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教你一门大学问:如何面对馈赠
2018
12/22
09:09
腾讯儒学企鹅号
分享
评论
0
我国是礼仪之邦,在婚丧嫁娶、进口添丁、庆生贺寿、蟾宫折桂等时节都要送礼祝贺,这是人情交谊、联络感情的一种表现,也形成了多种多样的送礼文化。
如何馈赠他人礼物,是一门学问;如何面对他人的馈赠,也是一门学问。
拒之:不该接受的馈赠,当毫不犹豫地拒之
《春秋左传?襄公十五年》里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宋国有人得到一块玉石,把它献给子罕。
子罕拒之。宋人说:“我把玉拿给玉工看过,玉工认为是块宝玉,所以才敢献给您。”子罕说:“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
子罕视不贪为宝,宋人视玉为宝,如果子罕接受了宋人的玉,他俩的宝物就都丧失了。所以子罕对宋人说:“不如我们各自保有自己的宝物吧。”
五光十色的俗世充满了诱惑,凡夫俗子也皆有欲望,但那些志节高尚之士心中有明镜高悬,死守不贪这条底线,对于不该接受的馈赠,毫不犹豫地拒之。
《菜根谭》:“人只一念贪私,便销刚为柔,塞智为昏,变恩为惨,染洁为污,坏了一生人品。故古人以不贪为宝,所以度越一世。”
报之:礼尚往来,平等对待
中国人讲究礼尚往来。《礼记》中有一句话:“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
《诗经?木瓜》就是一首通过一赠一报表达深情厚谊的诗作。“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你送我木瓜、木桃、木李,我报之以琼琚、琼瑶、琼玖,通过“投桃报李”,表现双方对情谊的珍视。
如今,很多爸爸都会告诉自己恋爱中的女儿,出去约会,要带上自己的钱包。
不要把男朋友为你买单看成理所当然的事,他请你吃饭,你就为他点一杯奶茶,他付了电影票钱,你就负责零食消费,他送你礼物,你也尽量回赠价值差不多的。
只有这样,双方才是平等的,你也才有资格得到一份高质量的爱。
惠之:去惠及更多的人
《孔丛子?记义》里有这样一个故事。季恒子送了一千钟粮食给孔子,孔子欣然接受了,紧接着他又把粮食分给了家中缺粮的弟子。
子贡问他:“季孙氏因为您贫穷,所以送您粮食,您接受了却把它施舍给别人,这是为什么呢?”
孔子回答:“我没有推辞季孙氏给我的粮食,因为它不仅是季孙氏对我的恩惠,更是我的一种恩宠和荣耀。接受别人的财物不能使人变得富有,与其让季孙氏的恩惠施与我一人,不如让它惠及更多的人。”
人生在世,无论达官显贵,还是平民布衣,都免不了礼尚往来。送要有品行,有学问,有境界。收要有德操,有法度,有风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不贪为宝
贪 是一切烦恼的根本!
《新序二则》教案(沪教版高二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不贪为宝,子罕拒绝收美玉
【国学故事】不贪为宝
成语故事《剖腹藏珠》和《不贪为宝》——贪腐与廉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