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曹操一生犯了两个严重错误:一个没有听刘晔之谋,一个没杀司马懿

熟读汉末历史,曹操无疑是三国时代杰出的人物,后世由于《三国演义》的流行,将曹操刻画成了一个奸雄人物。从戏剧到小说都把曹操描绘成一个白脸奸臣,阴险多疑、手段毒辣。然而,这是有失公允的,史上的曹操提笔会写诗,上马能打仗,文武兼备,对内消灭二袁、吕布、刘表、韩遂等割据势力,对外降服南匈奴、乌桓、鲜卑等,统一了中国北方,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是汉末杰出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诗人。

曹操如此英雄人物,也有犯错的时候,其中曹操一生之中犯了不少错误,其中2个错误非常大,一个丧失一统天下的机会,一个弄丢曹魏的基业。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第一个:没有听谋臣刘晔的谋略

刘晔,字子扬,少知名,人称有佐世之才,是曹操手下举足轻重的谋士,他屡献妙计,对天下形势的发展往往一语中的。是曹操帐下著名的战略家。曹操在建安二十年,击败汉中的张鲁,占据汉中,刘晔立即劝曹操进攻刘备新占的蜀地,认为攻占汉中后令蜀人震惊,只要进攻他们就会望风归附;否则让诸葛亮、关羽、张飞等人稳定人心,据守险要,那日后就难以征服。可惜,曹操不听。七日后,有从蜀地投降的人说蜀地人心惶惶,刘备斩杀惊惶者亦不能安定人心。曹操想再次进军,可惜已经丧失夺下益州机会,从而导致刘备坐稳川中,以致最后汉中被刘备夺了。

《三国志》:太祖征张鲁,转晔为主簿。既至汉中,山峻难登,军食颇乏。太祖曰:“此妖妄之国耳,何能为有无?吾军少食,不如速还。”便自引归,令晔督后诸军,使以次出。晔策鲁可克,加粮道不继,虽出,军犹不能皆全,驰白太祖:“不如致攻。”遂进兵,多出弩以射其营。鲁奔走,汉中遂平。晔进曰:“明公以步卒五千,将诛董卓,北破袁绍,南征刘表,九州百郡,十并其八,威震天下,势慑海外。今举汉中,蜀人望风,破胆失守,推此而前,蜀可传檄而定。刘备,人杰也,有度而迟,得蜀日浅,蜀人未恃也。今破汉中,蜀人震恐,其势自倾。以公之神明,因其倾而压之,无不克也。若小缓之,诸葛亮明于治而为相,关羽、张飞勇冠三军而为将,蜀民既定,据险守要,则不可犯矣。今不取,必为后忧。”太祖不从,军遂还。晔自汉中还,为行军长史,兼领军。

如果曹操当时听从刘晔的谋略,曹操得了西川,再发两川之兵,以雷霆之势而攻荆州,南下江东,天下可定,三国就不再了。

第二个:就是没杀司马懿。

司马懿,字仲达,魏国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战略家,西晋王朝的奠基人。史书说他“少有奇节,聪明多大略,博学洽闻,伏膺儒教””而且出自名门,祖父和父亲都是当时的大官,司马懿本人博古通今,学问很大,但是善于藏拙,后来担任曹操的谋臣,自随曹操出战起,他在军事上提出过许多重大的建议,这些建议均显示了他战略上的深谋远虑,有些建议的实施甚至对当时的天下形势发生了重大的影响。

曹操用人的原则,具有“既重才,又忌才;既用人,又疑人”的双重性。加之曹操有识人之明,认为司马懿为人,“内忌而外宽,猜忌多权变”。而司马懿的相貌,严整威严,长着一双像鹰一样犀利的眼睛,曹操知其“有雄豪志”(《晋书宣帝纪》)。因此,他对司马懿的猜疑,始终不能释怀。相书上说,有狼顾之相的人,不是奸臣就是国贼。曹操又曾做梦,梦见三马同槽,很犯忌讳,心中始终有疙瘩郁结。就对曹丕说:“司马懿非人臣也,必预汝家事。”于是便想趁早把司马懿解决掉,只是由于曹操太惜才了,迟疑不决,再加上曹丕跟司马懿的关系很铁,多有美言,司马懿才得以幸免于难。曹操临死之前,都没有杀司马懿,导致司马懿最终笑到了最后,高平陵之变,司马懿篡夺了魏国兵权,成为了魏国军事统帅,为篡魏奠定了基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刘晔或被曹操冷落了十多年,建言灭刘备,他或没懂曹操的心思
《三国演义》—白话版
《三国演义》历史事件大年表,来瞧瞧!
看看真实的诸葛亮,有助于提高智商
自主阅读手册中八下成语
曹操对司马懿早有预言,可为何曹氏后人不当回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