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与梅兰芳齐名的荀慧生:被父亲卖了两次,遭恶师压榨,终傲然于世

1915年,北京三乐班出了一件大事,梆子艺人庞启发红极一时的弟子荀慧生,和当时有着“童伶大王”美誉的旦角演员尚小云,趁着天黑一起逃跑了。

徒弟的逃跑,把师父庞启发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他不眠不休地找了好几天,就是没有找到荀慧生的影子,最终他只好发布启事:只要荀慧生能回来,他愿意立刻放弃之前写的官书。

荀慧生先生

荀慧生是中国著名京剧旦角表演艺术家,荀派艺术的创始人,与程砚秋梅兰芳尚小云并称为“四大名旦”。

四大名旦:程砚秋(前)与尚小云(后左)、梅兰芳(后中)、荀慧生(后右)

然而光鲜亮丽的背后,隐藏的是不可告人的心酸,荀慧生的人生路走得极为坎坷,从七岁开始,他就在师傅庞启发的“魔鬼训练”下,过着常人难以想象的日子。

01 被父亲转卖两次,学戏生涯如履薄冰


荀慧生出生于1900年,七岁时因为家境贫寒,父亲荀凤鸣把荀慧生和哥哥荀慧荣,以50块大洋的价钱卖给了天津梆子班主小桃红。

旧社会的戏班子管理十分严苛,稍有差错就要挨打,甚至有的孩子会被师父活活打死,戏班子为了不担负责任,通常会让孩子的父母签订“官书”。

所谓“官书”,实际上就是卖身契,卖身契中有一条最残忍的规定:“学艺期间发生任何意外,包括学生被师父打死,家属都不能过问。”

如果不是为了生计,哪个父母愿意让孩子去遭这种罪呢?

荀慧生和哥哥进入戏班子第一天,就挨了不少打,那时候学戏也叫“打戏”,几乎每个人一天都要挨好几顿打,有时候是打板子,有时候是打手,有时候唱错了词,师父就会拿着烟枪使劲往嘴里捅,直到捅出鲜血,甚至学生做对了也会挨打,美其名曰:长记性。

梅兰芳

若干年后,已经成为京剧巨匠的荀慧生在日记里写到:“旧时学戏,虽然说是师徒关系,然而徒弟就是师父的奴隶,师父常常会把麻鞭浸入水中,然后再用棉花堵住我的嘴,让我不能出声,之后抽打我。”

荀慧生性格坚毅,不管多难都咬牙坚持。

哥哥荀慧荣却受不了连续的折磨,偷偷地从戏班子跑回家藏了起来。班主小桃红没有找到荀慧荣,就带着荀慧生到荀家,要求与他们解除合同,退还两个孩子,要回之前给的50大洋。

荀凤鸣没有办法,只好让荀慧生和荀慧荣转拜梆子花旦庞启发,换来了七十块大洋,双方约定“学艺期限七年,期间天灾人祸各听天命,打死勿论,寻短见也与师父无关”。

可怜的荀慧生就这样被父亲卖了两次。

庞启发攻梆子花旦,也擅长青衣和刀马旦,是著名的“老十三旦”侯俊山的弟子,他对于弟子的要求,比小桃红更加严苛。

尚小云

进入戏班子的第一课,便是要学习“跷功”,这是清代秦腔男旦魏常生发明的一种高难度表演技巧,类似于女人的“三寸金莲”,演戏时的重心几乎都在前脚掌上,这样在舞台上走路,才会显得婀娜多姿,如弱柳扶风一般引人怜爱。

当时唱戏的男演员都要绑跷,所谓的“跷”,比我们今天穿的高跟鞋,还要高出很多,从脚后跟往上一直是斜的,平时训练的时候,要把跷绑在脚上,练习步伐和平衡感。

跷功

不久之后,荀慧荣又跑了,坚强的荀慧生却始终一声不吭,在不断地磨炼中学会了跷功。

庞启发在荀慧生初步掌握了跷功之后,继续增加了难度,他在桌子上放凳子,凳子上放砖头,让荀慧生绑着跷,踩在砖头最窄的一面,一动也不许动。

除了练习跷功,荀慧生也要经常练习眼神,因为眼神的灵活,是评判一个戏剧演员功底的重要因素。荀慧生通常是在黑屋子里点一炷香,眼睛跟着香头转来转去,速度也必须越来越快,只要达不到师父的标准,就不能停下来休息。

庞启发还经常让荀慧生在冰面上跑步,训练他的平衡能力,把荀慧生摔得鼻青脸肿,鲜血直流,就算这样也还是要继续训练。荀慧生回忆当年时,曾咬牙切齿地说:“我那时候真想把他给杀了。”

虽然对不近人情的师父恨之入骨,荀慧生还是咬牙坚持着,他是全家唯一的希望,要是他撑不下去了,这个风雨飘摇的家就彻底垮了。“当人遇到任何艰难困苦,只要把心一横,就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这是晚年的荀慧生对自己人生的总结。

刀马旦

在庞启发严苛的训练下,荀慧生冬练三九,夏练三伏,能在盛夏酷暑时穿棉袄,能在数九寒天中穿单衣,踩得了高跷,跑得了冰场,眼神也拿捏的恰到好处,练就了一身过硬的本领。

庞启发还给荀慧生传授了耍盘子、耍水桶耍辫子、水袖、绸子、扇子等各种技术,荀慧生都学得有模有样。

本以为艺技精湛,可以在舞台上大放异彩,可人生中第一次登台演出所遭受的屈辱,却让荀慧生一辈子都难以忘记。

有一次荀慧生要出演一场《三娘教子》的青衣戏,可能是因为年纪太小,缺乏舞台表演经验,所以荀慧生上台后,竟然紧张的一个字都说不出来,好不容易开口了,唱的也是结结巴巴,台下的看客立刻就开始“喝倒彩”。

庞启发见状大怒,为了给看客一个交代,他拿起棍子,当着所有人的面把荀慧生打了一顿,回去以后又打了他一顿。

对于十几岁的孩子来说,当着那么多人的面挨打,尊严扫地的滋味何其难受?

荀慧生痛定思痛,为了提醒自己不能忘词,他特意把自己的名字改成了“荀词”。在他长大成名之后,荀慧生为了铭记第一次演出的屈辱,又特地刻了一个私章,上面刻着“河北东光是我家,荀词慧生是我名”。

从此以后,荀慧生克服了对舞台的紧张感,逐渐在舞台上收放自如,俨然可以独当一面了。师父庞启发认为徒弟已经学成,是时候把这棵“摇钱树”带出去,为自己赚钱了。

荀慧生戏曲扮相

庞启发带着荀慧生,先是来到了乡村唱戏,因为当时很流行《孟姜女》和《烧骨计》这样的苦情戏剧,所以庞启发要求荀慧生在唱戏时,必须做出悲痛欲绝之态,让观众能感同身受。师娘也威胁荀慧生:“你要是唱不好,就别想吃饭。”

为了能吃饱饭,不受师父的毒打,荀慧生每一场戏都唱得很卖力。

他唱的《忠孝牌》,迎合了看客的口味,大家都叫他神童,荀慧生开始在乡村里小有名气。庞启发看到徒弟变得炙手可热,就按照梆子演员的惯例,给他取了一个艺名——白牡丹,带着他到河北和山东一带唱戏,所到之处好评如潮。

02 霸道师父不肯放过学徒,为自己谋划荀慧生毅然出走


1910年,眼看荀慧生声名鹊起,庞启发决定不让他继续在小乡村唱戏,转而跟随自己的师父“老十三旦”侯俊山继续学习梆子。

侯俊山是北京梆子演员的泰斗,文角武角都能驾驭,演得了楚楚动人的小姑娘,也驾驭得了粗莽的大汉角色,曾经被慈禧太后授予六品顶戴和黄马褂。

为了得到侯俊山的重视,庞启发特意让荀慧生唱了一出《小放牛》,这是一出很小的戏,却能直接体现出演员的功力。荀慧生扎实的基本功,尤其被称作“水上飞”的跷功,获得了满堂彩,也赢得了侯俊山的青睐。

小放牛

在侯俊山的家里,他亲切地接待了这个“小神童”,在让荀慧生唱了一段《忠孝牌》之后,侯俊山更加认为这是孺子可教,将来前途无量。

于是他亲自为荀慧生传授梆子和京剧,教给他自己最出名的《辛安驿》和《花田错》,跟随侯俊山学艺期间,荀慧生的技艺又进步了不少。

然而庞启发让荀慧生去跟侯俊山学习,只是想让他的技艺更加精湛,然后为自己赚更多的钱,这个不单纯的目的,导致了荀慧生后来的不告而别。

1911年是中国历史上极为重要的一年,这一年辛亥革命爆发,满清政府宣告灭亡,千年帝制被推翻。

这一年也是荀慧生人生中关键的一年,因为他遇到了改变他一生命运的朋友——尚小云

尚小云

当时庞启发应邀,到京城的大科班三乐班(后来改名正乐班)担任教习,荀慧生也跟着一起过去学习,主攻京剧的青衣和花旦。在三乐班他结识了尚小云和艺名“芙蓉草”的赵桐珊,三人并称为“正乐三杰”。

荀慧生和尚小云关系最好,两人是同年同月出生,生日只差两天,一见面就觉得非常亲切,久而久之就成了亲密无间的好朋友。

时间转眼到了1915年,当初双方约定的“七年学艺”已经期满,荀慧生也凭借着出色的技艺,为庞启发赚到了不少钱,他觉得自己已经不欠师父什么了,所以找机会提出了出师的请求。

不想庞启发听到荀慧生的话,冷笑一声:“合同上可没有标注什么期限,你要是敢走,我就把你的腿砸折了。”

原来荀慧生的父亲不认识字,双方只是口头承诺过七年之期,卖身契上根本就没有写七年出师的条款,由于父亲没文化,当初稀里糊涂的就在卖身契上按了手印。

侯俊山

这显然是庞启发的阴谋,他从七年前就已经在欺骗自己和家人,现在又以“卖身契上没有标注期限为由”,想要让荀慧生一辈子替他赚钱,庞启发怕荀慧生逃跑,甚至把他软禁起来。

就在荀慧生一筹莫展之际,尚小云佯装来看望他,私下里给他出了个果断的主意,这个主意只有两个字:逃跑!

尚小云知道荀慧生没有下定逃跑的决心,于是一直劝他要为前途赌一把,现在要是不跑,将来就永远都是庞启发的摇钱树。

在尚小云的劝说下,荀慧生最终坚定了决心,他们一起商量了逃跑路线和时间,趁着月黑风高,两个人偷偷爬上煤堆,从墙上翻出去,到一个隐蔽的小破屋子里躲了起来。这就是文章开头的那一幕。

庞启发遍寻荀慧生不得,三乐班班主李际良告诉他:“你不能一辈子不让这孩子出科,只让他为你赚钱,我们得把他找回来好好商量。”

在李际良的安排下,才有了庞启发写的一则启事:只要荀慧生回来,他立刻撕毁卖身契。

荀慧生壮着胆子回来了,即使没有任何资料记载荀慧生回来后庞启发的态度,但是从之后发生的事情来看,也可以推测出庞启发一定是对他进行了威胁或打骂。

因为师徒二人最终闹上了法庭,法院判决荀慧生再给庞启发唱两年戏,然后才可以出师。

程砚秋

这个判决显然非常不合理。

第一,庞启发欺骗荀慧生及其家人,不把学艺七年的期限落实成白纸黑字,在存在明显欺骗的情况下,还诱导荀慧生的父亲按手印,仅凭这一条,荀慧生就可以反告庞启发欺骗,并且立刻出师。

第二,庞启发言而无信,当初写告示让荀慧生回来时,明明说立刻撕毁官书,现在又闹上法庭,显然他根本就没想兑现承诺,如此出尔反尔,从法理上来说,他根本就不占理。

第三,旧社会的法律虽然不健全,但是庞启发软禁徒弟,也是违法行为,况且他还威胁要打折荀慧生的腿,这是恐吓行为,这样不近人情的师父,怎么配继续让徒弟给他赚钱呢?

可是不管荀慧生多么无辜,出师的请求多么合理,法院最终还是采取了折中的办法,荀慧生必须要再给庞启发唱两年戏,唱戏所得的一半利润都归庞启发。

这个判决的背后,有可能是荀慧生受到了不止庞启发一人的恐吓,如果他不接受这个判决,就极有可能小命不保。

而以庞启发为代表的势力,应该也贿赂了法院,他们想在荀慧生出师之前,在他身上榨取最后的利益。

荀慧生后来也说,自己当时是抱着息事宁人的态度,才勉强接受了法院的判决,从“息事宁人”这四个字来看,判决的背后并不简单。但无论如何有了两年之约,他总算看到希望了。

荀慧生和尚小云

03 结语


1916年10月,在苦海中苦苦挣扎了九年的荀慧生,终于摆脱了沉重的枷锁,重获自由,这也是他人生巅峰的开始。

荀慧生出师后,因为到了青春期,嗓子变声(业内称之为“倒仓”),因此不再适合梆子戏高昂的嗓音,转而学习京剧。

他先后跟随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王瑶卿、陈德霖、乔蕙兰、曹心泉等人学习,艺术风格集百家之长,并收获了自己的粉丝,粉丝团取他的艺名“白牡丹”首字,名为“白社”。

荀慧生后来又在著名武生杨小楼带领下,到上海老天蟾大舞台演出,他演出的第一个作品《花田错》一出场即惊艳四方,一度成为上海各大戏院老板争相抢夺的红人,更与杨小楼、谭小培、尚小云并列为“三小一白”。

荀派艺术的代表作《花田错》、《红娘》、《金玉奴》,早已成为国粹之精华,经久不衰,历久弥新。

杨小楼

然而无论何时,荀慧生都没有忘记,帮助他逃跑的兄弟尚小云。

要是没有尚小云的出谋划策,他可能永远都会是师父的傀儡。

他也会时常想起,那个当年因为背不出词,被师父当着许多人痛打的孩子,那个在北京的胡同里疯狂奔跑,想要逃出生天的少年。

没有人知道他经历了多少非人的折磨,才有后来的锦绣前程。自古以来每一个巨匠的诞生,都要经历一番彻骨寒,才能褪去稚嫩和青涩,洗尽铅华,傲然于世。

那些在苦难中看不到希望的日子,也许正是希望的开始,就像荀慧生所说的那样:“人在苦难面前,只要把心一横,就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刘新阳:“让” 荀慧生先生唱“直隶梆子”吧!
荀慧生:分得春光最数多
历史上的今天 |“四大名旦”之一荀慧生逝世
寻访四大名旦北京故居(图)
【戏曲欣赏】京剧经典:510《能仁寺》
京剧大师荀慧生的爱情故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