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陈曼若师为我写《礼记·礼运》“大同篇”

 陈曼若师为我写《礼记·礼运》“大同篇”

《礼记·礼运》“大同篇”我记得很熟。我是在曲沃中学上高三时背会这一段古训的。当时要考中文系,就多背了一些教材以外的古文。当时我已买到王力先生主编的大学教材《古代汉语》的第一和第二分册。这是第一分册中的一篇。

 当时背下的多数都忘记了,或者“半忘记”了,这一段却一直能熟背如流。这有两个原因。一是我很惊讶我们的祖先在几千年以前就能畅想出这么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简直是共产主义的社会。我向往其社会状态,于是也就很欣赏这段文字。二是我的先师陈曼若先生曾为我用金文写了这段内容的一幅作品,我用锦绫精裱后悬于壁间十多年,赏其书法的同时,自然要默诵其文字,年深日久,也就烂熟于心了。

那是1980年(当时我还是在读研究生),我请先师陈曼若先生为我写几幅字。陈先生为我写字,都是有附带条件的,一定要我能读能讲才让我拿走。据我所知,他为别人写字就不这样。我先后给我写过5幅字,都是这样要求我的。记得他为我写王安石《半山》诗的小中堂,内容是:“木末北山烟冉冉,草根南涧水泠泠。 缲成白雪桑重绿,割尽黄云稻正青。”写好后也是钉在书柜上,他对我说:“你给我讲讲,我为什么给你写这幅字?”这首诗我不熟,但读了一遍也就明白先生的用意了。我说:“您这是在勉励我。”先生笑着说:“好了,你可以拿去了。”先生为什么这么要求我,我没问过,他也没说过,我想,他是在严格要求我吧。

他写好这幅字,用图钉钉在他办公室的书柜上。我去取时,他正抽着大烟斗,笑着对我说:“你给我读读吧!”我看了前面两句,就回过身来对他说:“陈老师,我给您背吧!”我刚背了两句,他大概看见我的表情很自信,断定我是能背下来的,就挥了挥手说:“好了,拿去吧!”他这幅字写得非常好,我悬挂了十几年后做了个锦缎木盒,收诸庋底,善为珍藏。时而打开看看,就想起和曼若师在一起的日子,想起他那亲切和蔼、略带神秘的笑容,想起他送我这幅字时的情景。

现在我把这幅字发在这里。




                                     陈曼若先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礼记·礼运第九·大同篇》
读《礼记·礼运》之大同小康
《礼记》礼运大同篇
每周一字(礼)
陈继承隶书节录《礼记·礼运》四屏
吴飞:《礼运》首章再考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