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糖尿病患者千万莫轻视“尿微量白蛋白”筛查

作者:王建华

编辑:寸心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的常见慢性并发症之一,也是终末期肾病(即尿毒症)的主要原因。据统计,在病程超过25年的糖尿病患者中,大约25%~40%的糖尿病患者会发生糖尿病肾病。

糖尿病肾病是一个由轻到重、逐渐进展的过程。按照病程发展通常分为五期。

Ⅰ期:即“肾小球高滤过期”:以肾小球滤过率(GFR)代偿性增高(>150ml/min)和肾脏体积增大(约增加25%)为特征,肾组织无病理改变,患者无不适症状,血压正常。

Ⅱ期:即“间断性微量白蛋白尿期”:患者休息时尿白蛋白排泄率正常(<20mg/min或<30mg/d),但运动后尿白蛋白排泄率增加,表现为“间歇性微量白蛋白尿”。

此期患者普通尿常规检查蛋白仍为阴性,血压多正常,亦无不适感觉,但病理检查显示肾脏已有了组织学上的异常改变,肾小球基底膜增厚和系膜基质增加。

Ⅲ期:即“持续微量白蛋白尿期”,也叫“早期糖尿病肾病期”,此期患者由“运动后白蛋白尿”进展为“持续性白蛋白尿”,定量达20~200mg/min或30~300mg/d,为高度选择性蛋白尿,但患者尿常规检查蛋白仍为阴性,肾小球滤过率(GRF)大致正常,血压可有轻度升高。

病理检查:肾小球基底膜增厚、系膜基质增加更加明显,可见结节型或弥漫型肾上球硬化改变。

Ⅳ期:即“临床糖尿病肾病期”:患者出现大量非选择性蛋白尿,普通尿常规检查尿蛋白呈阳性,肾小球滤过率(GRF)进行性下降,患者血尿素氮、肌酐升高,并开始出现高血压、高血脂、低蛋白血症及浮肿,进入此期意味着患者肾功能将不可逆转地进行性下降。

Ⅴ期:肾衰竭期,即“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此期患者血肌酐(≥442mmol/L)和尿素氮均显著升高,低蛋白血症、水肿、高血压、肾性贫血进一步加重,常常伴有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及代谢性酸中毒,治疗将会非常困难,往往需要接受透析治疗。

在以上五期病程当中,Ⅰ、Ⅱ、Ⅲ期属于早期糖尿病肾病,如果能及时发现、及早治疗,有很大的希望使病情逆转。但若不加控制,大约50%“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将在5~10年内进展到“临床期糖尿病肾病(Ⅳ、Ⅴ期)”,这个阶段患者肾功能衰退将不可逆转,约25%的患者可在6年内、50%患者在10年内、75%患者在15年内发展为尿毒症,从出现“临床蛋白尿”到死于尿毒症的平均时间约为10年。

第Ⅰ、Ⅱ期糖尿病肾病在临床上无法检测,需作病理检查才能发现肾小球、肾小管病变。当糖尿病肾病发展至Ⅲ期,出现持续性微量白蛋白尿时,我们才可以通过检测尿微量白蛋白查出早期糖尿病肾病。

因此,尿微量白蛋白检查也是目前临床上早期发现糖尿病肾病的最有效的检测手段;而一旦患者尿常规检查出蛋白尿或出现浮肿等临床症状时,肾病往往已发展至Ⅳ期(临床糖尿病肾病期)、甚至Ⅴ期(肾衰竭期)。

由此可知,检测尿微量白蛋白对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有着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和临床意义。

不仅如此,尿微量白蛋白还是一种独立的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对于高血压和心血管疾病的进展、预测、治疗效果评价等同样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因此,对糖尿患者来讲,在糖尿病诊断之初,就应检测尿微量白蛋白,以后每半年至1年复查一次,以便于糖尿病肾病的早期发现和早期治疗。

附: “早期糖尿病肾病”的判定标准

如果糖尿病患者在3个月内连测2~3次,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均达20~200微克/分钟或者24小时尿白蛋白定量均达30~300毫克,同时排除导致蛋白尿的其他原因(如泌尿系感染、运动、原发性高血压、慢性肾小球肾炎等),即可诊断为“早期糖尿病肾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糖尿病患者,怎样早期发现肾脏损伤?
糖尿病 保护“腰子”即保护生命
糖尿病尿检出现微量白蛋白,肯定就是肾脏损伤糖尿病肾病吗?
将透析拒之门外,糖尿病患者的5个好习惯,抓住最佳治疗期
糖尿病患者每半年应检查尿微量白蛋白
早防早治 让肾安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