景岳全书》记载:“南方岚湿不常,人受其邪而致病者,因名瘴疟。瘴疟即恶性疟疾。中医将其分为热障、冷瘴两大类。热障可用清瘴汤治疗,药味有青蒿、柴胡、茯苓、知母、半夏、黄芩、常山、竹茹、陈皮、黄连、枳实等,亦可用成药紫雪丹。冷瘴则用金不换散,药味有苍术、陈皮、厚朴、藿香、甘草等,亦可用苏合香丸。(段振离 河南中医学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古代为何无法占领中南半岛?1967年,中国启动一秘密科研项目
中西医大对决之疟疾篇
往来寒热
马援与薏苡明珠
倒底是青蒿素杀死了疟原虫治好了疟疾,还是青蒿素按中医理论治好了疟疾?
原始森林中的瘴气是怎么回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