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当倔强老臣遇到胡闹帝王,故事令人忍俊不禁
问答
视频
探究
音频
辟谣
作者|我方特邀作者任艳
字数:2333字,阅读时间:约6分钟
说起托孤重臣,最为人熟知的大概就是诸葛亮了,刘备临终前在白帝城的一句:“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便把儿子连同辛苦创下的蜀汉一起交给了诸葛亮。
而在偏居江东的吴国,也有这么一位受托的重臣,被孙策委以重任,他就是张昭。张昭才学了得,辅佐孙权尽心尽责,不过他是个倔老头,与一把手一路磕磕碰碰。
一:倔老头年轻时就倔
张昭字子布,彭城人(今江苏徐州),少年时好学,声名远播。成年后,被人推举为孝廉,他偏偏推辞不接受;稍后,徐州刺史陶谦慕名又举他为茂才,他还是拒绝。孝廉和茂才都是当时通往仕途的最佳途径,可张昭不屑一顾,倔强地拒绝。陶谦以为他看不起自己,一怒之下把张昭关了禁闭,好在朋友四方营救,才把他救出来。
▲本文所有配图来自《口水三国》
时值东汉末年,中原动荡,张昭避难到江南,被正在创业的孙策逮了正着。孙策早就听闻张昭的大名,一听说张昭来到江南,便亲自登门拜访,而且恭恭敬敬,向张昭的母亲行跪拜大礼,请求张昭帮助自己。这下搞得倔张昭很不好意思,不得不出山,当了孙策的长史。
孙策看重张昭,张昭也忠心辅佐,所有政务,事无巨细,打理得妥妥贴贴,充分显示了自己的才干,被孙策比作自己的“管仲”。孙策遭遇不测后,临死前把自己的弟弟孙权和江东一起托付给张昭:“若仲谋(孙权)不任事者,君便自取之。”跟刘备托孤诸葛亮一样一样的意思,足见张昭在孙策心中的地位。
二:倔老头倔强辅佐
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孙策去世,孙权大恸,万事不理,哭个不停。张昭站出来,劝孙权不要哭,赶快擦干眼泪,还有许多事要办,并扶着孙权上马,带队巡视一圈。这个意图很明显,要让“众心知有所归”,确立孙权的接班人地位,让政权平稳交接。
古称君臣如父子,孙权与张昭这对君臣也确实如同一对父子。年龄上,张昭只比孙权的父亲小一岁,生活上,两人就像倔老头与青春期儿子的对决,有时甚至剑拔弩张。
孙权接班时不过18岁,正是血气方刚,贪玩在所难免,他尤其喜爱郊游打猎、饮酒宴乐。就说打猎吧,苏东坡有一句词:“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孙郎即是孙权。猎老虎已经够危险了,而孙权有时候还用拳头直接往老虎头上打,没人敢吭声。可张昭看不下去了,直言道:“你现在如此,万一有什么不测,那不是惹天下人笑话吗?”说得孙权无言以对,只好答:“我年纪轻,考虑不周全。”
孙权爱喝酒,常招呼一帮人陪他喝,陪喝还不行,把陪喝的人灌醉才是乐趣。有一次,孙权又聚众豪饮,大臣已经不胜酒力醉倒一片,可孙权还不过瘾,叫人用冷水浇下去,浇醒了再接着喝,并且下令:今天不烂醉不停止!张昭当时也在场,看孙权这样胡闹,气得拉长了脸离开酒席坐上车子。孙权不乐意了,这么不给我面子,就责备张昭:“不过大家乐一乐,公为什么生气?”
倔老头拿一句话就把孙权噎得没话说:“想当初商纣酒池肉林,‘长夜之饮’直到天亮,他那时也以为无非是‘大家乐一乐’!”孙权语塞,沉默一会就命令把筵席撤了。
这两件事中,虽然孙权“昔闻长者言,掩耳每不喜”,但都还算“温柔”以对,没有发作。后来发生的一件事,让这对君臣火药味十足。
三:倔老头老而弥辣
嘉禾元年(公元232年),辽东的割据势力公孙渊,派人跑到吴国来奉表称臣。孙权喜不自胜,当即决定派两名特使带上一堆金玉宝贝,去辽东封公孙渊为燕王。这事如果办成,辽东就会对曹魏的东北方加以牵制,可如若不成,孙吴就要受牵制了。
孙权把已经退休在家的张昭喊来,征求意见,本以为张昭一定会对自己的英明拍手称颂,却没料到张昭一盆冷水浇下来:“此举万万不可!公孙渊奉表称臣并非他的本意,不过忌惮曹操罢了,如果他又变卦投降曹魏,就会杀害我们的特使,到时会被天下耻笑的!”孙权想说服张昭,可是倔老头坚持己见,就是不投赞同票。
孙权气得头顶直冒火,直接把刀拿出来往案子上一扔,怒气冲冲地说:“吴国的读书人进宫拜我,出宫拜你,我对你也算尊重到了极点,可你总在大庭广众下反驳我,不留一点情面。别把我惹毛了,不然我会干出让人后悔的事来!”话外之意就是小心我砍了你!
要搁别人这时肯定吓得认错,谁知倔老头张昭一步不让,盯着孙权看了一会说:“我知道有些事说了你也不听,但我不能不说,因为多年前,太后(孙权母亲)临终时的话还时时在我耳边响起,我只能竭尽愚忠!”
原来这张昭不仅受了孙策之托,还受了吴太夫人临终前的嘱托。孙权是孝子,听到提起母亲,就把刀扔一边,抱着倔老头哭了起来。一个老泪纵横,一个涕泗横流,君臣两人哭作一团。
哭痛快了,把张昭送回家,孙权转身依然固我地派出两名特使前往辽东了。张昭气得窝在家里不去上朝,孙权一看这情形,气也不打一处来,命人用泥土直接封了张昭的家门。而张昭倔得更是绝了——叫人在大门里面封上一层泥。
果然不出张昭所料,公孙渊转而投降曹操,杀掉了东吴的两名特使。消息传来,孙权又羞又愧又悔,赶紧把封门的泥土卸了,几次派人向张昭致歉,可张昭哪里肯见,里面还堵着呢!
于是孙权亲自上门请张昭原谅,可张昭这老头倔呀,推说有病,硬是不见。孙权气极了,招呼人一把火烧了张昭家的门,谁知二门还关得严丝合缝。
事情发展到这里,情形已经十分危急,幸而在大火还没蔓延开时,孙权冷静下来,又叫人把火灭了,站在张昭家门口久久不去;而另一边,在儿子们半劝半哄下,张昭被架着走出房间,到门外跟皇帝握手言和。这对原来“势同水火”的君臣这时已亲如父子,手挽手坐一辆车子回宫里畅聊去了。
嘉和五年(公元236年),张昭安然去世,享年81岁。
受孙策与吴太夫人两人的临终嘱托,张昭可算托孤重臣。虽然他倔得不能通融,但无论政务还是生活,他都给孙权以忠贞的辅佐,对于江东的稳定及孙权的称帝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孙策放心地把孙权交给张昭,并嘱咐弟弟:“内事不决问张昭”,想必是深深懂得张昭的“倔”,其实是一种尽心竭力、刚直不屈的忠心吧!
好物推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读史随笔]张昭
孙权用土把大臣门堵上,大臣用土把门从里堵上,这君臣唱的哪一出
孙权自述:我小,你别欺负我(江东风云四百年之二)
【秋雨轩品三国】赤壁前后周瑜孙权亦敌亦友的微妙关系
孙策临死前托孤于张昭,为何孙权称帝后,却土封、火烧张昭家门?
三国第二大骗局,孙策托孤: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