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天下三大行书,你最爱哪一副?

王羲之的《兰亭集序》、颜真卿的《祭侄文稿》、苏轼的《黄州寒食帖》被称天下三大行书

《兰亭集序》:

1、背景:《兰亭集序》是王羲之47岁时的书作,记述的是羲之和友人雅士会聚兰亭(今浙江绍兴西南兰清)盛游之事,也有传闻,说此次“雅集”实际为一场秘密军事会议。

2、 魏晋之风:王羲之被后世尊为“书圣”,他的《兰亭序》法帖更是被尊崇为“天下第一行草”,魏晋之风,既有道家的“飘逸”,又有儒家的“文质”,王羲之的书法更是从“形神兼备”发展到“离形神似”,其书从容娴和,气盛神凝,并由此而产生中国传统书画艺术的“形神兼备”的艺术品格。唐太宗李世民曾称赞其是“尽善尽美”之作。

3、下落不明:唐朝之前,《兰亭集序》传至王羲之的第7代孙智永,智永少年出家,逝前他将《兰亭集序》传给弟子辨才和尚,消息传到唐太宗李世民耳中,便用计纳入囊中,传言唐太宗死后更是留下遗诏,将《兰亭集序》一同葬入昭陵之中。不过五代时期的温韬曾盗挖昭陵,他出土的宝物清单中并没有《兰亭集序》;另一则传言,则是说《兰亭集序》其实埋藏在葬有双帝(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的乾陵,至今未曾现世,至今未曾现实,流传的皆为拓本。

《祭侄文稿》

1、背景:《祭侄文稿》本身为一篇悼文,天宝十四年(唐朝中期),安史之乱爆发后,叛军势如破竹,颜真卿的堂兄颜杲卿任河北郡守孤立无援,城破后,颜杲卿一门三十余口皆被屠戮,两年后颜真卿收复常山郡,仅找到了堂兄的一条腿骨和侄子颜季明的头骨,悲愤之下,写下《祭侄文稿》。

2、风格:范仲淹的《祭石学士文》曾说:“曼卿之笔,颜筋柳骨。”,指的便是颜真卿和柳公权,形容颜柳两家书法挺劲有力,而这篇《祭侄文稿》更是凝重峻涩而又神采飞动,因悲愤之下所作,所以时有涂抹,但其背后却是和着血泪,有着铮铮铁骨。

3、下落:《祭侄文稿》虽现存世间,但却难得一见,1949年初,国民党将其带往台湾,后曾借于日本展览,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馆保存。

《黄州寒食帖》

1、背景:苏轼一生坎坷,颠沛流离,多次被贬,这篇《黄州寒食帖》便是苏轼在被贬至黄州后,在第三年的寒食节所作。寒食节即冬至后的第105天,也就是清明节的前一两天,在这一天,人们吃冷食,祭扫祖先坟墓等,随着时代的演变,到宋代以后,寒食节逐渐被清明节替代,此时的苏轼,在生活上穷困潦倒,在精神上也是郁郁寡欢,终不得志,以寒食节之情寄托自己惆怅孤独的心情。

2、风格:苏轼曾说:“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又说:“天真烂漫是吾师。”这篇《黄州寒食帖》通篇书法起伏跌宕,一气呵成,气势奔放,而无荒率之笔。明代大书画家董其昌在此帖后题曰:“余生平见东坡先生真迹不下三十余卷,必以此为甲观”。

3、下落: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寒食帖》险遭焚毁,旋即流落民间,后被日本收藏家高价收藏,二战结束后,国民政府外交部长王世杰私嘱友人,将其重金收回,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三大行书风格不同,背景不同,《兰亭序》为酒后所作,追寻自我;《祭侄帖》悲愤之下,浓烈情感;《寒食帖》 字字凄凉,难以得志。

曾有人将“天下三大行书”作对比说:《兰亭序》是雅士超人的风格,《祭侄帖》是至哲贤达的风格,《寒食帖》是学士才子的风格。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王羲之  ·  《兰亭序》颜真卿  ·《祭侄文稿》苏轼    ·《黄州寒食帖》       ---  天下三大行书 ​
行书基本功就这三个贴
天下三大行书名气很大,《兰亭序》更是无人不知,你知道是谁封的
行书可以这么写,怪不得那么多人喜爱!
天下三大行书——这才是国风
书画素材|天下三大行书《兰亭序》《祭侄文稿》《黄州寒食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