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清华 “神仙班级”25人全部成功保研!带你了解自65班的成功奥秘

导语:

清华大学自65班的成绩,真的很 “能打”!

连续两年在自动化系16级中平均成绩保持第一,被选为清华大学 “无人监考” 试验班级,班长黄瑞作为学生代表在清华大学学风建设大会上分享集体建设经验。全班除1人选择出国深造外,25人成功取得推荐免试攻读研究生资格。

除了专业成绩硬,自65班的同学们还把活跃的身影留在多样的舞台上——参加国际空中无人机大赛等科技竞赛,进入国家重点实验室参加锻炼,进入学生组织或社团服务,参与无偿献血和集体支教等等。

成绩过硬,发展全面,每个人都好学又 “能打”——自65班真正是 “别人家的班级”。

但是,这个班刚入学时其实并不冒尖,很多同学也经历过严重的挫折。通过密集采访,本文终于找到了他们的成功奥秘。

2019年11月28日,黄瑞在清华大学学风建设大会上发言(来源:清华新闻网)

作者 | 王仕韬

上图中的女生叫黄瑞,她曾经担任清华自动化系16级本科生5班(即 “自65班”)的班长。她代表全班同学,站在清华大学学风建设大会的讲台上,向全校3000多名参会代表分享班级的成长历程和建设经验。

这个在2016年刚入学时,并不显得 “天赋异禀” 的班级,却在2020年毕业时取得了一张近乎满分的成绩单——除一名同学选择出国深造外,25名同学成功取得推荐免试攻读研究生资格,这就是我们俗称的“保研”。

即使在清华,这样的班级也实在少见。

自 65 班级合影(柳清泉供图)

尽管有人将自 65 班称为“神仙班级”,但是如果真正走进这个集体,就会发现他们的成功奥秘并不复杂。

01

座谈会上的 “不和谐音”

四年前,初入清华园,自65班的同学们也曾因学习模式的转变而感到不知所措。

“老师一直在讲什么叫实数域,域的八条定义,足足花了三节课的时间。一宣布下课,我顿时感到非常不知所措。这些东西有啥用啊?到时候考试怎么考啊?”

高崇凯对他四年前听的第一堂微积分课依然记忆犹新。他之前从未参与自主招生和学科竞赛,这些新知识对他来说实在是有些抽象。

当时,自65班的不少同学都曾遇到类似的学业适应问题。他们习惯了高中重视细节与解题方法的教学模式,面对大学的新模式、新挑战,一时无法接受。

对于这个问题感触最深的,非杨震莫属。

自动化系16级博士生杨震,是自65班当时的辅导员之一。作为 “过来人”,他很清楚打好基础对于大一新生的重要性。面对众多同学的学业适应问题,杨震建议每个班的班委积极组织集体自习。

集体自习在清华并不是新鲜事物,杨震读本科时,班委也组织过大范围的集体自习。活动的初衷,便是为同学们提供一个互相讨论的平台,“众人拾柴火焰高”。

然而,时任班长的康书博发现,单纯的集体自习效果并不好。同学参与其中的热情不高,同学们的成绩也没有显著变化。

在一次全体班委参加的座谈会上,他甚至当场向杨震提出了异议:“大家只是找个教室一起在那坐着,自习完就散了,这又有什么意义呢?”

杨震很理解康书博提出的质疑,但他也对集体自习面临的困境表示无奈。

“对于一些不太负责任的班委来说,这其实是一个死循环。他不认可,所以他不会花心思吸引同学们参与,因此他做出来的效果一般,于是他进一步否定集体自习这种模式。”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座谈会结束后,杨震给康书博留了一项 “作业”。

“我说,好,你们班今后可以永远不做这样的自习,但是你还是得解决你们班这些同学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最终,康书博成功了。

他通过与其他班委的多次讨论,改良了传统的集体自习模式。正是这次改良,改变了自 65 班的发展轨迹。

02

大惨败后的 “真香时刻”

康书博找来了班里各科成绩最为优秀的同学,让他们作为 “学科带头人”,组建了各学科的总结小组。每天晚上,总结小组成员们都会在班级微信群中分享自己总结的课程内容。

自65班每周末的集体自习,也不再是 “坐在一起写作业” 了。首先,总结小组成员们上台详细讲解过去一周学习的知识点,同时解答同学们的各种疑问。随后,同学们再回到座位上各自完成作业。

总结小组每天分享的课程内容总结

改良后的集体自习,刚开始时还是遭到了冷遇。

在加入 “总结小组” 之前,柳清泉并不觉得班委们的 “新政” 会对他的学习有多大的影响。看到总结小组每天细致地总结知识点,他觉得,大学阶段并不需要像高中那样充满仪式感。

“只要投入足够的时间,每天下课后坚持去自习,晚上十点回寝室,一样能学好。”

然而,第二学期期中考试的惨败令他改变了主意。

“我当时想了很多,真的想了很多。我觉得我自己时间也没少花,但是我的成绩,它就是下降了。所以当时考试之后,我很惊讶,也很怀疑人生。”

柳清泉决定加入班级的总结小组,作为一次自救的尝试。

经过一段时间的亲身体验,柳清泉发现,小组成员们之所以愿意在总结工作上投入大量时间,并不是因为班委们的 “威逼利诱”。

“以前我自习的时候,看到一个比较生僻的知识点,觉得这个东西肯定不会考,就不管了。但他们让我来做总结,我必须弄清楚一些细节才能上得了台,这时候我会发现,哦,原来我有这么多的漏洞!”

自 65 班的一次集体自习(柳清泉供图)

尝到了甜头的不仅仅是总结小组的组员们,参加集体自习的其他同学也是如此。即使台上站着的并不是老师,但集体自习的气氛丝毫不输平时的课堂,甚至更加热烈。

“回答问题的人有时感受到你问的问题确实击中了要害,你的问题同时也帮助了他,你自然不会羞于提问。” 曾因微积分而不知所措的高崇凯,在坚持参与集体自习后,同样感到收获巨大。

“通过来回的交流,你自然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新的思想像是瞬间迸发出来了一样。”

即使是在河北宣化支教,自 65 班的同学们依然没有抛弃集体自习的习惯

大三开始,由于专业课繁多,难以确定时间组织大范围的自习,自 65 班的同学们便将集体自习的阵地转移到了寝室之内。

为了方便在自习时随时讨论,几乎每个寝室都买了白板,挂在桌边。

柳清泉寝室里的白板(柳清泉供图)

柳清泉相信,有了这样的环境,一起进步,比起把别人甩在身后要好得多。

“再功利、再自私的人,看到别人在热火朝天地讨论,为了寻求解决问题的成就感,他一样会加入其中。久而久之,他自然会发现积极参与讨论交流对自己的帮助。”

03

我心目中的 “神仙班级”

01. 求真

柳清泉选修一门实验课程时,曾观察到一个诡异的现象。

每次实验之后,一个院系的同学上交的实验报告篇幅都在五六页上下,而另一个院系的同学上交的报告则全都长达十多页。

原来,一些院系内部流传着一套齐全的 “学习资料”,可能囊括了十年前某位学长的实验报告,或是五年前某位学姐期末考试后回忆的题型。

“我觉得可能是每个同学的追求有所不同。一些同学可能更关注其他领域的竞争,在学习方面的自我要求可能就会相对松懈一些。” 柳清泉很感谢班级的学习氛围对大家的鞭策,“我们没有其他方面的攀比,我们攀比的还是学习。”

02. 团结

一位学长曾与康书博分享自己的经历。他曾耗费一整个学期,帮助室友学习一门难度很大的课程,室友进步迅速,他也乐在其中。直到期末考试后,他却听见了周遭同学的讽刺:“我跟你说啊,XXX(室友)学的东西,全都是他那个室友给他教的!”

这位学长因而发誓,“从今往后再也不给别人讲题,一道都不讲。”

没有互帮互助、团结友善的氛围,在 “囚徒困境” 下,个人的善意往往会化为徒劳。这个故事,成为了康书博不懈推动集体自习的原因之一。

“最后的结果都是这么一点一点发展出来的。只要你有这样的一个恶性循环,人心就会变得越来越烂。” 康书博想做的,便是为全班同学们创造一个良性循环,让大家敢于助人、惯于助人、乐于助人。

03. 信任

作为见证一切的辅导员,杨震坚信 “事在人为”。

“想要评价一个班是否特别,就得看这个班级中的一些有影响力的同学。他们的才华与能力,在第一个学期,甚至是在军训的时候就已经展现出来了。他们对于其他同学,一定是有正能量的影响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初中学生期末评语300条(1)
小学优秀班主任事迹集锦
致特殊班级同学
班主任应如何培养班干部
建设良好的班风学风 从我做起
我为班级起班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