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旌德:宣砚活字油烟墨,文教昌明皖南城

“旌德树善”,在《周书·宇文广传》里,“旌德”二字的意思是表彰有品德的人。

公元763年,为了方便管理,袁傪奏请唐玄宗,在太平县境内的东北地区新置一县,取名“旌德”,旌德县始建。

《论语》有云:“不学礼,无以立。”

旌德自古便重教好文,是徽文化的发祥地之一。

诗仙所爱的宣州石砚

“笺麻素绢排数厢,宣州石砚墨色光”,早在1200多年前,诗仙李白就曾在《草书歌行》中提到了宣州石砚。

宣州石砚黑亮如漆、涩不留笔,深受文人墨客喜爱。这个中国历史上久负盛名的砚种,正产自旌德。

相传东晋道教学者葛洪曾经来到这里筑庐而居,修道炼丹。他上山采石时在龙潭山意外发现了一种黑色的石头,外表温润如玉,于是凿石为砚,磨墨写字。这就是第一方宣砚。

此后,产自宣州的砚台,逐渐走进文人墨客的书房,在唐代极富盛名,是为李白所喜爱的宣州石砚。到了明清时期,由于人们无序地开采,加上频繁的战乱,宣砚逐渐消失。

直到2010年的7月10日,洪川村突降暴雨,龙潭山洪水成灾,罕见的泥石流将山溪里埋藏在地下的石头冲出了地表。自此,宣砚才重现辉煌。

2014年,旌德县被中国文房四宝协会誉为“中国宣砚之乡”文房四宝特色区域称号。

2017年,宣砚制作技艺被列入安徽省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古法制墨:灯盏碗烟

“一豆灯火,一缕青烟,覆碗收烟,集烟制墨……”这段话所描述的是古法油烟墨的制作过程,也被称为“灯盏碗烟”,曾经属于国家甲级保密工艺。

这项始于宋代的制墨技艺,仍在旌德默默的传承。古法油烟墨制作最困难之处,就在于从油到墨的“烧烟”过程。

首先,桐油、猪油、生漆配比必须非常精确,猪油、生漆过多则达不到燃点,过少则会影响墨块的最终品相。

其次,讲究心、眼、手的配合,火头大小、灯芯草多少、放置时间及取烟时机等都需要靠感觉和经验来控制。

100盏灯,一天工作10小时才能扫约250克烟灰,刚扫下来的烟灰火性太重,必须存放两年以上才能制墨。  

严格遵循古法制成的油烟墨,研墨无声,墨色历千年而不褪,浓墨黑润赛漆,淡墨丰韵如神。

为了保护这一古老的制墨技艺,2010年,“古法油烟墨制作技艺”被列入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木活字印刷的发明之地

2008年,在第二十九届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数百位演员用6分钟的时间演绎了让世界惊艳的一幕,因为这段表演,人们重新记起了我国古老的四大发明之一——活字印刷术。

在活字印刷术发展史上占据重要地位的木活字印刷术,正是从旌德发展起来的。

时任旌德县令的王祯

公元1295年,时任旌德县令的王祯,开始了《农书》的编写。这部书字数较多,如果用雕版刻印,工作量将十分巨大,且耗时过长;如果用泥活字印刷,因泥活字表面粗糙,印刷出来的书籍又不太美观。

于是,他请来旌德县的民间刻工,以旌德的山上盛产的优质硬木制作了三万多枚木活字,并用它们试印了六万多字的《旌德县志》,不到一个月就印了100多部。

这是中国历史上有记载的,第一部使用木活字印刷的方志。此后,木活字印刷术逐渐从旌德走向全国,并流传到了海外。

2016年,旌德县版书镇建起了一座木活字印刷体验馆,来这里学习、体验传统的木活字印刷术,也成了旌德小学生的必修课。他们在感受古人智慧的同时,也被家乡那段璀璨的历史所感染。

可以说,木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利于当时,泽被后世,是每一个旌德人永远值得骄傲的事。

千古旌德,一溪水墨一城花。

沉寂多年重现天日的宣州石砚,历经千锤万杵方才成型的古法油烟墨,镌刻于方寸之间的木活字印刷,共同交织出脉络分明的旌德诗篇。

生生不息的旌德人师法自然,带着手艺人的情怀与哲思,在慢生活中传承文化,创造新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行走丨旌德,出落皖南水云间
世界活字印刷第一人毕昇
王桢旌德首创木活字印刷
中国活字印刷术,竟然美得如此震撼!
活字印刷,他们还在传承!
中国活字印刷术,竟然美得如此震撼!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