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如梭一晃而过,不知不觉百度地图已经走过了十五个年头,作为移动互联网时代手机必备应用之一的百度地图,也早已从一个单一的导航工具,成长为了中国最大的智能化位置服务平台。
十五年时间,百度地图几经迭代,同时也为居民出行带去了巨大变革。但有一点从未改变,那就是从始至终,百度地图不仅仅只是在为你“指路”,它也以自己的视角见证着“国民出行的变迁”。
一转眼,“百度地图”已经陪伴人们走过了15年的时光,作为许多人使用的第一款地图软件,百度地图正再一次为你重构“新生活的打开方式”。
1
百度CTO王海峰
百度CTO王海峰在致辞中表达了对百度地图十五年发展成果的肯定,他表示,“时至今日,百度地图已实现了从功能到智能,从平面到立体,从出行参考到行程决策,从出行地图工具到新基建数字底座的进化升级。百度地图既是人工智能地图的定义者,也是智能时代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基础设施。”
现在回过头来看,百度地图实现的不仅是纸质地图到数字地图的突破,它更见证并参与了出行方式的改变。
时至今日,百度地图的用户渗透率依旧保持着高速增长,要问为什么?可能是百度地图紧紧握住了那把打开“新生活方式”的钥匙吧。
1、多层级响应,满足出行的各种需求
地图工具最基础的能力无疑是定位及导航,这也是用户一开始使用地图工具的基础目的,比如查询车站位置以及如何到达等等,用一个词概括就是“出行”。
逐渐地,也不知是用户率先开始“多情”,还是地图工具率先开始“不满足”,在原有基础形态上,地图对于用户生活的“介入”越来越多。
定位、路线规划、导航、搜索、语音服务、打车,乃至休闲娱乐、个性化本地生活等等栏目,一同造就了现如今我们正在使用的百度地图。
之后,随着功能的完善,百度地图的用户量日渐高涨。据百度集团副总裁、百度地图事业部总经理李莹在百度地图十五周年庆典上公布的数据可知,当前,百度地图智能语音助手用户量破4亿、注册开发者达190万、个性化语音包每日播放次数达1亿、百度地图人工智能领域专利超50%。
百度集团副总裁、百度地图事业部总经理李莹
对于这样的成果,李莹表示,“百度地图在AI时代将加速前进,以新的方式、新的高度,重构我们对地理信息、生活信息、甚至万物信息的理解。作为中国最大的智能化位置服务平台,我们也将拥抱变化,肩负责任,让未来'智’在必得。”
当然,这些数据的背后,一方面是百度地图的成绩积累,另一方面也是用户对于百度地图的认可。
且这还不是全部,在把握“出行生活”方面,百度地图显然有着更加深入的理解。智能驾驶就是一个重要环节,今年4月Apollo Robotaxi自动驾驶出租车试乘正式落地长沙,通过百度地图一键呼叫,用户就能体验最“新潮”的出行方式。
在银川,百度地图与当地政府合作的“智能停车系统”不仅在缓解城市“交通病”上有突出价值,也直接帮助当地车主解决“停车难”问题。
这些举措,其一,是在帮助用户获取美好生活体验感;其二,也是百度地图从单一功能到智能服务的可见转变。百度地图当前的出行服务体系覆盖商业、餐饮、金融等方方面面,可见百度地图的智能化转变从根本上重构了“地图”的原有价值。
2、让地图更懂你,让生活更便捷
百度地图对于“地图价值”的重构是一个长期过程,在这个长期过程中有一个关键环节让百度地图最为在意,那就是“懂用户”。
对于功能及信息服务而言,由于互联网时代信息急速膨胀,大量有用或无用的信息充斥,加上个人精力有限,许多平台正瞄准这一问题帮助用户进行“信息筛选”,特别是现阶段在“大数据”及“算法”的推动下,让用户信息从主动搜索,走到被动获取,“信息平衡”在互联网时代被持续打破。
但问题也随之而来,“真懂”还是“假懂”成为了一门学问。简单来说,所谓“真懂”就是能实实在在为用户所用;“假懂”则是与之相反,在用户看来毫无作用,甚至还会引来反感。
面对这个问题。百度地图给出的解决方案是“需求优先”。
例如,百度地图看到了“地图细分市场”的需求与潜力,在2018年率先推出“母婴室地图”,一经上线便收获用户的一致好评。这既是百度地图人文关怀的体现,也是百度地图技术力量的展示。凭借“母婴室地图”的成功,百度地图在“细分领域”的进击越发频繁。
今年疫情,百度地图所展现出的能力更是让人眼前一亮。基于时空大数据及人工智能技术,百度地图推出迁徙大数据平台和实时路况平台,通过丰富的数据维度反映全国迁徙和交通路况,成为居民日常出行及政府疫情防控决策的重要参考;疫情攻坚期,百度地图又相继发布“发热门诊地图”、“疫情小区”专题地图等功能服务,助力疫情防控。
又如前不久,南方多数范围遭受暴雨侵袭,百度地图实时推出“积水地图”,为雨季出行提供“保护伞”。
可以看见,百度地图每每“推陈出新”都掐在了用户需求的关键位置,也正是如此,百度地图实实在在地做到了让地图更懂你,让生活更便捷。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百度地图同样无法一步到位。像早期地图数据采集都是采集团队靠两条腿、四个轮子一步步采集。采集员脖子上挂个相机,腿上托着个笔记本电脑,连个GPS采集器,手上拿个记录本。发现新的路标、路牌,拍个照,打个点,记录条轨迹,全靠人工判断。
有百度地图老员工回忆,有次去青海采集,天气恶劣、路也不好走,车直接朝着沟栽了下去,用了2个小时才全队脱险。但现在,百度地图采集团队应用人工智能技术、智能化采集装备,实现全方位自动化作业。
“技术升级”这也是为什么百度地图现阶段能“更快、更全、更准”地满足用户需求的关键原因。
百度地图经历十五年长跑,已然成为了国内最大的地理位置服务供应商,在此基础上覆盖到了人们生活所需的“吃、住、行、游、乐、购”,使地图脱离了“去找地方和怎么去那里”的简单工具,成为“新生活的打开方式”。
2
如果将AI新基建比喻成一艘乘风破浪的巨轮,那么关键的位置就是“锚”和“舵”,百度地图正以新基建不可或缺的数字能力和技术支撑,为新基建“掌舵”、“起锚”。
1、“起锚”数字化基础,坚持大数据赋能
从大方向来看,在服务新基建需求下的市场时,地图将面临来自不同领域的不同需求,此时需要一个统一的能力来驱动这些行业前行,这些行业、领域、项目就像是搭乘“新基建巨轮”的“游客”,“起锚”就是开船的第一步。
什么才是新基建的“锚”?怎么才配成为新基建的“锚”?答案就是地图业务的“大数据能力”。
为什么说百度地图已经成为了新基建的“底座”,是因为据官方数据显示,当前百度地图日均位置服务请求超1200亿次、日均轨迹里程20亿公里、POI全球覆盖总数达1.5亿、道路里程覆盖1000万公里、全景图片13亿张……
已是中国最大智能化位置服务平台的百度地图,在这些数据支撑下当然最具资格。并且在大数据能力的支撑下,百度地图已经迈出“起锚”新基建的第一步。
例如,在城市管理方面,百度地图与海淀区政府合作的“海淀时空一张图”项目,通过城市时空数据GIS解决方案,可以建设时空资源数据库,为各业务部门提供空间信息数据和服务。通过该项目,城市交通、生态环保、城市管理、公共安全等在海淀区政务内网已经实现了数据的共融互通,“一张图”几乎能洞悉城市运营的方方面面。其中,“地图大数据”正是“根基”所在。
之外还有如无锡公安借助百度地图专网地图,实现了社区网格层级管理、重点区域数据汇聚整合等工作;湖南电力则依托百度地图专网地图在输电、变电、用电和配电等诸多环节,实现了有力的数据支撑。基于“地图大数据”,百度地图所构建的“专网地图”已经日渐成为交管、公安、应急、电网、金融等政企软件项目的基础平台。
而百度地图更是逐渐成长为推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基础设施。
2、“掌舵”垂直行业,决胜智能升级
从小方向而言,地图业务除了直接作用于新基建“底座”,也在把握着新基建前行的方向。
以地图大数据为依托的位置服务,已经成为了新基建的重要内容,现在它也直观体现在了智能交通、智能物流等多个领域。如在物流领域,传统物流往往都是依靠人力调度,效率低下且错误率高,最主要的还是成本高。
而人工智能的本质,也是最为核心的商业化价值便是“降本增效”。当百度地图介入到物流领域,其位置服务能力及大数据技术所带来的改变相当直观。
今年4月,百度地图全新升级和发布“智能物流解决方案”,从运前调度、运中管理、运后分析等各个环节,以云计算、大数据为基础,通过灵活配置约束条件、大规模计算的算法优势,为不同物流模式下的各种场景提供优质解决方案,帮助物流全域合作伙伴降本增效。
像中国冷链物流领头羊企业“双汇物流”与百度地图合作后,完善对仓库、客户、承运商等业务主数据及冷链配送、常温配送等业务场景的梳理,输出了数字化运输车辆调度方案,直接降低了物流成本、提升了调度及配送的效率。
总而言之,在新基建的大格局中,站在智能化与时代变革的交汇点,百度地图手握“锚”、“舵”,正在充分发挥新基建“数字底座”的能力,在助力产业共振亦或是国家社会发展方面,百度地图的“长期价值”已经备受肯定。
3
从2005年到2020年,百度地图十五年励精图治,将“简单”的地图工具,附上十八般武艺,一手把握着居民出行的“新生活方式”,另一手充当着新基建前行的“数字底座”。
十五年,百度地图不仅仅只是在引领国民出行,也在见证城市、社会、时代的变革,但这俨然还只是一个开始。
一如百度地图自己所说,15岁,翩翩少年,“智”向四方。
(结束)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