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高血压的11个防治误区,万万要不得!

作者|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南关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胡建芳

高血压是临床多发病、常见病之一,严重威胁国民健康,为减少高血压带来的各种危害,国家把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笔者在长期的基层慢性病管理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对高血压各种各样的认识误区,从而导致中国高血压发病的“三高”即发病率、致残率、死亡率高,另外与之相对的是“三低”即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低。

这种现象说明基层公卫人的使命依然任重而道远,以下常见的高血压防治误区,万万要不得!

误区1:个人主观没感觉,不用吃药!


大多数早期高血压患者没有明显症状,随着病情进展,才有可能出现头痛、头晕、耳鸣、颈背部肌肉酸痛等症状,笔者在日常工作中发现有不少患者即使血压高到180/110mmHg,甚至更高都没有任何不适症状,这种情况反而更危险。

即使没有症状,持续的高血压也会对心、脑、肾等靶器官造成严重损害。专家表示,高血压需早发现、早治疗。一旦诊断为高血压,就应积极干预治疗。

早期高血压患者如果经过干预,改变生活方式后血压恢复正常,可在医生指导下酌情减药或停药。

误区2:一旦吃药会“上瘾”,还有副作用!


经常遇到高血压患者拒服药的理由之一“一旦吃药会‘上瘾’,而且还有副作用”,降压药属于非成瘾性药物,和高血压对机体及靶器官造成的危害相比,降压药的副作用微乎其微。

一旦确诊为高血压的患者,就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科学合理规律使用降压药,切忌随意停药减药,防止血压大幅度波动,对机体造成更大的伤害。

误区3:血压高时吃药

血压正常停药,不用坚持!


有些患者认为血压高时再服药,一旦血压正常就停药。高血压是慢性终身性疾病,通常需要长期甚至终身服药来控制血压。

停药后血压波动幅度过大会增加心梗、脑梗等并发症发生。降压药的作用不仅是降血压,还有维持血压平稳,避免更多脏器伤害。

误区4:盲目跟风用药


笔者在高血压患者随访管理中也发现有些患者听别人介绍说某某降压药效果好便擅自更换药物,盲目跟风。

高血压病因复杂,临床有很多分型分级,每个人身体素质以及基础疾病都不相同,照搬他人经验,跟风吃药易产生用药安全风险。高血压患者应在医生的专业指导下坚持药物治疗,还要调整饮食、少吃盐、控制体重、戒烟限酒、放松心情。

误区5:发现血压过高,快速降到正常


一般情况下,血压是缓慢升高的,所以降压过程也要平稳。即使高血压急症也不可快速降压,以免引起脑灌注不足等意外发生。

误区6:根据偶测血压值来判断高血压


在高血压筛查中发现,有些居民测一次血压高,就认定自己是高血压,这是不对的。判断是否患上高血压,不能以在门诊或家里偶尔测得一两次血压偏高为准。

确诊标准为,连续测量非同日的3次血压值,若均高于140/90毫米汞柱,才判断为高血压。

误区7:血压控制越低越好


血压是保持身体器官灌注的动力来源,血压短时间内降得很低,超过自我调控能力限值后,将会降低重要脏器的血液灌注,引起脑血栓等不良事件的发生。

理想血压的高压值应在110~140毫米汞柱,低压值在70~90毫米汞柱之间,缓慢降压才能减少不良事件发生。

误区8:新药贵药效果好,频繁换药


有些患者盲目推崇新药贵药,主观认为药价和药效成正比。

选择一组适当、理想的降压药物并不容易,需要长时间的观察和验证。只要能保持血压稳定不波动,且没有明显副作用,药品品质有保证,就应坚持服用。

误区9:长时间一味服药而不定期到医院检查


服用药物治疗一段时间后,即使血压稳定,也应定期到医院复诊,观察药物是否产生副作用,对心、脑、肾等靶器官是否产生不良影响或药量是否相对不足。

误区10:开始不能用“好药”

否则病情严重时无药可用


降压药不会出现耐药情况。目前,临床公认高血压患者治疗的“好药”是指长效降压药,即口服一次,降压作用持续 24 小时以上。

短效降压药物通常只用于突发性血压增高,作用时间短,长期用药易引起血压波动。

建议患者根据个体情况,咨询医生选择合适的长效降压药,避免降压过猛。

误区11:盲目依赖药物,忽视生活方式改善


部分高血压患者认为,得了高血压只要长期、规律服药就行了,高盐饮食、超重肥胖、吸烟饮酒、不运动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往往不被重视。

其实药物治疗必须建立在健康的生活方式基础上,二者缺一不可,2017国家基层高血压防治指南指出,每日食盐控制在6克之内收缩压可下降2~8mmHg,减重10Kg收缩压下降5~20mmHg,每周5~7次中等强度运动,每次运动时间30分钟,收缩压下降4~9 mmHg。

由此可见,如果不良生活方式不加以控制,药物再好降压效果也不理想。

当前,我国高血压患病人群庞大,其严重并发症和高致残致死率,已成为家庭和社会的沉重负担。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作为高血压管理的“主战场”,管理水平高低直接影响我国未来心血管疾病发展趋势,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把高血压患者纳入管理,旨在通过合理、有效的治疗,提高血压达标率、减少延缓并发症,以达到降低病死率、致残率,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最终目的。

基层医务工作者在日常的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过程中,对发现的各种防治误区应运用专业的知识理论,协助患者树立正确的疾病认知,真正实现“战胜高血压,从社区做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对高血压认识的几大误区,你中招了吗?
心血管药物六日谈之二——高血压防治误区,看看你有没有中招?(二)
潜伏在身体的隐患!关于高血压,多的是你不知道的事
高血压的误区你中了几个?明白这些误区,才能更有效地防治高血压
解密“健康杀手”——高血压!
你的血压很高了,你却还不知道?!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