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书法之隶书起源与发展脉络

有据可查,隶书是秦朝的一个叫程邈的人创造的,被后世称为隶书始祖。蔡邕称其" 删古立隶文"。唐代张怀瓘书断》称:"传邈善大篆,初为县之狱吏,得罪始皇,系云阳狱中,覃思十年,损益大小篆方圆笔法,成隶书三千字,始皇称善,释其罪而用为御史,以其便于官狱隶人佐书,故名曰'隶'。"

程邈因冒犯秦始皇而不幸遭难,被投入云阳监狱,在长达十年的监禁中,他冥思苦想一种新 书体。最后,他终于创造了近三千个新体字,我们现在称之为隶书。由于这种书体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他被获释并在政府中担任要职。他的书体作为一种官方的书体被广为采用,因为它比胥吏们感到书写不便的篆书要方便得多。起先,隶书只用作速记,仅为胥吏和官员使用。实际上“隶”汉语的意思是“文书”,这种书体有时也称作“胥吏书体”。它也称之为“佐书”,“佐”的意思是 “帮助”——有助于书写得快捷。后来, 皇帝的诏书、官方的文告以及典礼仪式所用的器皿上的铭文相继使用隶书。虽然没有可靠的记载来证实最初的隶书的外观是否秀丽,或者仅仅只有实用价值,但是很明显,后来发展隶书的书法家,都把文字的秀丽而不是把书写的方便作为鉴赏的标准。

秦墓出土竹简

到了汉朝时期,隶书成了一种标准书体,并极可能比其他书体更为广泛地使用。各种石碑和公文都用它来书写。遗憾的是汉朝大部分书稿并没有署名,因此,我们永远也不会知道那些隶书作品出自谁手了。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们对隶书本身的鉴赏,字体雄浑潇洒,笔路富于变化,把小篆圆转弯曲的笔画变成方折,有棱角,而端正。

《肥致碑》堪称汉代第一隶书精品


严格讲,隶书发展有三个阶段:秦隶,汉隶和汉后期的隶书。最后一种通常称之为八分,正如小篆和大篆相关一样,它与早期的隶书也有点相关。对于八分这个名字的起源和意思曾有过广泛的探讨,但这已经是属于考古学家研究的议题,我们只须了解它的笔画由最初的粗朴、参差不齐变成平稳、均匀、秀丽,并具有规则的锯齿状的边缘就够了。

汉朝后期,书法艺术突飞猛进,毫无疑问,这得益于书写工具的发展。书法家能够自由地发挥他们的才能,笔路变化无穷,笔锋或稳或急,或重或轻,或干或湿,或方或圆,运用自如。其书写之方便对于用惯了不易转动的刀子在青铜和石头上刻字的早期书法家来说,简直难以置信。自此以后,书法作为一种独立存在的艺术形式发展到了惊人的程度。

蔡邕是汉代最为优秀的书法家,他擅长八分,其隶书造诣极深。《熹平石经》传为蔡邕书,此石书法字体严整匀称,宽严得体,然其法度森严,中规入矩,是汉代标准书法,在清中叶之前,此风格一直被奉为习隶之不二法门。现如今书法技巧已经得到高度发展,使得书法作为一种表达方式早已和绘画艺术并驾齐驱。

蔡邕《熹平石经》

林散之隶书书法《临乙瑛碑》

何绍基隶书《何子贞临汉碑真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书法极简史:5分钟读懂中国书法变迁史
学书者唯得其法,方能成功
历代书法集锦——极简艺术史
河南最牛的九位书法家,您听过几个?
浅谈隶书的由来(起源)与形成
书法中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等字体的产生顺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