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代诗圣杜甫的传奇人生(一):出身名门,年少游历

导语:

公元712年的一个春天,唐睿宗景云三年正月初一,河南巩义笔架山下,一个用砖石砌成的窑洞里,一声响亮的婴儿啼鸣划破长空。嵩邙山脉的峻秀,伊河洛水的大气,中原厚土的深沃在这里汇聚,伴随着良好的家庭教育,这个新生儿后来成长为一代伟大诗人。

他的一生颠沛流离,忧国忧民,写下了无数反映社会现实的诗篇,他的诗歌以咏史写实的笔触、沉郁顿挫的诗风,深刻的反映了中唐社会的矛盾,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疾苦,他被后人尊称为"诗圣",他的诗被后人尊称为"诗史",他就是唐朝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

如今,杜甫出生的地方经过历代修葺,已经建成为一座纪念性的园游景区。

走进南瑶湾村的杜甫故里,只见一代诗圣的雕像傲然耸立于芳草碧荫中,诗人俯首凝眉神情凝重,似乎还在为国事忧心。

在纪念馆门口,许多前来瞻仰的学者名人纷纷奋笔疾书,留下了宝贵的墨迹,这些美丽的书画和杜甫的诗歌一起安静的陈列着,见证着千古诗圣伟大的艺术成就。

杜甫出生于一个世代奉儒守官的家庭,他的先祖杜预是西晋大将,文治武功十分了得,而他的祖父杜审言更是初唐时期的著名诗人。

家学渊源的环境,立功立言的传统,对诗人建功立业抱负的形成产生了深刻影响。

杜甫自幼好学,童年时便展现了非凡的天赋。

六岁那年,杜甫观看了一场京城著名舞蹈家公孙大娘舞剑器的表演,直到满头白发的晚年,他对这段细节仍记忆犹新。

诗人描写到公孙大娘起舞时就像后羿射落的九个太阳,像天帝驾着蛟龙凌空飞翔,她收舞时就像雷声慢慢减退,像江海缓缓落潮,可见杜甫有着多么超凡的记忆力和艺术感悟力。

七岁的时候,杜甫开始尝试着写诗。初唐诗人骆宾王七岁曾咏鹅,杜甫却开口咏凤凰。

凤凰是吉庆祥瑞的象征,闻一多先生曾说:"禽族里再没有比凤凰善鸣的,诗国里也没有比杜甫更会唱的,凤凰是禽中之王,杜甫是诗中之圣,咏凤凰简直是诗人自占的预言。"

而后来的诗歌创作中,杜甫确实经常以凤凰自比,这只灵鸟寄托着他对国家兴盛的愿望。

十四、五岁时,杜甫开始在诗坛扬名,当时洛阳的文坛前辈称赞杜甫的文才甚佳。

这时的杜甫经常与文坛的一些名流结交,通过引荐,杜甫结识了岐王李范和秘书监崔涤。

杜甫经常到他们府邸交游做客,几人摆酒论文相谈甚欢。

不仅如此,杜甫还经常在那里欣赏到使他过耳难忘的歌声,那就是著名音乐家李龟年的演唱。

杜甫晚年漂泊时,曾经在异乡重遇李龟年,故人重逢几多感慨,他作下了诗歌《江南逢李龟年》: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随着阅历的增多,王孙府第的交游已经不能满足诗人增广见闻的需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盛唐时期的知识分子都期望在读书之余能游历四方

开元天宝年间的盛世繁华,给诗人的成长学习都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而广阔的世界更吸引着诗人走出家门开阔视野。

于是,年少的诗人背上行囊,开始了他长达十余年裘马清狂的人生壮游。

杜甫少年时期总共进行了三次较大规模的壮游,第一次便是历时四年的吴越之游。

二十岁时,诗人从洛阳出发经水路到达金陵,也就是今天的南京。

告别南京后,诗人又先后来到苏州绍兴等地,他在吴王阖闾、越王勾践的墓前凭吊,在秦始皇南游留下的历史遗迹中感怀。

他欣赏着江南风景的山明水秀,也感叹着历史烽烟的深邃悲壮。

结束了吴越一带的漫游后,诗人回到故乡,准备参加这年在洛阳举行的进士考试。

杜甫自视文才颇高,但考试的结果却令人大失所望,杜甫名落孙山。

此时年青的诗人并没有因考场失意而失去抱负,这一年,诗人又再次踏上旅途,开始了历时五年的齐赵之游。

在山东河北一带,杜甫游历古国战场登高赋诗,放马射猎颇为快意。

在漫游至东岳泰山时,诗人不禁为那雄奇壮美的山川秀色折服,写下了著名诗篇《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全诗意境雄浑,气势磅礴,在炼字上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诗句既展现了泰山雄伟高昂的博大气象,也展现了诗人的凌云壮志和广阔胸襟。

公元741年,杜甫结束了齐赵的漫游,从山东返回洛阳。

在洛阳居住的几年中,发生了两件对诗人来说具有重要意义的事,第一件便是与司农少卿杨怡的女儿成婚,婚后夫妻二人感情甚笃,白头偕老。

杜甫的结发妻子在他日后的流亡生涯中,始终不离不弃,忠贞不渝。

而第二件重要的事,便是在一个生意盎然、万物复苏的春天里,杜甫遇到了生平最惺惺相惜的忘年之交,那就是被唐玄宗放还而途经洛阳的李白。

时年李白四十四岁,已经是名满天下的大诗人,因得罪朝廷权贵而被罢免官职,逐出长安。

当杜甫得知李白要去梁宋漫游,便相约一同前往,在东都又遇见诗人高适,三人登上吹台也就是现在的开封禹王台,饮酒放歌,好不快意。

回忆起这段与李白交游的时光,杜甫诗中写到:余亦东蒙客,怜君如弟兄。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

在一个冬天里,杜甫要西去长安,李白也要重游江东,二人在山东兖州分别。

临别时李白作诗歌送别杜甫:醉别复几日,登临遍池台。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

姑且干尽了手中这杯酒吧,今后便各奔东西了,再会又不知是何时了。

杜甫一生中也曾写下多首诗篇来追念李白,在这些忆故人的诗篇中,代表作便是《春日忆李白》: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何时才能再斟上一壶美酒,和老朋友细细品诗论文呢?

杜甫和李白一扫千古以来文人相轻的积习,他们惺惺相惜,一直被引为高山流水遇知音的典型例证。

这两位唐朝的伟大诗人,分别作为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诗派的代表,给后人留下了难以计数的精神财富,获得后世"诗仙"和"诗圣"的尊称。

郭沫若曾把杜甫和李白比作诗歌史上的双子星座,诚如著名诗人韩愈所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到此,杜甫十余年的漫游生涯终于告一段落,此时的诗人已经从二十岁的少龄,步入三十多岁的壮年。

这些穿行南北放逐山水的岁月使杜甫丰富了阅历,增广了见闻,对于日后的诗歌创作产生了重大影响。

然而,盛世的繁华背后暗流涌动,政治的危机恶风满楼。

在这一时期,杜甫仅仅流传下来二十余首诗歌,但却是诗人步入诗坛的有力铺垫。

接下来的安史之乱,一夜之间天翻地覆,伴随着唐王朝盛世局面的终结,杜甫在攀登诗坛高峰的路上又将会遇到多少的艰难险阻。

参考资料:《旧唐书》、《新唐书》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散文」游杜甫草堂记
“诗圣”杜甫 | 豫史
戴教授魔性解读:李白竟然带着杜甫干这事?网友:我笑的肚子疼
盘点中国古代几位伟大诗人,你都知道吗?
“诗仙”、“诗圣”都是谁?
诗仙李白生平简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