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国家卫健委开会,县域医共体这样做!

来源:国家卫健委

整理:基层医师公社 于小渔

县域医共体关系着整个基层医疗系统的发展,其发展水平直接决定着分级诊疗能否顺利进行。县域医共体该如何发展?今天,国家卫健委召开新闻发布会,我们从中可以找到答案。

今天上午09:30,国家卫健委在浙江湖州长兴县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了县域综合医改进展情况。

这次发布会主要介绍的是浙江省在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等方面的经验做法。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体改司梁万年司长指出,浙江的一些经验和做法,值得在全国其他地方推进县域综合改革时借鉴和学习。

梁万年表示,浙江省是国家综合医改试点省份之一。浙江省的医改工作一直是走在全国前列的,它有很多很好的做法,对全国的医改工作起到了很好的引领作用,国家卫生健康委一直在关注和推广浙江的一些做法和经验。

那么,在县域医共体方面,浙江省的哪些做法是值得全国其他地方借鉴呢?具体有以下几点:

一、把单独疾病的治疗和公卫防治预防有机整合

推进医防融合是我国推行“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手段,治疗和预防一个都不能少,老百姓才能获得真正有质量的健康保护。

梁万年指出,这次县域综合改革的第一个主要特点是顶层设计。浙江省委省政府在推进这轮改革当中,始终把老百姓的幸福感、获得感放在最重要的位置。

老百姓现在对医改的要求,包括医疗卫生健康系统的最大需求,首先最好是晚得病、不得病、少得病。

在县域改革当中,在医共体的建设过程当中,把单独疾病的治疗和公共卫生防治预防有机整合,发挥乡镇卫生院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功能,不仅仅是考虑疾病的问题,更多是关注健康管理,关注健康促进,让老百姓少生病、晚得病。

二、提升县域医疗水平,让老百姓在县以内看得好病

梁万年指出,2018年,全国84%的县级医院达到了二级医院的水平。县级医院的门诊与住院人次明显增长,全国县域内就诊率达到85%左右,并逐步实现“大病不出县”。

现阶段老百姓最迫切的需要是有了病之后,怎么样得到有效的、舒服和满意的诊治。浙江在看得上病、看得起病方面已经基本得到有效的制度保障。

但看得好病,尤其在一个县以内看得好病,实际上是浙江的短板,更是我们全国各省份的短板。

如何让老百姓在基层就能看到合格的医生、合格的诊疗,同时过程是舒服的、满意的。浙江围绕“看得好病”采取了一系列的组合措施。

浙江省卫生健康委党委书记、主任张平在会上提出,浙江省努力推进城乡分开,努力实现大病不出县。开展县级医院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县级医院能力水平不断提升,诸暨、东阳、瑞安等县(市)人民医院达到省市级医院水平,呈现良好发展势头。

三、各级政府一把手亲自抓

要想改革措施落地”不打折“,就必须加强组织领导。只有地方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亲自抓,才能有效整合内部力量,加强统筹协调、组织实施和检查指导。

梁万年表示,浙江省各级党委政府对这一轮改革是高度重视的。省委省政府,包括各级的党委政府都是一把手亲自抓。同时建立强有力的推进改革组织体系,部门之间协同也是非常的好。既有顶层设计,有积极的推动,同时有督导考核。一揽子组织保障制度的设计和实施是通畅的。

四、大医院、县医院和乡镇卫生院组成一个利益共同体

1、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助力“利益共同体”

只有各项医改政策在一个县域内产生理反应+化学反应,县域医共体内的各级医疗机构才能真正达到有效协同。

如何保证三级医院、县医院愿意把优质资源往下沉,这是一个关键。通过医保杠杆撬动大医院、县医院和乡镇卫生院,形成一个利益共同体。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改过去按项目付费模式变现在按照医共体人头“包干用留”,变成一个有效的协同整体,激发了内在利益的一致性,这样就有动力做下去。

可见,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直接关系到县域医共体的协同程度,只有利益一体,才有上下联动的动力和信心。

2、人财物统一打通,变成一家人

如果不是一家人都享受利益的话,最终老百姓还是不能受益的。在一个县域当中,把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人财物统一打通,变成一家人,使各种医疗卫生资源在医共体内通畅流动。

在整个岗位设置、人员调配、编制使用、绩效考核、业务质量管理等方面,完全一致。

再加上医保和财政两个投入渠道变革,一家人的家长——总医院或者医共体的理事会或者院长,就要思考在现有资源当中如何有效地让效益发生最大化,让老百姓在家门口看常见病、多发病是最节省的,因为节省之后对它有好处。

这真正体现了“三医”联动的改革,是体制机制的协同创新,通过利益、通过管理机制的变革做到。

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破过去传统的医疗机构分层

梁万年提到,浙江省这项改革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破了过去传统的医疗机构分层,即省级医院、市级医院、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单个医院碎片化的格局。

碎片化的无序竞争如何变成一个有序的、整体协同的、真正以病人为中心的合作和协同,是这次改革最大的亮点,我们叫做整合型服务体系构建。

这种体系构建首先牵涉到政府放管服改革,乡镇卫生院院长任命,人财物管理由医疗集团来管,牵涉到权力的下放,放管服改革。把质量安全一些具体管理就让医疗集团来做。

政府要真正回归政府的职能,实行监管、实行规划、实行考核。医保系统也是一个重要的改革,过去医保部门是与每个医疗机构对接,确定医保总额。

现在医保部门是按人头打包给一个医疗集团,也牵涉到权力的让度和相应的改革。浙江省尤其在试点地区迈出了非常重要的一步,也符合我们改革的方向。

通过以上几点可以发现,医联体经过近两年的发展,已经逐步有了可借鉴的模版和经验,从外部框架走向实质的体系构建。

县域医共体的发展离不开县域内各级医疗机构的协同配合,而这种协同是必须建立在利益一体化基础之上的,只有这样,才能形成扎实、稳定、有序的医疗共同体,也才能让来百姓获得真正的利益。

可以预见,未来的基层医疗机构将会在县级医院的牵头之下,形成一个利益一体、责任一体的紧密医疗集团,共同发展,共同分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张平:县域医共体建设的浙江承载
为什么要建医共体?这篇文章说清楚了
山西:县乡一体化越走越踏实
江苏宿迁全部公有医院变民营 老百姓受益最大
三部门发文要求县办中医医疗机构全覆盖
医改简报 | 紧密型县域医共体保定专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