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抗美援朝三所里阻击战:美军撤退路线被堵,久攻不破,转道龙源里

1950年,美国《生活》杂志的摄影记者戴维.道格拉斯.邓肯在朝鲜战场上拍摄出了战地摄影系列报道《这就是战争》,引起了美国国内乃至整个西方世界的轰动。尽管朝鲜战争并没有以美国人所预期的结果而告终,但邓肯却因这场战争获得了令同行瞩目的成就。

作为一名战地记者,邓肯的成功在于“传达出了战争参与者的心灵”。他在跟随美军部队的撤退的途中,曾问一名受了伤的美军士兵:

“假如现在是圣诞节,而我是上帝,那么你想要得到的是什么呢?”

那名士兵琢磨了好一会儿,然后抬起头说:“给我明天吧!”

三所里阻击战

113师奉命前往三所里堵截敌军后撤

1950年11月28日,是朝鲜战争激战以来最为关键的一天。在广阔的战场上,中国人民志愿军与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双方纵横穿插,进退交错,而此时,志愿军第38军113师也与总部失去了联系。

正当志愿军总司令彭德怀和第38军军长梁兴初在各自的指挥部里都在为“失踪”的113师急得焦头烂额的时候,这支深入敌后的部队已经行进到大同江边,离目的地三所里还有30多里。

一到白天,“联合国军”的飞机就开始在上空不断盘旋。自从进入朝鲜作战以来,完全没有制空权的志愿军,面对“联合国军”空中飞机的威胁,一直都是采取“黑天行动,白天隐蔽”的策略。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三所里地区驻扎有敌人的一个保安连,志愿军113师2营前卫连向他们展开攻击。仅用一个多小时的时间就解决了战斗,顺利的占领三所里北山,并控制住有利地形,构筑防御工事。

南下撤退和北来增援的敌军先头部队也已经抵达三所里,被志愿军113师338团的前卫部队阻拦在公路上。后面的志愿军战士听说前面阻拦住了对手,便立刻加快行军速度,甚至扔下了口粮袋子等碍事的物品,一些战士边跑边吐血,然后一头栽倒在地上,再也没有能够站起来。

在边打边行军的情况下,志愿军113师以一夜行军145华里的速度,最终在11月28日早上7点钟,比敌军早5分钟抢占有利阵地,死死封锁了三所里的闸门。

伴随着清晨初升的太阳,第38军指挥部接到了志愿军司令部发来的好消息:“113师已经于7时抵达三所里”。

占领三所里,封锁敌军后撤之路

在公路上阻挡敌人的前卫部队338团也安全抵达三所里后,沉闷了一夜的志愿军司令部欢腾了,一直紧绷着脸的彭德怀终于露出了笑容,他立即发报给113师:

“不惜一切代价,坚决堵住经过三所里的南逃之敌。”

志愿军113师志愿军制定的作战方案是:

“迂回穿插,正面突击,在清川江南北歼灭美国第9军。”

三所里恰好是扼守德川通往宿川的交通要道上,如果把三所里坚守住,军长约翰·库尔特所率领的美军第9军的后路也就被堵死了。

志愿军秘密抄了美军撤退的后路,立即震惊了整个西线战场。对于激战中的军队来说,因撤退后路被断而引起的恐慌,绝不亚于弹尽粮绝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西线战场“联合国军”总指挥沃克立即将之前的总攻势部署转变为撤退,但此时,“联合国军”想要在战场上全身而退,就要先过了志愿军第38军这一关。

沃克命令正在价川的美军预备队第一骑兵师5团北上增援,前来打开被志愿军占领的三所里后撤的通道。第一骑兵师在美军序列里是一支以自身传统而名声显赫的部队,有着“华盛顿开国元勋师”之称。尽管该部队早已全部实现机械化,但依然保留着“骑兵”的称号。

中国人民志愿军

三所里阻击战打响

11月28日上午10时,彭德怀命令志愿军西线部队:

“根据毛主席的指令,切断敌人退路,分割包围,完成歼灭西线美军4个师以及英军第27旅的任务。”

此时,向南撤退的美军机械部队已经向三所里的闸口处开来,而美军北上接应的第一骑兵师5团也已经做好了战斗准备,两者相距仅有一公里。志愿军第38军一个多师的兵力被夹在了这短短的一公里之间,头顶上空有美军的飞机轰炸,地面上有敌人上百辆的坦克,一场激战就此打响,史称“三所里阻击战”

美军凭借着占据压倒性优势的地面装备和空中火力,在美国士兵发起冲锋前,就已把要攻击的志愿军占领的三所里阵地炸得摇摇晃晃。

而志愿军只用十几门迫击炮,几百挺机关枪,几千支步枪和刺刀,要同美军的数十架飞机,数百辆坦克,上千门大炮展开决斗。许多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的志愿军战士回忆起那段亲身经历时,都会说:

“朝鲜战争才是一场真正的现代化战争,双方完全不对等,在美军铺天盖地的火网下,上去一个连,半个小时就可能打光了,比淮海战役可残酷多了。”

首当其冲的志愿军113师338团进行的是两面作战,南退的美军打不过去,北援的第一骑兵师也攻不过来。三所里阵地的南北闸门相隔虽然仅有上千米的距离,但就是让美军可望而不可及。美国著名作家约翰托兰在《漫长的战斗:美国人眼中的朝鲜战争》一书中写道:

“截止到28日拂晓,后撤的(美)步兵2师全被压缩在一条公路上,引起令人恐慌的道路堵塞,该师的两个团近乎被全歼,只有保罗.弗里曼的第23步兵团仍在负隅顽抗。”

随着美军的进攻规模不断升级,志愿军的伤亡人数也在不断增加。而就在上午10时左右,彭德怀签署战场通报,告知志愿军西线各军“德川以北的美军主力各师已开始向南撤退”的同时,“联合国军”从顺川方向又调来大批北上的增援部队。

被迫进行南北两面作战的志愿军113师形势变得更加危急,一旦三所里阵地被敌军冲破,后果将不堪设想。为了减轻部队承受的双面作战压力,113师副师长刘海清下令:

“炸掉敌军北上增援的唯一通道——大同江桥,集中力量对付南撤的敌人。”

在对手眼看就要攻上三所里阵地的危急关头,志愿军仅有的预备队337团也被迫投入了战场反击,终于又夺回了三所里阵地。战斗一直持续到了下午天快黑下来的17点左右,美军的坦克和士兵陆续后撤,双方的枪炮声才渐渐停止了。

志愿军战士

美军久攻不破三所里,转道龙源里

枪炮声虽然停止了,志愿军战士也都昏睡了过去。但看到美军的部队和坦克向后撤退,沉浸在战场上寂静夜色中的113师指挥员们的心里却没了底。

“既然双方都知道三所里是撤退的必经之路,为什么不见敌人大部队的踪影?若是敌人找到了另外的撤退出口,那么113师连夜急行军赶到三所里阻击敌人的计划,就白费了。”

就在这时,113师收到了第38军指挥部的来电:“分兵龙泉里”,这个消息让113师指挥员们彻底懵圈了。龙泉里在三所里的北边,正在南撤的“联合国军”绝不可能调头向北后撒。于是,他们猜测,指挥部所提到的“龙泉里”极有可能是“龙源里”这个位置。

但根据作战地图上的标注,位于三所里西面的龙源里并没有像样的公路,除了一条铁路外,只有一条南北方向、且根本无法通过机械化部队的乡间小路。113师立即召开会议:

“将113师预备队337团立刻派往龙源里布防,师指挥所他同时向那里转移,三所里阵地留下一个营的兵力防守。”

这个建议有人提出了反对,当然也是有原因的。因为把当时手中唯一掌握的机动力量337团贸然派到龙源里,万一对龙源里的猜测只是一个误判,那力量薄弱的三所里必然会落入敌人的手中。

经过一番探讨,最终决定“不给敌人一丝突围的机会”,113师立即调整部署,预备队337团火速起兵,这些志愿军战士带着极度的困意,连夜赶往龙源里布防。

身在北京的毛泽东在深夜12点左右再次给志愿军司令部发来电报:

“此次是我军大军歼敌,根本解决朝鲜问题的极好时机。西线争取歼灭5个美、英师以及4个南朝鲜师,东线争取歼灭2个美国师及1个南朝鲜师是完全可能的。(部分)”

由此可见,毛泽东希望通过这一仗,想把朝鲜半岛上的敌人几乎一扫而光。

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

114师驰援龙源里,在兴龙里遇敌

果不其然,正如彭德怀所判断的那样,西线各路敌军在29日全线退却,其中军隅里、价川地区的美国第9军正分别从三所里、龙源里向顺川方向突围,同时位于顺川的美军骑兵第1师和位于平壤的英军第29旅正北上接应。彭德怀下令:

“各路部队都要乘势迅速发展突击,实现战役目的。其中特别指示第38军的主力应迅速向113师靠拢,坚决堵住南逃北援之敌。”

第38军军长梁兴初接到了彭德怀的电报,

  • 高兴的是:113师的部队分兵堵住了一个可能使战役计划功亏一篑的漏洞——龙源里。
  • 担忧的是:本来力量就单薄的孤军113师,要分别防守三所里和龙源里。

由于114师的电台坏掉,梁兴初反复向114师发出“前去增援龙源里113师”的电报,但都得不到回复。

此时,在114师指挥作战的副军长江拥辉由于无法联系到指挥部,急得满头大汗。无奈之下,他们只能按照原定计划摸索着向价川方向行军。

志愿军战士

当114师攻占了进军价川北面的屏障阳站之后,准备继续向军隅里前进时,刚被修好的故障电台一开机立刻收到第38军指挥部的紧急指示:

“114师丢开当面之敌,火速向正在三所里和龙源里苦苦支撑的113师靠拢。”

正是由于这份晚接收了10个小时的命令,在紧急驰援龙源里的途中,114师恰巧遇到了“在龙源里受到志愿军113师阻击的敌人,有一部分又转向了西边的兴龙里进行突围”,114师在兴龙里的对敌阻击战,让南撤的美军感到非常意外。

经过一夜急行军抵达到龙源里的志愿军113师惊讶地发现,这里的地形与作战地图上标注的完全不一样,这里有比三所里还宽的公路,而且北通价川、军隅里;南通顺川、平壤,在它的北面有一条公路与三所里相连。因此,在三所里受阻的“联合国军”不仅可以转道这里,而且从清川江南撤的“联合国军”也可以从这里全身而退。

抗美援朝纪念碑

写在最后

孤军深入敌后的113师在经过连续的行军作战,以仅有两个团的兵力分兵三所里和龙源里堵截敌军后撤的道路,彭德怀为对手苦心设计的大口袋也终于可以封口。

此时的战场南北延伸线有30多公里长,被围住的联军多达6个师旅,人数不下四五万人。而志愿军第38军眼下实际投入阻敌战场的战斗人员不过2.5万人,他们非常明白自己所面临的处境,向指挥部发报时说:

“为了整个战役的胜利,我们准备付出最大的代价。”

113师副师长刘海清在检查完各部队的防御部署后,看着对手即将出现的远方说:“一场恶战就要开始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松骨峰战役有多惨烈?美军打掉上万枚炮弹,志愿军血战8小时剩7人
0:215,郭忠田打出让全世界叹服的阻击战,美军:他是死神
志愿军夜晚行军,山高路险有战士坠崖,副师长下令:干部走前面
李世民都不敢用的险计,彭德怀用来大败麦克阿瑟,歼敌3.6万人
入朝初期,38军表现不尽人意,后来是如何打出“万岁军”威名的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之二十一第五次战役(14)转移阶段铁原阻击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