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细节决定成败——名医能治常医所不能医,都在辨证的精细处

小编导读

西医看病,靠的是化验、影像学等检察手段,重视的是客观依据,往往忽略医生的主观能动作用;中医看病,靠的是望、闻、问、切四诊合参,重视的是医家的积极考察。一般而论,行医之难不在于治病,而在于认证识病。病证认对,病机找准,用药一般都不致于出格。名医能治好常医治不好的病,不见得用药有多独特,主要还是在识证认病方面能动脑筋,肯下功夫。

今天列举一些案例,看看精细辨证的理念,被医家们发挥得何等出色。


老中医注意到一个细节:病人从暖瓶中倒了一杯水,马上就喝下去了。当时天气很热,喝些水是正常的。林老悄悄用手触摸了一下杯子,发现还在烫手。热天喝这样烫的水,说明体内大寒,仅此一点,病情就明白了。于是,林老力排众议,以少阴病阴寒内盛,格阳于外论治,处以四逆汤加味,药用附子、干姜、肉桂等药,一剂而体温大降,几剂后体温恢复正常。

按:孙思邈曰:“省病诊疾,至意深心,详察形候,纤毫勿失,处判针药,无得参差。”这里,“至意深心,详察形候,纤毫勿失”三句话,提出了医家诊察疾病的标准,即用心——至意深心;全面——详察形候;仔细——纤毫勿失。上案林沛湘老中医正是注意到病人虽然发烧却“喜饮热水”这一细节,才断定此案乃是“阴寒内盛,格阳于外”引起,看到真寒假热的本质,用四逆汤本属的对之方,故而应手取效。林老的高明之处,靠的就是细心,细节决定成败。这无非也就是孙思邈所提倡的用心、全面、细致而已。著名医家张孝骞院士说过:“诊断疾病的工作,就是侦探破案工作,哪怕一点小线索也不能丢失。”看来即使西医也强调精细诊察的原则。

晋·杨泉指出:“贯幽达微,不失细小,如此乃谓良医。”(《物理论·医论》)“使果能洞能烛,知几知微,此而曰医。”(张景岳语)都是说诊病察证要注重细节。南京名医干祖望老先生说:看病要“吹毛求疵,尽量找一些不受人们注意的小小变异之处,加以特别重视。那些细碎琐事,平时不加注意的那些不起眼的变化,顺藤摸瓜,会发现出很大的事来。诚如佛家所谓的须弥小事。”

诚然,若要“贯幽达微”“知几知微”,则必须博学精思,所谓“学不博无以通其变,思不精无以烛其微”是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医家精细辨证的故事——细节决定成败
中医故事: 细节决定成败!望闻问切这几个细节,医者高下立见
辨证要精细,这是看好病的关键
详察形候、纤毫勿失--名医精细辨证谈(转贴) - 任之堂主人的日志 - 网易博客
详察形候,纤毫勿失——名医精细辨证
【60个生活好习惯,细节决定成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