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湘江战役,8.6万红军剩3万:三年不饮湘江水,十年不食湘江鱼

在红军长征的历史上,再没有像湘江战役这样惨烈了,也没有哪一支队伍像红34师这样壮烈了。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红军被迫于1934年10月开始长征,实行战略性转移。

在长征途中,湘江战役无疑是中央红军经历的最为惨烈的一战,出发时的8.6万人,渡过湘江,摆脱敌人的围追堵截以后,只剩下了3万人,损失极其惨重。

而负责为整个中央红军强渡湘江突围殿后的红5军团34师,更是红军作战史上无法述说的惨烈与悲壮。经过激烈的战斗,除最后只剩下寥寥3人跳崖幸存外,自师长陈树湘以下6000热血将士几乎全部阵亡牺牲。

导致湘江战役历史背景

从1933年9月25日开始的第五次反“围剿”,在德国国防军之父汉斯·冯·塞克特的参谋下,蒋介石亲自坐镇指挥,以顾祝同为北路军总司令,陈济棠为南路军总司令,何键为西路军总司令,调集了100万兵力(其中50万主攻中央苏区),采取堡垒主义的战略,步步为营,逐渐压缩中央红军的战略生存空间,力图一举歼灭中央红军。

由于王明“左”倾教条主义的严重影响,加上李德、博古“左”倾冒险主义以及“御敌于国门之外”的错误军事指挥路线,在国民党军50万兵力“围剿”下,中央苏区损失惨重,不得不于1934年10月放弃中央苏区,向湘西实行战略转移,这也是二万五千里长征发生的原因。

1934年10月10日夜间,8.6万余人的中央红军从瑞金向湘西进发,开始了惊天动地的万里长征。

突破敌人四道封锁线,只为渡过湘江

为了阻止红军战略转移,蒋介石部署了三道封锁线,第一道封锁线是由陈济棠的粤军防守,第二道封锁线,北路为中央军,南路是粤军,由于在1934年10月5日陈济棠和红军达成了秘密的《筠门岭协议》,所以,这两道防线均被红军顺利通过。

第三道封锁线同样也是由粤军防守,在守军放弃防地以后,红军主力得以顺利通过,进入湖南零陵地区。

突破这三道封锁线,红军也是付出巨大牺牲的。第一道封锁线损失3700余人,第二道损失9700人,第三道损失8600人。后面所面对的第四道封锁线,红军的损失更是达到了惊人的38000人!

前面三道封锁线,看似很容易通过了,是不是就说明以后畅通无阻了?绝对不是,面临的第四道封锁线,对红军来说,是一个更大的危险,更严峻的考验,可以说是道关系到红军生死存亡的封锁线。

这第四道封锁线,就是滔滔湘江水。和前面三道封锁线主要由陈济棠的粤军防守不同的是,这次把红军逼在湘江边的主力,是何键的湘军、薛岳、周浑元的中央军。

陈济棠与蒋介石是有矛盾的,对围剿红军并不是真心出力。但何键就不一样了,他是一个死硬的反共分子,杨开慧就是被其残忍杀害的。所以,在对红军的追杀中,何键所部非常卖力,非常残忍。

薛岳、周浑元的中央军就不用说了,蒋介石的嫡系,这两个人打仗的水平大家也都知道,是有几把刷子的。

剩下的陈济棠部也不用说了,桂系以白崇禧为首的军队主要则是防止中央红军进入广西,同时也是为了防止蒋介石的中央军借机进入广西。

针对敌人的围剿部署,中央红军决定分四路纵队从全州、兴安间抢渡湘江,突破这个蒋介石构筑的第四道封锁线,以使红军主力进入湘江西岸的湘桂边境。

11月27日,红1、3军团击破桂军的阻击,进入桂北。红1军团先头第2师渡过湘江,控制了脚山铺至界首间30千米的湘江两岸渡口;红3军团第4师先头第10团也渡过湘江,进至界首以南光华铺、枫山铺地区。

这样,在湘江两岸,中央红军先头部队就控制了渡口,十分有利于主力部队在预定的时间内渡过湘江。

而负责殿后的红5军团则扼守蒋家岭、永安关、雷口关地域,迟滞追击的国民党军,掩护后续部队。

中央红军主力放不下坛坛罐罐,导致被追军围困

但十分遗憾的是,在这样急迫的形势下,主力部队因为携带了太多的辎重,严重迟滞了行军速度,给蒋介石军队追击留下了时间,这不但造成了主力红军的重大损失,也直接导致了负责后卫任务红34师的全军覆没。

要知道,此时的主力部队距湘江渡口仅80余千米,这样的距离在战争年代来说,可以说是近在咫尺啊!但这都被那些舍不得扔掉的辎重变成了遥不可及的天涯。

这些辎重都是什么呢?主要拆下来的兵工厂设备、石印机、大炮底盘等等,这些都是庞然大物,每一件都需要10个左右的人抬,不得不雇了3000挑夫,在敌人的追击下,盘桓在通往湘江渡口的羊肠小道上。

就这样,主力红军足足用了4天,才走到湘江岸边,但先头部队花费很大代价突破前三道防线带来的时间差,已经被消耗完了。

形势逼人,红军掩护部队拼力死战,确保主力顺利渡江

在和时间赛跑的比赛中,红军拿下了第一局,却因为主力部队的行动迟缓,丢掉了开局优势,为后面的惨重损失埋下了伏笔。

因为在蒋介石的督战下,敌人各路追击部队都上来了,就连以前不愿意和红军正面硬钢的桂军,也不得不拼死和红军作战。

而且,由于红军的突破口选在了桂军控制地区,这遭到了桂军的疯狂阻击,双方战况激烈。

此后,何键的湘军主力也赶到了,与红军阻击部队发生了激烈战斗。

此时的中央红军,实际上已经处于敌人的重重包围之下,要想在形势十分不利的情况下,保证主力渡过湘江,就需要负责迟滞敌人进攻速度的殿后部队做出重大牺牲。

三场决定红军命运的阻击战,红军将士之壮烈,气吞山河

红1、红3军团奉命在桂北湘江两岸的新圩、脚山铺、光华铺等地区摆开战斗姿势,阻击敌人的进攻。

随即,红3军团第5师在新圩与桂军发生了激烈的战斗,由于桂军装备精良,同时还配备有飞机大炮,经过多次殊死较量,势单力薄的第5师在付出巨大牺牲、丢失两道防线后,不得不撤出战斗。

新圩阻击战,红5师损失近2000人,师参谋长胡震和第14团团长黄冕昌牺牲,其他负伤的将士不计其数,营、连干部更是牺牲大部。

红5师撤出后,新圩则由红6师第18团接防。他们面临的,同样是桂军潮水般的疯狂进攻。

红3军团负责阻击的部队形势不妙,红1军团同样如此。红1军团第2师警戒部队在鲁板桥与湘军第16师交战,我们知道何键的湘军可是反共的死硬分子,他们对红军的攻击那也是不要命的。

由于敌人攻击力比较强,不占优势的警戒部队不得不退至脚山铺阵地,与随后赶来支援的红1师一起,再次与追击而来的湘军发生大规模战斗,双方都有重大损失,红军也丢失了部分阵地,红军不得不退至夏壁田、水头、赤兰铺、白沙铺一带。

脚山铺阻击战,红1军团伤亡近6000人,双方都杀红了眼,甚至打到了肉搏的程度。2师5团政委易荡平负伤倒地,为了不影响部队作战,夺过警卫员的手枪自杀,壮烈牺牲。

在进攻得势以后,湘军更是出动飞机为掩护,向阻击部队的阵地采取正面突击、迂回包围的策略(这是我军常用的战略战术,和红军打仗久了,敌人也学会了几招)进行猛烈进攻。

此时,已经是12月1日,正是中央红军主力渡江的关键时刻,红1、红2师阻击部队没有选择,只能不惜一切代价,拼尽全力和敌人缠斗。

与此同时,驻守光华铺飞龙殿等阵地红3军团第4师第10团,也遭到了桂军第43师和地方民团的猛烈进攻,但都被红军击退,因为这个地方位置实在太关键了,关系到了主力红军能否安全渡江。

见这个地方不好打下,在保持进攻的同时,桂军主力随即沿湘江西岸界首方向进军,对红4师第11、第12团侧后发起攻击。在经过激烈战斗以后,红军这两个团不敌,随即撤离,但也为主力争得了宝贵的时间。

光华铺阻击战,打了两天三夜,一日之内接连牺牲两任团长。最终,红3军团以2100多人牺牲的惨重代价,确保了中央纵队和后续部队从界首安全渡江。

12月3日,红军主力终于渡过湘江,打破了蒋介石将红军消灭在湘江东岸的企图。

阴差阳错,错失渡江良机,红34师孤军对敌,全军覆没,壮怀激烈

在惨烈的阻击战中,红3军团第6师第18团,则在由新圩向湘江撤退中,被桂军分割包围大部牺牲。

而负责殿后的红5军团第34师,因为各种阴差阳错的因素,在前往枫树脚接防红5师时,还不知道枫树脚已经被敌人占领,红5师已经撤退了。这个时候,毫不知情的红34师,遭到了敌人飞机大炮的袭击,损失惨重。

错过了最佳撤退时间的红34师,被赶到的敌人切断了通往渡口的道路,湘江两岸的渡口也随即被敌人全部占领控制起来,红34师陷入了孤军奋战的艰难境地,此时的红34师,已经由最初的6000人,只剩下不足1000人。

而他们面对的,则是薛岳和周浑元的中央军、湘军等近10万兵力的围追堵截,形势十分危急。

情况越来越糟糕,12月3日,在赶赴湘江渡口时,在全州文塘、新圩遭敌军伏击堵截,与敌激战,伤亡惨重,师政委程翠林、组织部主任蔡中也相继壮烈牺牲,战士也牺牲了很大一部分。

实际上,此时的红34师已经没有多少人了,在经过湘江东岸、灌阳水车等一系列的阻击战斗以后,34师仅剩下了数百人,可谓弹尽粮绝。

为了能够突围出去,34师师长陈树湘决定到湘南打游击,和参谋长王光道各带领一部分战士,兵分两路,寻机突围。战士们也做好了最后的准备,那就是一旦突围失败,就为革命流尽最后一滴血。

这样的情景,该是多么的悲壮啊。

陈树湘带领一部分34师幸存的战士开始突围,一路战斗不断。不幸的是,陈树湘在战斗中被敌人的子弹击中了腹部,当场昏迷。后来,陈树湘被国民党道县保安团俘虏。

为了保守秘密,不当俘虏,在去道县县城的路上,趁敌人不注意,陈树湘忍着剧痛,用常人不可想象的毅力,用手从伤口伸入腹部,用力扯断了自己的肠子,当场壮烈牺牲。

一时间,山河哭泣,大地同悲!

参谋长王光道率领红34师余部,突围路上不断遭到保安军的袭击,最后除了三人跳崖幸存外,包括王光道在内的其余将士壮烈牺牲。

至此,为了掩护中央红军渡过湘江,红34师全军覆没。红34师,也成为红军序列里一座永远的丰碑!

需要说明的是,红34师幸存的3人为100团团长韩伟,开国中将,100团一营营长侯世奎,开国少将,红34师仅有的两位将军。

惨烈的湘江之战,红军数万将士血染湘江,一时间,江水滔滔皆红色。以至于当地老百姓有一个说法:三年不饮湘江水,十年不食湘江鱼。可见当时战况的惨烈程度。

历史,以它亘古不变的规律滚滚向前,湘江战役,红军损失惨重,但也保住了革命的火种,更为后来的遵义会议的召开,确立毛主席的领导地位创造了条件。

安息吧,英勇的红军战士!湘江水里有你们不屈的灵魂,祖国的天空,有你们不息的战歌!共和国的土地上,有你们不朽的丰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1934(六五定生死、双十长征长)
湘江战役(1934年11月)——《百战成钢、卫我中华》之十五
湘江战役的历史回顾与思考
从奴隶到将军——“人民功臣”罗炳辉将军大传(17)
8万红军对老蒋30万大军,实力悬殊血战7天7夜,奠定主席地位之战
追寻父亲的足迹重走长征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