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万历皇帝三十年不上朝,为什么没有大权旁落,自己仍然掌握着实权

大家都知道明神宗万历皇帝,三十年不上朝。

但是他却没有被架空——这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于明朝的内阁制度。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不上朝不等于不理政。

万历画像

明朝的内阁辅政,皇帝还是要亲自批阅奏折的,最终的决断权在皇帝手里,用什么人,谁来做什么事(当然是指国家大事),也就是所谓的人事权吧,皇帝都是一手抓着。

然后一点,明朝的特务制度极其发达,这是一个很恐怖的统治手段。东厂 西厂 锦衣卫,你在家吃什么饭皇帝都能知道,你说哪个官员不小心翼翼,不敢越雷池半步。在很大程度上,稳定了政局,至少稳定了内部政治局面。

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军权——一直在皇帝手里,只要皇帝握着军权,那还有什么不好处理的。

在经济政治方面,除了前期张居正打下了良好基础外。万历中期后虽然不上朝,但对内方面,也并没有出现宦官之乱、外戚干政,也没有严嵩这样的奸臣,朝内党争也有所控制。

对外方面,万历对于日军攻打朝鲜、女真入侵和梃击案都有反应,他虽然忽略一般朝政,还是关心国家大事,并透过一定的方式控制大明社稷。

锦衣卫

不过,万历皇帝确实有些怠政。

他的怠政分为两个阶段:前一阶段是不愿意上朝听政;后一阶段是连大臣们的奏章也不批复,直接“留中”不发。但是,按照明朝的制度,皇帝是唯一决策者。一旦皇帝不愿处置但又不轻易授权于太监或大臣,整个文官政府的运转就可能陷于停顿。所以,最终他也能掌握着大权。

而在万历晚年,他身体虚弱,上朝更少了。他处理政事的主要方法是通过谕旨的形式向下面传递。“万历三大征”中边疆大事的处理,都是通过谕旨的形式,而不是大臣们所希望的“召对”形式。

但是正如梁启超说,明末的党争,就好像两群冬烘先生打架,打到明朝亡了,便一起拉倒。这样的恶果,未尝不是由朱翊钧的荒怠造成的。

画像

链接

“万历三大征”指明神宗万历(1573~1620)年间,先后在明王朝西北、西南边疆和朝鲜展开的三次大规模军事行动。

分别为李如松平定蒙古人哱拜叛变的宁夏之役;李如松、麻贵抗击日本丰臣秀吉政权入侵的朝鲜之役;以及李化龙平定苗疆土司杨应龙叛变的播州之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明朝16位皇帝,这位被称为昏君,却把日本打的300年不敢出门
史上最懒的皇帝?三十年不上朝,真相才浮现
明朝有个万历皇帝
万历三十年不上朝,却没有被朝臣架空,他是如何牢牢控制朝廷的?
万历三十年不上朝,他是如何做到不被架空,在最后仍掌握实权的
万历三十年不上朝不理政,他是如何做到不被架空,即使在最后期仍然掌握着绝对实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