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辛弃疾:本是人中杰,偏成词中龙

辛弃疾:本是人中杰,偏成词中龙

飞飞

悲剧,是上天给了你抱负,给了你理想,给了你实现理想的才华,却一生不给你施展完成的机会,生生折断你的理想。

辛弃疾就是这样一位被生生折断了理想的爱国词人,最终落了个“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的悲壮结局。

他一生精忠报国,胸有百万韬略,志在万里江山,本是人中之杰,却偏偏壮志难酬,只能在醉中挑灯看剑,在梦中吹角连营,只能在词中“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写词只是他的业余爱好,却偏偏无心栽柳柳成荫,坐了词中头把交椅,成了词中之龙,把豪放派诗词推向了一个无人能及的顶峰。

一、英雄骑马回故乡

1140年,辛弃疾出生于山东济南。

山东是孔子的故乡,是中国儒家思想的发源地,自古人杰地灵。可到辛弃疾出生时,山东已沦陷于北方女真族金国人之手。

辛弃疾的父亲辛文郁早逝,他从小跟祖父辛赞相依为命。

辛赞本是南宋进士,但山东沦陷后,没有南归,而是忍辱偷生,虽然做了金国的县令,但“身在曹营心在汉”,偷偷做了“卧底”。

一有机会,辛赞便常常带辛弃疾“登高望远,指画山河”,眺望祖国的大好河山,告诉他哪里可以排兵布阵,哪里可以设关立卡……

在爷爷的耳濡目染下,又加之辛弃疾也不断亲眼目睹汉人在金人统治下所受的屈辱与痛苦,这一切,使他在青少年时代就立下了恢复中原、报国雪耻的志向。

14岁和17岁时,辛赞通过各方关系举荐辛弃疾赴金国都城燕京报考金国的公务员。

实际上,辛弃疾只是以此为名,刺探金国沿路的地理形势和金朝内部的政治情况。

辛弃疾21岁那年,金兵再次举兵南下。

趁此机会,辛弃疾揭竿而起,振臂一呼,聚集了一支两千多人的队伍,加盟了由耿京领导的声势浩大的起义军,并担任掌书记,做起了起义军的政委。

辛弃疾加盟起义军时,有一个叫义端的好朋友和尚。没想到,义端见情势不妙,偷偷偷了耿京的印章想投判金军。

辛弃疾闻声,单枪匹马追上义端,砍了他的头颅。

考虑到散兵游勇终不是办法,辛弃疾说服耿京率部回归南宋,并与南宋朝廷商议好合并事宜。

就在他完成使命归来的途中,耿京被叛徒张安国所杀,义军溃散。

悲愤欲绝的辛弃疾立即率领五十铁骑夜袭敌营,于万千敌军中擒拿叛徒,带回建康,交给南宋朝廷处决。

辛弃疾少年英雄气概,智勇兼备、文武全才、名重一时。“壮声英概,儒士为之兴起,圣天子一见三叹息。”

身在敌营二十载,如今骑马回故乡。

“天下英雄谁敌手?”回到南宋的辛弃疾,踌躇满志,以为从此鱼跃大海,龙潜深渊,英雄有了用武之地。

他梦想驰骋在抗金的第一线,至少可以为扶大厦之将倾出谋划策。

然而,现实却让他只能生生仰天长啸……

二、万里江山在梦中

辛弃疾初来南方,对朝廷的怯懦和畏缩并不了解。

不久即位的宋孝宗,也一度表现出想要恢复失地、报仇雪耻的锐气。

所以,辛弃疾在南宋任职的最初几年里,一度热情高涨,整理他在金国报考公务员时刺探的情报,写了不少有关抗金北伐的建议,其中最著名的有《美芹十论》、《九议》。

可热脸贴上了冷屁股。尽管这些建议在当时深受人们称赞,广为传诵,但与金国议和之后的南宋小朝廷,已经不愿意再打仗了,只想花钱买平安。

反正宋朝虽然没有强悍的军队,但钱还是蛮多的。

在这种“花钱买平安”的思想的指导下,朝廷对辛弃疾的抗战热情自然冷淡,只是对辛弃疾在奏折中所表现出的实际才干很感兴趣。

于是先后派他到江西、湖北、湖南等地担任转运使、安抚使一类地方官职,去治理荒政、整顿治安。

不能前线杀敌报国,治理地方也照样能实现平生抱负。这样,尽管辛弃疾一千个、一万个不情愿,但他还是去了,并且干得很出色。

他知潭州,也就是到我们现在的湖南做长官。这可说是大后方了,但他照样干得很起劲,并且要建一支“飞虎军”。

建飞虎军时,军队的营房少了瓦片,朝廷催之又急。辛弃疾下令,全城民户从自家屋上揭20片瓦片送到营房,现场送瓦、当场领钱。不出三天,营房便如期完工。

铺砌道路需要大量石块,辛弃疾又下令,调集全城在押囚犯,到长沙城北的驼嘴山去开采,并规定将根据各人开采的数量作为减刑的依据。

“天下掉下如此好的馅饼”,囚犯们个个争先恐后,凿的凿,抬的抬,所需的石块也在很短的时间内备齐。

尔后,朝廷又急急来一圣旨,说要立即停工,全面查账审计。辛弃疾把圣旨一收,照样加紧开工,并把建设过程、经费来源、开支情况等一清二楚地记载下来。

等飞虎军建好后,辛弃疾才把圣旨与帐目一并交给皇上。尽管有违圣旨,但看到鲜鲜明明的帐目,皇上对这“先斩后奏”也并不恼怒。

辛弃疾建立的飞虎军士气旺盛,英勇善战,是当时沿江各地方军队中最精锐的一支队伍,成为南宋中后期维护湖南政治局势的军事支柱。

金人闻风丧胆,十分畏惧。

辛弃疾虽胸有万兵韬略,才干过人;主政地方,亦政绩显赫,但他从敌后回来的“归正人”身份,阻止了他在仕途的上进一步前进。

特别是在当时主和派占上风的形势下,辛弃疾的政绩越大,弹章就越多。

1182年,42岁的辛弃疾再次被弹劾罢官。这时,他在江西上饶建修的园林式带湖庄园正好竣工。

此处不自爷,自有留爷处。辛弃疾回到上饶,开始了他中年以后的闲居生活。

此后二十年间,他除了有两年一度出任福建提点刑狱和福建安抚使外,大部分时间都在乡闲居。

真的是闲居吗,其实真不是闲居。

且看他的一首小词,这真的只是他600多首已存诗词中很不起眼的一首,却英雄气概一览无遗。

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

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

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

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

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

三、廉颇老矣尚能饭

鲁迅曾劝郁达夫不要搬家杭州,因为在西湖的美色里,会销蚀意志。

见郁达夫不听,鲁迅还亲手写诗一首:钱王登假仍如在,伍相随波不可寻。平楚日和憎健翮,小山香满蔽高岑。坟坛冷落将军岳,梅鹤凄凉处士林。何以举家游旷远,风波浩荡足行吟。

杭州真是个好地方,但对一个王朝来说,却是销金蚀骨之地。

在烟柳繁花里,在声色犬马中,苟且偷安、不思进取的宋宁宗对辛弃疾的“眼前万里江山”一点都不感冒,而养尊处优、鼠目寸光、妒贤嫉能的朝中大臣听到这样的呼唤,不过是报以轻蔑的一笑。

但树欲静而风不止,金国亡宋之心未死,再起烽烟。

1203年,主张北伐的韩侂胄起用主战派人士,已六十四岁的辛弃疾被任为绍兴知府兼浙东安抚使。

一听说要继续北伐,年迈的辛弃疾马上精神为之一振,抱着病弱虚体先后知绍兴、镇江。

第二年,他还晋见宋宁宗,慷慨激昂地说了一番金国“必乱必亡”,并亲自到前线镇江任职。

辛弃疾的“金国必乱必亡论”,说白了就是打“持久战”,屯田整兵,养精蓄锐,休养生息,加强防务。

可主张北伐的韩侂胄没有这么长的耐心,因为他主张北伐仅仅只是捞取功名而已。

时间不等人,结果匆匆北伐,又匆匆溃败收场。

一次又一次的主张得不到实施,又加之自己年老力衰,辛弃疾万念俱灰。

知镇江时,他有一次登临北固亭,感叹对自己报国无门的失望,凭高望远,抚今追昔,于是写下了《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篇传唱千古之作。

1207年秋,朝廷准备再次起用辛弃疾,令他速到临安(杭州)赴任。但诏令到面前时,辛弃疾已病重卧床不起,只得上奏请辞。

同年10月3日,辛弃疾带着忧愤的心情和爱国之心离开人世,享年68岁。

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一代人中之杰的报国之心,终于淹没在了西湖的歌舞中,淹没在了熏人的暖风里……

悲哉,弃疾;壮哉,幼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抗金勇士辛弃疾的一生
辛弃疾南宋著名词人
英雄无用,空留慨叹——解读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并解读其人
辛弃疾:他是一代武将,靠什么成为“词中之龙”
辛弃疾:文武双全的爱国词人
辛弃疾:北固山上的苍茫回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