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阿里巴巴VS亚马逊,短兵相接


港股解码,香港财华社原创王牌专栏,金融名家齐聚。看完记得订阅、评论、点赞哦

在那个高铁尚未普及的年代,乘搭长途汽车的旅客应该都有过一段很痛苦的经历——百无聊赖的漫长旅途,不得不忍受阿里巴巴(BABA-US)洗脑式土广告的轰炸。

“你离财富只差一点,关键是马上就点”——无限循环播放的广告语,以风驰电掣的速度红遍大江南北,用简单粗暴的方式创造市场。

但是谁能想到,那个土得掉渣的阿里巴巴在短短的十年彻底逆袭,成为闻名全世界的科技企业,浑身散发着贵族的光芒。

就在阿里巴巴用复读机式广告念着芝麻开门,意图撬开市场大门的时候,刚从雷军手中收购了卓越网的亚马逊(AMZN-US)却选择做一个安静的美男子,低调而缓慢有序地布局中国市场。

曾拒绝亚马逊并购的当当有一天忽然发现,越来越多对当当不按时发货、第三方商家提供问题产品有情绪的客户,被亚马逊以“不地道”的营销手法撬走,“免运费”、“次日达”和“假一赔十”,简直是以本伤人。

亚马逊的飞轮才刚刚启动。那些年在资本市场春风得意的当当网,只专注于眼前的一亩三分田,而亚马逊的布局却是未来和全世界的客户。在2008年年报中,亚马逊提到:“我们的定价目标是获取客户信任,而不是优化短期收益。我们相信以这种方式定价(编者补充:低价多销)是未来持续扩大收益的最好办法。”



都是从家庭小作坊走出来的国际巨企,影响力已经辐射全球的阿里巴巴和亚马逊在广大剁手族的支持下,走出了不寻常的星光大道,以它们独特的魅力和独有的优势,服务全世界的消费者。最近,这两家在美国资本市场同场竞技的科技企业公布了截至2018年12月底止的季度业绩。一家是中国本土特色的电商巨头,一家是落子全球的科技领域全能优等生,财华社带大家走近名企,看看它们到底赚了多少钱。

阿里巴巴:电商为主要收入及盈利来源

为方便比较,本文截取阿里巴巴2018年12月底止的12个月来看,阿里巴巴的总收入同比增长51.4%,至515.57亿美元,其中电商收入同比增长51.3%,至441.43亿美元,占总收入的85.6%。



期内,经调整扣除利息、税项、折旧及摊销开支前盈利(EBITDA)同比增长6.8%,至164.94亿美元,其中电商业务的经调整EBITDA同比增长17.9%,至195.35亿美元,利润率由2017年1-12月的56.8%下降至44.3%,或因合并饿了么、经营成本增加所致,饿了么或仍处于亏损经营状态,拖累整体盈利表现。

股东应占纯利同比增长5.6%,至102.43亿元美元,经营现金流同比增长18.4%,至217.31亿美元。



电商业务仍是阿里巴巴的主要收入及利润来源。以经调整EBITDA来看,其他业务仍录得亏损。电商业务的收益抵消了其他分部的亏损。从增长速度来看,云计算业务的收入增幅最大,市场也将焦点放在这个方面,认为云计算将成为阿里巴巴最重要的增长驱动力,可以说潜力无限,目前的亏损也是必经之痛。

亚马逊:电商贡献大部分收入,但云计算却是主要的盈利来源

以服务来看,线上商店贡献了亚马逊大部分收入。2018年,亚马逊全年收入同比增长30.9%,至2328.87亿美元,其中线上商店收入增长13.5%,占总收入的52.8%。2018年来自经营活动的净现金流入同比增长67.3%,至307.23亿美元。



2018年,经营溢利同比增长2倍,至124.21亿美元,纯利同比增长2.3倍,至100.73亿美元。纯利率由一年前的1.7%,提高至4.3%。利润率的改善,云服务(即AWS)可以说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Amazon Web Services (AWS)全年收入同比增长46.9%,占总收入的11%,经营溢利大幅增长68.5%,占了总经营溢利的58.7%,利润率由一年前的24.8%,提高至28.4%。这也证明了云服务具有强大的变现潜力。

亚马逊并没有单独提供电商等各项业务的利润数据,仅将全球市场划分为两个地区——北美(即本土市场)和国际(非本土市场),并据此列述收入及盈利数据。北美分部的利润率从前一年的2.7%,提高至5.1%;而国际市场仍然录得亏损,但是亏损已显著缩小。



总而言之,亚马逊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成绩表。

亚马逊自上市以来,每年都会在年报的主席告股东书之后登载上市那一年(1997年)致意股东的信,以彰显它对于初衷的坚持,而股价不断刷新高位纪录,也反映了股东对它的嘉许。

在唯利是图的华尔街,在喧闹的高科技产业市场,在面对不断加剧的竞争时,牺牲短期收益,将资金投入发展尚未开垦的新市场,耐心坚守企业文化、执行企业使命,这需要极大的毅力、能力和魄力。亚马逊做到了,飞轮已经启动,并正席卷全球。

不一样的烟火

阿里巴巴与亚马逊,经营的业务从大的方面来看,很相似,然而细分来看,却存在各种不同,前者以客户为重,后者以消费者为重。

它们的轨迹似有着重叠,却也有着差异。目前阿里巴巴仍然以电商业务为主。近年,阿里巴巴推出新零售战略,即通过其自身的技术和消费者洞察来赋能传统零售商,帮助他们通过门店运营的数字化重获增长动力。而该公司的云计算业务可以说是市场一致看好的业务,有亚马逊的AWS前车为鉴,加上阿里云在中国市场的既有地位,极有可能成为未来的收入和利润来源。虽然以最新的业绩来看,其他业务的表现并不起眼,但将有可能成为变革未来消费市场的主角。

全能优等生亚马逊则仍然以它不动声色布局未来的方式颠覆市场。最近Facebook(FB-US)在提交的文件中,投诉亚马逊踏足在线广告业务,成为其新的威胁。亚马逊没有在2018年的财报中单独列出广告收入的比重,不过广告收入列在其他业务一项,该项业务于期内增长1.2倍,收入达到101亿美元,难怪Facebook如此动气。

亚马逊有着明确的企业使命,以深耕细作的方式和极其专注的态度向全产业渗透,从财报可以看到,亚马逊各项业务都有非常出色的表现,要不维持稳健增长,要不正在缩小亏损,这十分值得当前国内一些浮躁的独角兽企业借鉴。

未来在哪里?云知道

早在2006年,亚马逊就意识到要满足客户海量数据的存储服务需求,并着手通过云计算帮助小型科创企业搭建IT基础设施,AWS应运而生。在缓慢渗透中国市场的同时,亚马逊已经开始布局AWS。

2013年,亚马逊AWS以“前店(北京)后厂(宁夏)”的方式进入中国市场,北京是销售市场,宁夏是数据中心。但是相对于先拔头筹的阿里云,AWS显得过于谨慎。

阿里云诞生于2009年。淘宝平台上成千上万的商家和天猫各大品牌创造了大量数据的储存需求,而为中小企业搭建基础框架和提供数据解决方案让阿里巴巴意识到挖掘企业级市场的商机。发展至今,阿里巴巴的云服务已经在中国站稳阵脚。据《金融时报》引用的数据,阿里巴巴的云服务或占有中国60%的市场。

我们在上文提到,电商是阿里巴巴主要的收入和盈利来源,而其他业务之中,云计算最具增长潜力,不仅因为阿里巴巴的市场占有率优势,还因为这项业务关系到整个产业的科技水平。

云计算是各个产业各个企业数字化转型和创新的关键,而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创新科技市场之一,拥有无限的商业潜力,在中国布局良久的亚马逊绝对有动机抢占市场。因此,中国的云计算产业极有可能成为这两家企业短兵相接的战场。

AWS能否实现逆袭,值得期待。

作者:毛婷

编辑:黎璐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亚马逊放弃国内电商业务,依靠跨境电商和云服务能否稳坐中国市场?
亚马逊有多恐怖?1年涨出2个阿里,单季盈利是阿里2倍!
马云最强对手诞生:利润增长超10倍,一年上涨出1个阿里
亚马逊到底多恐怖?赚到的钱都用来扩张,可能让阿里都无路可走!
云计算的升级阶段,国内市场一超多强,竞争格局基本已定
阿里财报解读:今天的移动和未来的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