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唐太宗为何改国史?内心有鬼还是好奇心?李世民真的功高盖世?

贞观三年,唐太宗下令设置秘书内省专门负责修撰国史,之后又将史馆交由宰相监修,从此史馆就变成皇帝直接控制的一个机构。据说他重置史馆就为了修改国史,那么为何要这么做?历史上的唐太宗到底是什么样的人呢?

唐太宗画像

说起李世民的继位可谓充满波折,唐高祖李渊继位后,他的两个儿子,太子李建成秦王李世民的斗争就摆在了台面上,皇帝也不知如何办才好。终于在公元626年7月2日,李世民带着心腹大臣长孙无忌等人,于凌晨埋伏在玄武门内,等待上早朝的李建成等人路过此地,天亮后,太子和齐王李元吉走到了临湖殿,他闻到了一丝诡异的气氛,就要调转马头打道回府,突然埋伏于四周的一拨人马狂奔过来,李世民一箭将李建成射死,慌不择路跌下马的齐王李元吉正要逃跑,也被尉(yu)迟恭射杀。然后他们提着两人的人头,匆忙赶到东宫和齐王府,杀了两家人的男女老少。

网络配图

与此同时,李世民派尉迟恭来到李渊跟前,此时的高祖正在宫内的池塘划船,尉迟恭对高祖说:太子和齐王作乱 被秦王杀死,因为担心惊动陛下,派我特来保护!周围的大臣看到这种情形,就说:秦王功盖宇宙,天下归心,皇上赶紧立他做太子吧 !李渊也赶紧说:这本是我多年的心愿啊!尉迟恭又请求皇帝颁布了亲笔敕令,命令各军接受秦王的指挥。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玄武门之变看到大势已去的李渊,又在两个月后下诏传位于李世民。

网络配图

继位之后的唐太宗,可谓是文治武功,大唐在他的治理下变得兴旺强盛,社会风气良好,一度稳定到“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程度。据说当时农业丰产,到处都能供给粮食,来往旅客都不用自带干粮了。

那么坐上皇帝宝座的唐太宗,是不是可以高枕无忧了?当然不是了,他担心被他杀死的兄弟的鬼魂向他索命,而整夜睡不安稳,不得不让尉迟恭和秦琼在跟前守卫,后来甚至要把两人的画像画在门口当作门神。可见唐太宗对于“玄武门之变”,也是心有余悸的。他这种杀兄逼父的行为,不管放哪个时代,不仅不符合封建伦理,甚至称得上都是惨无人道。

网络配图

但是史书却是这么写的:由于李世民建功颇多,李渊本有意改他为太子,太子李建成受到严重威胁,当然不可能坐以待毙,就联合齐王李元吉计划杀死李世民。有一次他趁李渊外出避暑,就策划兵变,但没有成功;后来又在骑射比赛中,故意给李世民安排一匹劣马,想趁机射杀他;更曾骗他来到府上,在他酒中下毒,但都被李世民幸运躲掉。也有史书记载:当年突厥南下,李渊派李元吉前去迎战,太子就和他商量,从李世民那里借来他的大将尉迟恭秦琼等人,正好可削弱李世民的势力,好趁机除掉他。但是密探告诉了他这个消息,李世民迫于无奈只好先发制人,杀掉了太子和齐王。

总之史书上对玄武门事件,描述为李世民“被逼无奈”才愤而反抗。尽管李渊曾多次要求他做太子,但都被推辞掉,他从来没有觊觎过皇位。那么事实真的如此吗?自从唐太宗继位后,他不止一次要求史官把国史和起居注拿来给他看,说要看看有哪些不合理或者需要补充的地方。要知道根据以前的规矩,史官是据实记录君王的言行,不允许皇帝擅自查看史书的,但是皇帝要看,谁敢拒绝呢?如果看到写他不好的地方,史官们的心理压力有多大!

网络配图

所以在唐太宗的暗示和授意下,史官难免粉饰皇帝的事迹,写他发动玄武门政变是出于民心所向的正义之举。在《太宗实录》等书中,在写到唐高祖李渊和他自己时,史官夸赞李世民在李渊举棋不定时劝他太原起兵。同李世民英明神武的事迹形成对比,书中几乎看不到李建成的功绩。

其实在建立唐王朝的过程中,李建成是立下汗马功劳的。就在李渊因谗言被贬到山西后,他和李世民守在河东,长子李建成在河西,他主要负责招抚人才。后来李渊起兵反隋后,李建成就负责训练军队,他和将士同甘共苦,得到什么好吃好喝的,都要分给将士们。后来平定西河的过程中,他亲自前往告知自己的来意,和投诚的大臣里应外合,往返只用了九天时间就成功攻占城池。李渊曾夸赞他:用这样的方法用兵,可以横行天下,还封他为陇西公

网络配图

在后来进军关中时,李建成建议李渊攻打霍邑(今陕西霍州市),考虑到守将宋老生有勇无谋,便用了诱敌出战之计。李渊派出几路人马,让几十个骑兵在城东驻扎,李建成和李世民两拨人分别在城下巡视;另一路大军假装好像要攻城的样子,从城东南巡至西南.宋老生见城下兵马不多,就兵分两路从东门和南门出击,没想到前面遇到殷开山的步兵,后路被李建成和李世民断掉,这时军队又被李渊的谣言蛊惑而人心涣散,宋老生最后落了被斩杀的下场。从这里可以看出,李建民可以算得上有勇有谋,非常受父亲重用的人。

在建立唐朝后,他还曾带兵平定叛军,只是后来在李渊的安排下,他开始负责后勤和朝中事,而让李世民负责外勤和带兵。但历史是胜利者写的,作为失败者的李建成被写成:只知道嫉妒李世民的功劳,拉拢大臣和嫔妃一起说对方坏话。这样一个昏庸的无能之辈怎么能做太子呢?可见唐太宗做皇帝是合理的。从这可以理解,唐太宗修改国史的目的就是将自己的行为合理化。

网络配图

但史书中还是能看出一些蛛丝马迹,就在武德四年,李世民打败了王世充等人时,他在洛阳专门拜访了一个道士,据说此人有未卜先知的能力,他此行目的就是请教自己的政治前途。谁知那道士观其相貌说了一句:即将做太平天子的人,一定要好好珍惜!这句话让李世民心里很得意。试问:如果没有夺嫡之心,他干嘛让人预测他的前途呢?而且李世民跟着父亲打天下时,就广交英雄豪杰,而后还笼络了大批朝中重臣,把自己的妻子安插到皇宫里。如果没有对权利的强烈意愿,那他大可不必如此费心!尤其在发动玄武门之变前,把守城门的主将常何原是太子李建成的人,但是李世民却早早用重金收买了他,可见这是一起精心策划的行动,而非迫于无奈。

网络配图

不管怎么说,发动政变,本是统治阶级的内部矛盾。唐太宗的功绩确实有目共睹,至于修改国史,那就是不愿意被后人诟病呗,你有啥看法呢,欢迎热烈评论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唐太宗李世民的双面人生——带血的王位和博大的帝王心
【史海钩沉】唐太宗李世民有没有篡改国史?为美化自己给史官提“合理化建议”
正史绝不告诉你的「玄武门之变」真相!
正史背后的唐太宗 - 隋唐五代 - 中国历史论坛 以史为鉴 学以致用 - Powered ...
玄武门之变真相:李渊落寞退场,看李世民是如何一步步当上皇帝
玄武门之变时,李渊在泛舟海池?专家:太扯了,史官不敢记载真相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