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下关的前世今生,在南京城的辉煌历史中从未缺席

下关曾是南京的一个区,虽然已经被鼓楼区合并,但是南京人仍旧将城北,尤其是中山码头一带,称为“下关”。

出了挹江门,就是下关人

在南京人的记忆中,下关是渡江码头,是中山北路的起点,是南京版的外滩,是边缘化的老城区。在南京城的历史上,每个年轮都有下关的存在,这里俯首皆是珍贵的历史遗迹。

下关一带自古就是港埠,被誉为“东晋以后江津要地”。明代的南京城墙在这里拐了个弯,设置有仪凤门和钟阜门、金川门,民国时期又开辟了挹江门;这里曾是郑和下西洋的出发地和归航点;当然,这里也见证了鸦片战争时期英国侵略者的坚船利炮……

挹江门

下关的前身是“龙江关”。明初,在龙江设置了征税机构,即龙江关,位置在今天的鲜鱼巷龙江桥附近。明宣德年间,在上新河设置了征收船舶税的上新河关。因为上新河关在上游,南京人俗称“上关”,将下游的龙江关称为“下关”。由此,“下关”这个名字流传开来,但是“上关”却鲜为人知。

南有夫子庙,北有大马路

1899年,下关开埠,正式建立“金陵关”,揭开了“百年商埠”的辉煌历史。1905年,沪宁铁路南京车站正式建成,1927年改称南京下关车站,最终改称“南京车站”。民国年间,下关地区汇集了津浦铁路渡江码头、南京车站、长江客运码头,成为当时的南北交通枢纽和长江航运中心,也逐渐成为国内的贸易中心,海关、码头、邮局、银行、商行、旅社等鳞次栉比,客流量巨大。

当时,“南有夫子庙,北有大马路”是南京民间的口头语,充分说明了下关的繁荣景象。

值得一提的是,1930年,下关建起了亚洲第一条火车轮渡,将津浦线和京沪线(民国的京沪线是指南京和上海间的铁路线)连接起来,下关从此成为中国南北交通的控制性咽喉,这种局面直到武汉长江大桥建好。

“下关”谢幕

1968年,南京长江大桥建成通车,位于玄武湖北岸的南京新火车站也同步建成,从此,下关的南京车站改称“南京西站”。2012年,南京西站正式停止办理客运服务,并且于2015年出台了最终的搬迁计划,原南京西站将改建为南京铁路博物馆。一座百年老站,正式谢幕。

谢幕的不仅是南京西站,“下关区”也在2013年被取消,并入了鼓楼区。此时的下关,早已经沦落为偏安一隅的老城区,那些曾经风光无限的民国建筑,已经被成片的棚户区所包围,这里是南京主城区最落后的一个行政区。

“下关”重生

近几年,随着南京拥江发展战略的推进,老下关独特的区位优势又重新被重视,除了有价值的历史遗迹外,老下关几乎被推倒重来,摇身一变而成“下关滨江商务区”。

下关的超高层居住小区

如今的下关,老厂房、棚户区已经退场,代之而起的是超高层的居住小区、高端的写字楼和航运中心,这里重塑了南京的沿江天际线,包括中山码头、大马路建筑群、铁路轮渡栈桥等历史遗迹也得到了保护性开发。

2017年,阅江楼街道更名为下关街道,“下关”正式回归,老下关的历史文化得到了新的传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老照片里的南京城,带你看老照片背后的历史
鲜为人知的南京“上关”
老照片:1910年的南京,一个多世纪前古韵犹存的锦绣金陵城
再见!南京西站
老下关曾是壮怀激烈的古战场 A12
让咱们看看,那些参加南京保卫战的将军是怎样技术性逃离南京城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