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澳大利亚:痛入骨髓的“出口转内销”

在国际海鲜市场上,澳大利亚把鲜活的龙虾送到亚洲市场,把冷冻的龙虾送到欧美市场,这种“一虾两吃”的操作,在最近几年,让澳大利亚的虾农和水产公司赚得盆满钵满,虽然产量不高,但胜在经济价值高。

大名鼎鼎的澳龙,其实叫澳洲岩龙虾(Australian Rock lobster),作为龙虾界的顶级货,因为产地水质好,肉质出众,特别适合生食,称霸全球高端的生食龙虾市场,除了新西兰,罕有敌手。

作为全球排行第四的农业出口大国,澳大利亚的水产品的产量虽然无法跟本国的大小麦、牛羊肉相抗衡,但“性价比”却高出一大截。2018/2019财年,澳大利亚农产品出口总额达到创纪录的507亿澳元。其中,牛肉出口总值增加了19亿澳元,达到123亿澳元,虽然同期的活岩龙虾出口值仅为6.75亿澳元,但跟依赖土地和水资源的畜牧业相比,龙虾生意反而是“四两拨千斤”的,而且这种“骚操作”在澳大利亚水产业里还有不少。

蓝鳍金枪鱼养肥了再卖日本

因为四面环海,海洋资源丰富,澳大利亚蓝鳍金枪鱼的捕捞配额也高。虽然日本国土面积不大,但因为在远洋渔业领域深耕多年,在国际上拥有定的话语权,也为自己赢得了一定的蓝鳍金枪鱼捕捞配额。如今,日本的蓝鳍金枪鱼捕捞配额是801吨,最近日本水产厅更是忙着游说西中太平洋渔业委员会提升其捕捞配额,但看看澳大利亚的配额就会知道,什么是差距——6165吨!

有资源,自然不能浪费,而澳大利亚就为日本的蓝鳍金枪鱼市场量身定制了一个方案。在日本,虽然最顶级的蓝鳍金枪鱼还得是自家海域出产的,但市场所推崇的无非就是大型的,油脂含量高的金枪鱼,而澳大利亚就是这样投其所好的。

澳大利亚的水产公司会将捕捞到的小规格蓝鳍金枪鱼再进行人工饲养,养壮养肥了之后,再送到日本市场,既有效利用了配额,又将金枪鱼卖出高价,真的是笔好买卖。当然,想要有这样的操作,还真的得是家里有矿才行。四面环海的澳大利亚,要找合适金枪鱼养殖的海域轻而易举,丰富的渔业资源,饲料根本就不用愁,有这样的条件,不搞这样的操作真的对不起自己。

鲍鱼出口到“鲍鱼故乡”

澳大利亚的鲍鱼资源闻名全球。因为人少,再加上管理得当,澳大利亚野生鲍鱼资源至今都非常丰富,每年除了支持一定量的商业捕捞外,同时也为当地的普通民众和国外的观光游客提供了难得的野外挖鲍鱼体验,展现出了一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景象,让其他国家羡慕不已。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沿海地区,曾经是堆满鲍鱼的黄金海岸。从19世纪50年代开始,因为国外移民的大量涌入,再加上“淘金热“,让黄金海岸不堪重负,在1997年,美国政府不得已暂停了当地的鲍鱼商业捕捞,一百多的年的时间,鲍鱼资源就走向枯竭,虽然当地的餐馆仍有价格高昂的鲍鱼出售,但实际情况却是非常尴尬,因为大部分鲍鱼都是从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进口的。

美国加州政府曾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开始推出各项保护鲍鱼资源的举措,基本跟澳大利亚现阶段实行的保护政策差不太多,但却没有像澳大利亚那样挽留住鲍鱼,最大问题还是在于加州当时的人口实在是太多,渔业政策很难有效执行,换句话说,澳大利亚其实就是占了人少的便宜,可以把鲍鱼高价卖到美国曾经的鲍鱼故乡。

死马当活马医

今年,顺风顺水贯了的澳大利亚水产业终于还是等来变数。作为一个资源大国,澳大利亚在外部市场红火的时候,是一点问题没有,反而还能从进口国的发展红利中分一杯羹,可一旦外部市场出现问题,那就有大麻烦了。所谓的资源大国,说白了就是国内市场完全消化不了本国的资源,只能依靠海外市场,而澳大利亚现在的处境就是这么尴尬。

澳大利亚海产行业协会(Industry body Seafood Industry Australia)计划拿出400万澳币(约合2000万人民币),开展市场营销活动,为本地海产品打造首个市场推广品牌“Australian Seafood”。当然,这400万澳币是澳大利亚联邦政府出的。

曾经海鲜不愁卖,到现在要贴钱在国内国外打广告做宣传,这局面对于澳大利亚水产从业者来说,真的是前所未有,疫情的影响自不必多说,澳大利亚当局的“自杀性”外交政策也不再展开讨论,当局想出这种死马当活马医的办法,充分暴露了澳大利亚水产业所面临的严峻困境。

该协会聘请了澳大利亚最大的市场推广机构Clemenger来推进市场营销计划,涉及三文鱼、金枪鱼、海鲈、龙虾、虾类、蟹类、牡蛎、鲍鱼和贻贝等品种的国际和国内推广,鼓励消费者选择购买澳大利亚原产海产品。看起来还挺像那么回事儿,可这2000万人民币想要兼顾国内和国外几乎是不可能的。

出口转内销

国际贸易中心(ITC)统计,2019年1-11月,99%澳大利亚出口的岩龙虾销往中国内陆和香港,创收6.75亿澳币(4.56亿美元),其中大约三分之一的贸易业务发生在一月份和二月份,也就是农历春节前后,出口额2.33亿澳币。如果没有了中国市场,澳大利亚龙虾想要在短时内找到替代市场,非常难!唯一现实的做法,就是让国人多吃点。

对于澳大利亚国内的消费者来说,龙虾市场的低迷,反而成了他们享受本土优质龙虾的机会。上半年的时候,澳大利亚国内的餐饮店曾推出“半价”龙虾,让很多平时不敢吃龙虾的人,好好体验了一把本土的优质食材。可问题就是,龙虾在澳大利亚太过常见,有条件下水的人自己就能捞几只,不会处理的也可以丢给餐馆,这就感觉就好像是在小龙虾的原产地卖小龙虾,当然没这么夸张,不过有一点类似,想要卖出高价,就非常难了。

蓝鳍金枪鱼的主体消费市场仍在日本,但是受到疫情的影响,日本国内的高端金枪鱼市场供应曾一度陷入中断,虽然如今有所恢复,但价格也受到了显著的影响,日本国内的蓝鳍金枪鱼消费市场面临加速衰退的困境,所以澳大利亚的金枪鱼出口商果断实行“出口转内销”策略。

澳大利亚南部蓝鳍金枪鱼产业协会首席执行官Brian Jeffriess称,虽然海外市场受挫,只能逼着企业将金枪鱼销往国内,但从长远看,反而有利于产业的振兴和良性发展。目前,澳洲金枪鱼企业Blaslov Fishing Company、Stehr Group和Dinko Tuna Farmers成立了一家市场推广公司Kin Premium Australian Seafood,专门面向澳洲本地市场,预计12月份开始供应产品。

鉴于现在的形势,前文提及的2000万推广费用,大头估计会被用在澳大利亚的本土市场,但想要获得有效的市场反馈,却是有不小的难度。毕竟消费习惯需要培养,消费水平也不是想提升就能升的。资源大国在面对外部市场的衰退时,阵痛是在所难免,虽然内部市场也是个突破口,但澳大利亚人口少的优势,反而在这个时候成了一个弊端。对于澳大利亚来说,这场突如其来,前所未有的阵痛,将注定会在“出口转内销”的口号中,持续相当长的时间,深入骨髓。

参考:

1、地球知识局,澳大利亚农业对世界意味着什么;

2、UCN国际海产资讯,澳大利亚首推本地品牌“Australian Seafood”;

3、UCN国际海产资讯,日本金枪鱼市场衰退,澳洲企业“出口转内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新冠病毒重创澳大利亚海鲜产业,损失可高达28.1亿澳元!
澳大利亚岩龙虾:“畸形”的市场和失控的“赌局”
知识库|盘点澳大利亚的那些顶级深海食材
澳洲生猛海鲜大全
世界上最贵的十大海鲜 蓝鳍金枪鱼一条要173,600美元
世上最“顶级”的海鲜,中国只有一种上榜,贵得连壳都吃不起!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