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航天的这个优势,让国外同行感到“恐怖”!

这几天,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登陆月球背面,玉兔二号巡视器成功实现月表“越野”,令无数中国人激动不已。随着新闻报道不断深入,“嫦娥登月”背后的航天人逐渐走入公众视野。与过去不同,与国外不同,中国飞控中心坐着的几乎全是年轻人:一群80后、90后,筑就了这条长达38万公里的奔月路。

而在十几年,指挥中心里坐着的,还多是“银发族”。犹记2003年,神舟五号承载着华夏儿女的千年飞天梦,迈向星辰大海。当任务成功的消息传来,指挥中心里一片欢腾。看见那些白发苍苍的专家像孩子一样手舞足蹈时,人们既高兴又有些担忧:“神五”火箭系统总设计师刘竹生已64岁,总指挥黄春平已65岁,中国航天能否后继有人?

刘竹生院士

时间,给出了最好的答案。航空工程是由一个个成就垒起来的“马拉松”,这场必然伴随国家成长历程的持久战,需要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参与其中,为后续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这些年,从个别子项目放手让年轻尖子挑大梁,到分系统总设计师普遍由青年才俊担当;从基础科研由新人进行操作,到科研院所让“少帅”执掌,在组织有序的工作中,航天系统逐渐完成了人才的年轻化。

据统计,长征一号运载火箭发射成功时,老一辈航天工作研究者平均年龄已60多岁;神舟五号发射时,七大系统总指挥、总设计师平均年龄为 53.6岁;而参与神舟九号飞船研制的900多人中,有近600人是35岁以下青年,平均年龄为 34.8岁。此次嫦娥四号项目,背后科研队伍的平均年龄仅30岁出头。

航天队伍的年轻化,已然成为中国航天的独特优势。今天,中国航天15万研究员中,10万人属于 “80后”,平均年龄为 31-33岁。这样的年龄优势,让国外同行感到“恐怖”。美国宇航局研究员平均年龄是42岁,欧洲和日本科研人员年龄更大,俄罗斯还面临着青黄不接的尴尬。

更值得称赞的是,这群献身航天事业的年轻人的意志品格,丝毫不输老一辈。他们既有初生牛犊的闯劲,又有拓荒牛的冷静,还有孺子牛的奉献精神,漂泼暴雨中,“孩子”们抓紧时间卸下货物不后退一步;在中国航天史上第一次发射前一分钟程序报警的危急状况下,80后01号指挥官镇定地解决了问题。这些年轻人的卓越表现,让余梦伦院士感慨道,“中国成为航天强国的秘诀是新鲜血液的不断输入和国家的关心与扶持。”

60后唱主角,70后挑大梁,80后当中坚,中国航天事业的“接力棒”在老中青三代的手中有序地传递着。而这种接续奋斗的姿态,不独航天领域所独有。这些年,我们看到了太多优秀青年的身影。比如,大学一毕业就为世界和平奋斗的维和警察徐晓琳,扎根西部发展农村电商的青年创客张旺;中国首获青年科学家奖的清华博士后万蕊雪……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在这些青年力量的托举之下,浩瀚星空与我们的距离,必将越拉越近;国家梦想与现实的距离,也会越来越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东湖评论:青春恰时来 逐梦向未来
国家需要,我就去做
令人恐怖的美丽瞬间
【紫云说词】《彩云归》(柳永体)- 归去来兮(寄航天人)
德国年轻人搬离父母的年龄提前了
中国航天,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