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包拯60大寿时感叹自己膝下无子,儿媳突然跪下:您其实还有个儿子

北宋著名的谏官大臣包拯,放到现在几乎没有多少人不知道他的事迹,在大街上随便找一个人,他都会哼几句:“开封有个包青天,铁面无私辨忠奸……”

包拯是一个很正式的名字。大多数人都喜欢称他为包青天或包公,这才有接地气的感觉。

在北宋时代,包拯能够做到廉洁,公道,坚定,不依附权贵,无私,明智和果断。他敢于为人民鸣不平。在那个时代可以说是十分难得了,甚至在其他很多官员身上根本看不到。

因为有这种区别,宋朝国都四处传扬的这句话“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就是用来形容他的。后人甚至把他视为神灵崇拜,以为他是奎星下凡。

但是,自古以来,忠诚和孝道就很难合并在一起,就像鱼和熊掌不能兼得一样。在包拯成为官之前,仍然有一段难忘的经历,那就是关于孝敬父母。宋仁宗统治的第五年,包拯28岁,最终考取了进士。这对当时的学者们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荣誉,对光宗门族来说也是一件大事。

包拯的仕途几乎可以说是一帆风顺的。然而,包拯是一个非常孝顺的人。为了方便照顾年迈的父母,包拯从江西转移到他的家乡安徽合肥,担任税务主管。

即使这样,仍然很难摆脱繁忙的公务,而且在家的父母仍然很难照顾。随着二位老人的健康状况恶化,包拯只能辞去公职,在家中照顾父母。

毕竟每个人很无法逃脱一死,父母双双离开后,包拯很伤心,并严格按照前辈的孝道规则待在家里。守孝守了10年之久,已经中年的包拯才重返官场。后来才成就了“青天”的旷世美名。

包拯过60大寿,守寡多年的儿媳妇送上大礼:这是你儿子

提到“孝道”一词,古人认为“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包拯作为官员是两袖清风,但也有两个妻子和一个妾室。为什么在他六十岁大寿时叹息自己没有后代?

据相关史籍记载,包正的第一任妻子李氏早年就不幸去世,没有为包拯留下子嗣,在历史上关于李氏的记载很少。为后世学者所知的仅有四个字:温柔端庄。

当包拯决定辞掉他的职位时,他有了第二任妻子董氏。董氏并非小家碧玉,她也算是书香世家了。她不仅长得美,而且还知书达理,十分合乎包拯的口味,因此嫁与包拯后,两人十分恩爱。

婚后生下一个儿子,叫包繶,此时包拯已经35岁了。在古代,这样的年龄才有了儿子会被认为是老来得子,所以包拯很珍惜这个孩子。包繶在严格的家庭教育下成长为罕见的才华横溢的少年,并在19岁时娶淮阳崔氏女,这名崔氏女的身份来头可不小,是三朝宰相的孙女。

结婚后不久,他们有了一个儿子,叫包文辅。包拯有一个儿子和一个孙子。这三代在一起可以说是享尽天伦之乐了。为什么在过60大寿的时候会感叹膝下无子呢?

这恰巧是应验了那句俗语,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包繶在将来还未来得及在仕途上展示自己的才华,就早早去世了,这使包拯遭受了失去儿子的痛苦。

儿子没了,包拯把希望寄托在孙子包文辅身上,但出乎意料的是,小孙子五岁时就残酷地抛下了整个家庭,又成为了白发人送黑发人。

包拯刚走出了丧子之痛,再次陷入了丧孙之痛。因此,在他六十岁生日时,他感到无助因此而感叹。

不过出乎意料的是,看到这一切的儿媳妇崔氏,突然跪下来说:您实际上还有一个儿子。

这真的让包拯大吃一惊,莫非儿媳妇因为丧夫又丧子导致心智癫狂?其实崔氏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包拯曾经有个妾。

这个妾是由董氏家族特别安排的,即在家里充当女仆的孙氏,由于这个女孩犯了一个错误,包拯一气之下把她赶出了家门。

出乎意料的是,当孙氏被赶出家门时,她就已经怀孕了,当崔氏得知此事后,她偷偷地把钱寄给了孙氏,使他们可以不用担心自己的衣食住行,并让孩子顺利出生。这个孩子是包拯的次子包綖。

这件事一发生,包拯的心就立刻放松了下来,终于减轻了自己死去没有脸面去见黄泉下的父母的负担。但是包拯不再有能力抚养这个儿子,嘉佑七年,他就去世了。包綖能够安心长大都归功于崔氏身上。这位贞洁烈女,把这位年轻的叔叔培养成了一位继包拯之后又一位受人尊敬的清官。

包拯一生都是两袖清风,与此同时他也非常通情达理。长子和孙子相继离世后,他还特别让儿媳妇崔氏离开包家去寻找到自己的幸福。崔氏绝对是不愿意的,她说:“公公受天下人仰慕,我能够代替我的丈夫来侍奉你,就已经很心满意足了。”她这么说,也这么做了。正是由于崔氏的举动,才让包拯不至于没有后代,而且还把包拯仅存的儿子培养成一代清官,这的确令人钦佩。

历史上真实的包拯

包拯是历史上一位非常罕见的清官。后世的人们之所以能够熟悉包拯,与影视作品塑造的包拯的形象有不小的关系。包拯出生于公元999年。无论是后代还是历史书籍,对"包青天"的评价都很高。

在歌剧中,包拯始终是一张黑脸,代表着无私和正直。就像歌剧中的包拯一样。宋仁宗赵震有这样一种评价:"包拯公而忘私,不邀阴幸也。"从这一点来看,在宋代史上,包拯是忠孝两全的典范。

电视剧中的包拯对人们有着深远的影响,80、90年代后期的大多数人都看过电视剧"包青天",我们小的时候很害怕看这样的电视剧,但在剧中包拯就像是神灵一样,不管是什么案子,包正都会解决。电视剧中有一个狸猫换太子的事,这表明当时的包拯并不害怕强权,关于这点,历史上的包拯的确是真的。

当包拯考取了进士之后。这时,包拯几乎已经处于而立之年了。然而,在这个时候,包拯开始意识到自己生命的价值,在赢得进士之后,包拯开始了他的职业生涯。刚刚进入职业生涯的包拯并不是一位大官员,但最终他做到了北宋的监察御史。这一职位负责监督文武百官,访问县县,纠正监狱判决等。这样看的话级别并不是很高,但是权力大。

包拯在电视剧中是黑脸,戏中也是一样的,所以大多数人可能会认为真正的包拯也是黑脸。事实上,在历史上,包拯并没有一张黑色的脸。无论在电视剧还是电视剧中,都是后世的过分追求和刻意神话人物所造成的戏剧性渲染。

俗话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那么,这样来说,包拯还是很幸运的。他遇到了自己生命中的伯乐。这个人就是宋仁宗赵祯。如果没有宋仁宗的支持,那么包拯在处理这件事时就会遇到很多麻烦。包正成为进士后,就成了江西省永修修县的"最高领导人"。

从那时起,包拯开始了他的职业生。宋朝崇拜文学,压制武功,像包拯这样的官员一定很受欢迎。在江西省永修县担任"最高领导人"十年后,被调往首都。这时,包拯已经快到中年了.然而,到了首都后,包拯不明白做官的潜规则,到处都被排挤。当时贿赂官员金银珠宝此类事情是数不胜数的,在这些例子中 包拯看到了宋朝的缺陷所在。

包拯来打破了宋朝多年来这一潜规则,这是包拯第一次在官场上大显身手。正是因为这一事件,宋仁宗才看中。毕竟,在当时的环境中,像包拯这样的官员是非常罕见的。宋仁宗虽然大力提拔,但在这一事件中得罪了许多人。

当时,朝廷里有许多要人,这些人大多都明目张胆地违反了宋朝的法律。那么包拯的正义性格根本不能容忍这样一批人的存在。根据当时的朝廷说法,包拯制定了很多战略。包正,作为宋朝历史的监督者,对那些触犯朝廷法律的人没有丝毫怜悯之情。包拯在朝廷上对违法、不合理的案件,必须行使监督权和弹劾权。

这样的包拯对后世的人来说知之甚少,据统计,包拯还有更牛的事迹。包拯担任宋朝历史监督员时,在他的弹劾下,至少有30名重要官员被降职、罢免。这些人无一不是当时宫廷的显贵。包拯最厉害的一次事迹之一,就是他曾七次弹劾过尚书部的官员王逵。在宋朝历代官员中,这样正直的官员是非常罕见的。

电视剧和歌剧中没有提到的一点是,包拯并不害怕宋仁宗。作为帝国历史的监督者,包拯经常弹劾官员,甚至为此目的与宋仁宗进行争论。有一次还直接把唾沫吐在了宋仁宗身上,换做别人,早就被株连九族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60大寿上,包拯感叹膝下无子,儿媳突然跪下道:你还有一个儿子
包拯一生廉洁却膝下无子,临死前儿媳偷偷告诉他:这是您的儿子
没有子嗣的包拯,缘何在60大寿时被儿媳告知,他其实尚有一子?
包拯60大寿时,惋惜自己无后,儿媳站出来:其实您还有个儿子
包拯60大寿时感叹自己无后,儿媳突然跪下:您其实还有个儿子
包大人面对宋仁宗,曾经说过一句“假话”,却无人追究他欺君之罪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