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顶级城市竞争:唯有崛起,才有未来

时已3月,各座城市都放开手脚,起步就冲刺。

日前,武汉举行了史上最大投资规模的集中开工,215个重大项目同步开工,总投资3305.4亿元。一次集中开工,就完成全年计划的三分之一(2021年,武汉预计新开工亿元以上重大项目600个)。

其他城市集中开工的规模也不小。近期,深圳2021年第一批新开工222个项目,总投资约2645亿元;西安市一季度集中开工项目83个,总投资2580亿元;南京新开工总投资10亿元及以上的项目达71个;青岛有270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总投资2984亿元……

2月27日,2021年一季度武汉全市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主会场在东湖高新区举行。

每座城市都在争取“开门红”,确保“十四五”规划开好局、起好步。

未来五年,武汉将加快打造“五个中心”、建设现代化大武汉,其他城市也纷纷提出发展目标,开局就猛冲。在如此激烈的城市竞争中,武汉面临怎样的竞争环境呢?

对主要城市“十四五”规划建议内容进行梳理可知,在原有城市定位基础上,不少城市已经提出更宏大长远的目标,视野非常开阔,都在争取用五年时间,让城市能级得到大幅跃升,以期在国家发展过程中承担更多责任,同时获得更多机遇。

面对这样的城市竞争格局,武汉必须奋勇争先。

01

大刚选取了12座主要城市(注:包括9座国家中心城市和深圳、南京、杭州),对这些城市的“十四五”规划目标进行分析。

“国际”视野,已经成为主流。之前,国内主要城市定位中,北京要成为国际交往中心,上海则要成为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科技创新中心,广州要成为国际贸易中心,深圳则要成为国际化城市,其他城市主要立足国内发展。也就是说,除了北上广深一线城市,没有城市正式向“国际”目标进军。

然而,“十四五”规划目标中,“国际”已成标配。这也看出,主要城市经过多年发展,已经有足够底气来参与全球竞争。

主要城市都在国家战略中找位置。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成渝等城市群已经被明确为“四极”,北京、天津、上海、南京、杭州、广州、深圳、成都、重庆等9座城市均是“四极”中的核心城市,其中,北京直接提出要成为世界级城市群核心。

在交通强国战略中,主要城市都在依托现有优势,向更远大的目标前进。“十四五”规划目标中,重庆提出要成为西部国际综合交通枢纽,天津提出要成为北方国际航运枢纽,杭州提出要成为国际综合交通枢纽城市。

创新驱动发展,从主要城市奋进目标不难看出,城市要高质量发展必须依靠创新。国家层面来看,“十四五”规划期间,将着力打造科技创新主引擎,形成各具特色的区域创新增长极,继续支持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布局建设区域创新中心,健全区域创新协调发展机制。

对外交往中心或国际交往中心,也是主要城市看重的目标之一。这也很好理解,要参与全球竞争,成为国际化大都市,必须要依托频繁的国际交往,站在国际舞台上吸引各类资源要素聚集。不能成为国际交往中心,基本也不可能成为国际化大都市。

02

12座主要城市的发展规划,看似有不少相似之处,但侧重点和潜在优势明显不同。

“北上广”的基础更好,目标更为高远。虽说主要城市都开始迈入“国际化”,但真正能在未来五年直面全球竞争的城市并不多。北京、上海、广州拥有实力,也呈现全面参与国际竞争的态势,北京要成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国际交往中心和世界级城市群核心,广州要成为国际商贸中心、国际综合交通枢纽、国际化大都市。

上海的“十四五”规划目标虽与之前的城市目标定位相同,但未来五年持续发展,其城市能级必然更强。为何规划目标没有变化?只因为原有的定位已经足够高远(上海城市定位: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科技创新中心)。

重庆和成都的规划目标,是城市既有定位的“加强版”,重庆要成为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这与之前的城市定位基本一致,在经济、交通等领域都沿袭了原来的城市定位;成都的最新目标呈现多元化,但重心仍在经济、科创和交通领域。

深圳将引领带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未来潜能很大。同时,科技创新成为其未来发展的重中之重,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都是瞄准了科技创新,城市发展动能也很强劲。

南京定下的规划目标,展露着城市发展的雄心壮志。未来五年,南京建设高能级辐射的国家中心城市,目前,南京还不是国家中心城市,但其跨省扩圈构建的南京都市圈获得国家层面的批复,江苏、安徽将携手共建南京都市圈,其成为国家中心城市的可能性正在变大。此外,南京还提出一系列目标,在创新、金融、物流、商务、数据等多维度发力。

杭州把打造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视为重要目标,这无疑将成为杭州未来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数字经济抵御风险的能力较强,2020年杭州财政收入在主要城市中实现明显增长,就是得益于数字经济发展,其发展数字经济的基础最好,决心也必然更大。

郑州和西安把建设好国家中心城市当作主要目标,因为国家中心城市已经包含了诸多方面的目标,把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好,其他领域的发展必然也不会太差。与西安相比,郑州在交通、制造、金融、科创等领域还有自己的“小目标”。

天津的规划目标与城市原有定位存在明显反差。早前,天津的城市定位是环渤海地区的经济中心、北方经济中心和生态城市,而“十四五”规划目标则是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北方国际航运枢纽、现代化大都市,天津的规划目标略显保守,主要关注特定领域的发展,没有与城市定位相结合。

03

面对国内城市竞争格局和未来发展态势,武汉则一次性提出打造“五个中心”(注:全国经济中心、国家科技创新中心、国家商贸物流中心、国际交往中心和区域金融中心)。

摄影:小卓

虽说是“五个中心”,但其实指向一个目标,那就是建设现代化大武汉。

无论从发展轨迹,还是发展优势来看,这“五个中心”的提出,既看到了国家战略带来的机遇,同时也符合城市发展的延续性。

武汉城市要争先进位,必须要在经济总量和发展质量上求突破,打造全国经济中心无疑是城市竞争的核心任务;武汉拥有科教优势,必须要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竞争优势;居于“四极”的中心位置,商贸物流必须做大做强;城市发展与国际交往日益紧密,未来参与全球竞争也离不开国际交往;区域金融中心的打造,至少在16年前就已提出,金融对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武汉必须要有所作为。

放眼全国,武汉提出打造“五个中心”,意味着要在经济、科创、商贸物流(交通)、国际交往、金融等方面与其他主要城市展开竞争。这些维度中,经济位次提升需要快马加鞭,科创、商贸物流等方面有优势,但还需持续努力,在国际交往和金融方面,武汉当前竞争力还不够强,提升空间相对较大。

武汉城市发展的总体定位是国家中心城市、长江经济带核心城市和国际化大都市,以此来看,打造“五个中心”也是为更好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五个中心”所呈现的发展维度,也是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应有之义。

当然,武汉在关注自身发展的同时,也要看看主要城市未来准备向何处去。“北上广”放眼全球,深圳引领粤港澳大湾区、南京争创国家中心城市、杭州打造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这些都是城市竞合的最新变化。

城市竞争激烈而残酷,武汉唯有直面高强度的竞争,才能赢得未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武汉市打造龟北国际交往中心,实际利用外资同比增长76.2%
中国五大摩天楼都市.疯狂摩天楼
10大国家中心城市,9个已经确定,剩下一个名额是谁?
北京时间表来了!2035年建成国际消费中心示范城市
武汉物流业“十三五”规划定位:2020年成为国家物流中心
这3个城市, 有望成为下个“新一线城市”经济增长太快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