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幅传承百多年的对联
userphoto

2023.02.03 北京

关注
一幅传承百年的对联                    居仁堂主
今年的对联写好了。是我专门请书法爱好者写就的。红纸金字,散着书香味和喜庆色彩。
家有余香 郑草谢兰燕桂树
庭无别况 唐诗晋字汉文章
这幅对联从老爷即成为过年大门上固定的对联。而门芯可以变化。屈指算来,已历六代人,一百多年了。(孙子两岁半,我指着对联要对他讲这幅对联的故事)
老爷私塾先生,在乡村开馆教学,耕读为生。过着亦耕亦读的平淡日子。但他最希望的是让家里人读书达理,博爱仁义。故将刘姓我们这一支的堂号起名为:居仁堂。此堂号蕴含老人家多少希冀。是啊,这幅对联所表述的多么高雅且低调。庭院里兰桂飘香,书房里书画迎人,这是多么雅致的景况啊。
爷爷继承了老爷的衣钵。接过了老爷戒尺,也接过了老爷的这幅对联。爷爷的家教更严,父亲从小在爷爷的严格教育下,各门功课全优。伯父黄埔军校毕业后从军,每次写回的家信,爷爷都要求父亲会背,这足以说伯父的学问了得。
父亲传承了这幅对联。每年春节大门口的对联都是这一幅。同时会在庭院里写上报条。所谓报条,红纸比对联窄些许,上面写着:捷报新春岁次(丙申)居仁堂大吉大利,左边一短联:紫气东来。右边一短联:春光满院。我一如父辈,从八十年代初期,年年春节时,即张贴这幅对联。今年我早早嘱托朋友为我书写这幅传承百多年的对联。一是春节的需要,二是对先辈的敬仰。三是对后代的一种潜移默化。
一幅对联传承一百多年,除了在特殊年代做为四旧不能张贴外,这幅对联陪伴了我家百年六代人。一幅对联是一个家庭对中国文化的认可和传承。一幅对联见证了近现代历史的变迁。一幅对联也成为家风家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更寄托了先人对后代的期望。
更新于 2021-12-12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回忆我的爷爷 | 朱绪厚
散 文 || 爷爷的故事
三代对联情结
祝枝山爱慕一才女发誓娶到,此女出了一个上联,表示对出就嫁,祝枝山看完就放弃了
年三十这天,解缙的父亲取来红纸,叫解缙:“央你先生写一对联来贴。”
关于“四爷”的传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