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2017实用版儿童热性惊厥诊治共识发布!


热性惊厥(FS)是儿童惊厥最常见的原因。具有年龄依赖性,多见于6月龄~5岁,患病率为3%~5%。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神经学组组织相关专家讨论并制定了《热性惊厥诊断治疗与管理专家共识(2017实用版)》。

以下主要为该专家共识中关于FS的诊断和治疗部分内容。

临床诊断及评估

1诊断与鉴别诊断

本病是排除性诊断,应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癫痫、中毒性脑病、代谢紊乱、急性中毒或遗传代谢病等其他病因所致的惊厥发作相鉴别。

2辅助检查

常规实验室检查

根据病情可选择性检查血常规、血生化、尿及粪常规,如夏秋季突发频繁惊厥者应检查粪常规,以鉴别中毒性细菌性痢疾。

脑脊液检查

以下情况推荐脑脊液检查:

(1)有原因未明的嗜睡、呕吐或脑膜刺激征和/或病理征阳性;

(2)6~12月龄未接种流感疫苗、肺炎链球菌疫苗或预防接种史不详者。

(3)已使用抗生素治疗,特别是<18月龄者,因这个年龄段患儿脑膜炎/脑炎症状和体征不典型,且抗生素治疗可掩盖脑膜炎/脑炎症状;

(4)对于复杂性FS患儿应密切观察,必要时进行脑脊液检查,以除外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脑电图检查

以下特征均为继发癫痫的危险因素,推荐进行脑电图检查与随访:局灶性发作、神经系统发育异常、一级亲属有特发性癫痫病史、复杂性FS、惊厥发作次数多。

鉴于发热及惊厥发作后均可影响脑电图背景电活动,并可能出现非特异性慢波或异常放电,推荐在热退至少1周后检查。

神经影像学检查

不推荐作为常规检查,以下情况推荐行头颅影像学检查寻找病因:头围异常、皮肤异常色素斑、局灶性神经体征、神经系统发育缺陷或惊厥发作后神经系统异常持续数小时。

对于惊厥相关脑部病变的检出,通常磁共振成像(MRI)较CT更敏感,但检查时间相对较长,对镇静要求高。

FS持续状态的患儿急性期可能发生海马肿胀,远期则可能引起海马萎缩,并可能导致日后颞叶癫痫的发生,必要时应复查头颅MRI。

3留观或住院指征

既往有单纯性FS病史的患儿或年龄>18月龄首次单纯性FS发作者,发热病因明确且临床症状及体征平稳,则无需住院治疗,但应告知家长仍需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以下情况需留院或住院观察:

(1)有嗜睡等神经系统症状或异常体征者;

(2)首次发作年龄<18月龄尤其是已使用抗生素治疗者;

(3)FS的感染原因不明或感染较为严重者;

(4)复杂性FS或惊厥持续状态患儿,后续病情变化可能较复杂,建议住院观察;

(5)对于无明确家族史者建议住院观察以明确病因。

治疗与预防

FS的治疗分为急性发作期治疗、问歇性预防治疗及长期预防治疗。需根据患儿个体情况和家长意愿进行综合评估和选择。

1急性发作期的治疗

大多数FS呈短暂发作,持续时问1~3 min,不必急于止惊药物治疗。应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跌落或受伤;勿刺激患儿,切忌掐人中、撬开牙关、按压或摇晃患儿导致其进一步伤害;抽搐期间分泌物较多,可让患儿平卧头偏向一侧或侧卧位,及时清理口鼻腔分泌物,避免窒息;同时监测生命体征、保证正常心肺功能,必要时吸氧,建立静脉通路。

若惊厥发作持续>5 min,则需要使用药物止惊。首选静脉缓慢注射地西泮0.3~0.5 mg/kg(≤10mg/次),速度1~2 mg/min,如推注过程中发作终止即停止推注,若5 min后发作仍未控制或控制后复发,可重复一剂;如仍不能控制,按惊厥持续状态处理。该药起效快,一般注射后1~3 min发挥作用,但推注速度过快可能出现抑制呼吸、心跳和降血压的不良反应。如尚未建立静脉通路,可予咪达唑仑0.3 mg/kg(≤10 mg/次)肌肉注射或100 g/L水合氯醛溶液0.5 mL/kg灌肠,也可发挥止惊效果。

对于FS持续状态的患儿,需要静脉用药积极止惊,并密切监护发作后表现,积极退热,寻找并处理发热和惊厥的原因。

2预防治疗

间歇性预防治疗

指征:(1)短时间内频繁惊厥发作(6个月内≥3次或1年内I>4次);(2)发生惊厥持续状态,需止惊药物治疗才能终止发作者。在发热开始即给予地西泮口服,每8 h口服0.3 mg/kg,≤3次大多可有效防止惊厥发生。有报道新型抗癫痫药物左乙拉西坦问歇性用药可预防FS复发拉。卡马西平和苯妥英问歇性用药对预防复发无效。

长期预防治疗

单纯性FS远期预后良好,不推荐长期抗癫痫药物治疗。FS持续状态、复杂性FS等具有复发或存在继发癫痫高风险的患儿,建议到儿科神经专科进一步评估。

健康教育与管理

1健康指导

为减轻患儿家长对发作的焦虑、恐惧,避免寻求不必要甚至不恰当的过度医疗,应重视对家长进行健康教育与指导。

2疫苗与预防

接种FS患儿原则上元预防接种禁忌。一些疫苗接种后可能引起发热,进而导致惊厥,但这并非疫苗本身对大脑的直接作用。疫苗接种后发生FS的风险与其他发热疾病诱发的风险相似。患儿不必因此禁忌接种疫苗,否则可能给患儿带来更大的疾病风险。

摘自: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神经学组. 热性惊厥诊断治疗与管理专家共识(2017实用版) [J].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7,32( 18 ): 1379-1382.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标准・方案・指南】热性惊厥诊断治疗与管理专家共识(2017实用版)
这21种情况都能接种疫苗,别怕!
热性惊厥经典八问
快速上手:热性惊厥急救处理原则和评估检查
小儿热性惊厥还在掐人中?!你OUT了!
专家述评:“热性惊厥诊断治疗与管理专家共识(2016)”解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