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张历史照片,见证了他与李大钊的革命友谊,感天动地撼人心

引言:

李大钊是革命者先驱。电影《革命者》运用革命的浪漫主义艺术表现手法,把李大钊描述得栩栩如生,令人敬佩,他的那句“吾愿吾亲爱之青年,生于青春死于青春”等铿锵有力、掷地有声的话语,久久在我的耳旁回荡。

看完电影回到家,眼前仍然晃动着李大钊的光辉形象。我来到书房,想找一找有关李大钊的历史资料。在翻阅过程中,发现了一张历史照片,是李大钊与一男一女在刑场上的。

路友于(左)李大钊(中)张挹兰(右)在刑场上照片

这张历史照片是杀害李大钊等革命者的凶手军阀张作霖刻意拍照的。当时,张作霖是想借此机会,留下李大钊等革命者怯懦怕死,临刑变节的证据,为事后在报刊杂志上大肆宣扬革命者的变节行为用的。可是,使张作霖万万没想到的,这张历史照片反而为李大钊等革命者英雄们提供了展示其伟大灵魂的机会,向全世界公布了革命者英雄们临危不惧的光辉形象。后来,谁也未曾料到,这张历史照片能够流芳史册,今天,已经成为教育后人“不忘初心”,是最佳的“红色教育”的好教材。

看着这张李大钊与一男一女在刑场上的历史照,我查阅了有关资料,确认了这一男一女的身世。男的是路友于,女的是张挹兰。路友于和张挹兰都是国民党左派,而路友于是山东诸城人,是我的老乡!引起了我特别的关注。

我急忙查阅了路友于与李大钊的关系,发现路友于在李大钊的影响下,积极投身革命,做出了许多令人感动的轶事。两人关系密切,来往频繁,在革命活动中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从路友于身上能看到李大钊不顾个人安危,坚守阵地,从容冷静的身影,令人十分感动。

路友于在李大钊感召下的这些感人逸事还是鲜为人知的。

一、倾慕之情

路友于出生在山东诸城市昌城镇路家道口村。他初识李大钊是在1915年,年仅20岁

这年,路友于还在济南省立第一中学就读,在班里担任班长和学校学生会领导成员。他关心国家大事,关注百姓疾苦。他性情豪爽,爱憎分明。他平时爱好阅读进步书刊。

这年,他看到了李大钊发表的《庶民的胜利》,看完后激动地拍案叫绝!声情并茂地朗读了起来,充分地表达了自己对李大钊先生的倾慕之情。

路友于只知道有位革命者李大钊,他的名字很响亮,使他十分仰慕。当他看到李大钊写的《庶民的胜利》,思想境界如此崇高,正符合自己忧国忧民的思想,使他激动地在同学们面前抒情地朗诵了起来,想想这个场面也是十分感人的。这充分反映了当时路友于那种忧国恤民的思想情感。

二、中苏邦交

1924年,孙中山指派路友于,同李大钊、于右任等人一起,建立国民党北方执行部。路友于在执行部为候补执行委员,兼任秘书,负责日常工作。

李大钊

这是路友于正式认识和接触久负盛名的李大钊先生,他心情格外激动。从此,路友于直接在李大钊领导下,坚决地执行孙中山的指示,“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路友于对“联俄、联共、扶助农工”坚决拥护,态度热情,积极宣传,做了许多力所能及的工作。但是,谁也没想到,他做出了一件非常令人感动的举措。

1924年5月21日,中苏建立邦交。路友于得知这一消息特别开心、兴奋。令人意外的是,他做了一件人人点赞的事。他为表达自己渴盼中苏邦交更加巩固,把自己儿子的名,改为“强谊”,女儿的名,改为“端谊”,以表达“加强”和“端正”与苏俄之间革命友谊的含义。这真是独出心裁,别具一格的举措啊!

这事看起来不算什么,只是感到很新奇。仔细琢磨,在那个社会里,孩子名是不能随便改动的,要改也要经过家族长辈的同意。但是,路友于没想那么多,为阐述自己的内心想法与观点,直接地把孩子的名改了,这需要多大勇气!不得不令人折服、感慨!

三、动人至切

1925年,在中国民主革命史上是一个重要的年头。1月,路友于参加了“国民会议促进会”。他作为国民党山东代表,与共产党人山东代表王尽美等在会上相逢,王尽美也是山东诸城人,与路友于是老乡,两人见面十分高兴,畅所欲言,共议国政。3月1日之后,路友于积极参与了李大钊领导组织的革命活动,掀起了反对帝国主义关税自主运动。3月12日孙中山先生逝世。路友于又马不停蹄,殚思极虑地忙于治丧等事务,主持并编辑了《孙中山先生荣哀录》。5月30日,上海滩发生了震惊世界的“五卅惨案”。李大钊立刻组织抗议示威活动。李大钊找到路友于,面授机宜。路友于按照李大钊旨意,立即铺开笔墨纸砚,把心中的怒气发泄于笔端,写出了一篇严厉谴责帝国主义的檄文——《北京国民大会宣言》。他含着悲愤的泪花,宣泄了心里的愤慨与激情,其文笔动人至切,读后的人都被感动地哭了,人们仰起头,为之而呐喊而奋起!从这件事上能看出,路友于受李大钊的影响非同一般。

路友于故居

四、彻底“赤化”

1925年,国民党右派在召开“西山会议”,成立“党部”,直接与路友于国民党左派“党部”分庭抗礼。这事引起路友于的极大愤怒,他借助国民党“二大”会,与共产党人吴玉章等人联合并团结在一起,与“西山会议”右派进行了坚决地斗争。

就在此时,李大钊领导社会上各进步团体成立了左联”(左派联席会议)组织,路友于所领导的“中山主义大同盟”加入了该组织。

1927年,共产党人明确提出:“将(国民党)党权交给左派”的口号,国民党左派指的就是路友于领导的“中山主义大同盟”,最终路友于获得大胜,并当选为执行委员。

从此后,路友于经常深入基层,召开辩论会,对右派的反动本质言论,进行了毫无惧怕的批驳。路友于这种大无畏的“侠士”气概和犀利的言辞,使国民党右派词穷理绝、丑态百出。瞬间,“路友于善战群右”的赞扬声响彻大地。此时,国民党右派极为恼怒,又玩弄起陷害路友于的鬼把戏。他们到处散播“路友于带头搞左倾”、“路友于被赤化了”等无耻谰言,进行恶意攻击,看来国民党右派对路友于真是恨之入骨了。

国民党右派之所以给路友于带上“赤化”的“红帽”,其目的就是妄想扼杀路友于。可是,路友于得知后,反而不以为然,展现出一个革命者的大度,似乎对这事还是乐于接受的,他对周围的同志们说:“国民党也要......走共产主义之路!”这就是路友于长期接触李大钊,受其革命思想的影响,而走向革命的必然,此时的路友于,被李大钊彻底地“赤化”了。

五、从容就义

1927年,蒋介石向左派开刀,此时在北方的军阀张作霖却先行一步,在内奸的告密下,张作霖派宪兵军警包围了苏联驻中国大使馆,把李大钊、路友于等数十人逮捕。4月28日,张作霖下达死刑命令,把李大钊、路友于等20人押赴刑场,实施绞刑。

李大钊就义前照片

在刑场上,李大钊牵着路友于的手,那个画面的确感天动地撼人心!革命友谊在此时此刻,真诚地展现在大众面前,使天地人为之动容,发出震撼之声!

根据史料,李大钊、路友于等人在那时暂时到别处躲一躲,是完全可以的。但是,他们是革命者,当国家面临危难时,他们考虑的不是撤退,而是临危不惧,不顾个人安危,坚守阵地,从容冷静地等待这次震惊世界的历史事件的到来!这就是革命先驱李大钊,国民党左派代表人物路友于的英雄气概!如果没有内奸出卖李大钊、路友于等革命者,也不会发生如此悲壮的场面。

结语:

据有关史料,告密李大钊、路友于等革命者的内奸也没有好下场。他们被我党和人民捉拿归案,就地伏法,给革命先烈李大钊、路友于等革命者报了仇,真是大快人心!

看着这张历史照,我被李大钊和路友于革命友谊的壮烈情景,再次感动地流泪了。李大钊不愧是革命先驱、坚定的革命者。他不但自己参加革命,而且,还影响了一大批年轻人,积极投身革命,路友于就是其中之一。

路友于20岁闻知革命者李大钊,仰慕李大钊,那时,他还是学生,就成了李大钊的铁杆粉丝。当他看到李大钊《庶民的胜利》,便情不自禁地朗诵了起来。后来,他加入国民党,却在李大钊的影响与感召下,积极地投身革命,参加革命活动,成了国民党左派的中坚力量。李大钊“为天下人谋幸福,才是真正的大事”思想,给了路友于坚定的信念,使他有了自己崇高的为人民谋幸福的理想追求。他被李大钊的革命思想彻底“赤化”了,心甘情愿地、坚定地走共产主义道路。

路友于为人民谋幸福,不顾个人安危的牺牲精神,党和人民没有忘记。他牺牲后,其遗体被安葬在西山。1981年11月被国家民政部批准为革命烈士,1983年10月,路友于遗体从西山,迁至万安公墓李大钊烈士陵园,并在其旁树碑纪念。

总而言之,李大钊不愧是革命先驱者,他影响感召了一大批年轻人献身革命,路友于就是最典型的事例之一。今天,我们看电影《革命者》,对于我们了解那段历史,感恩革命先烈,加倍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革命者》致敬革命先驱李大钊,这太平盛世不负您所愿
这也是历史——列宁斯大林与中国的那些事(16)
蒋介石的上位之路:政治阴谋下的权力斗争,血与火的交织
详实数据解析四一二通缉名单前序篇:27年3月睡不着觉的是蒋介石
国民党左派和右派的区别到底在哪?
宋庆龄在重要历史关头的选择与坚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