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图】方鼎锐批注《》
滚动鼠标滚轴,图片即可轻松放大、缩小

方鼎锐批注《》(图1)

方鼎锐批注《》(图2)

方鼎锐批注《》(图3)

方鼎锐批注《》(图4)

方鼎锐批注《》(图5)

详细描述:

有6方印章  二十余处批注 
方鼎锐,清末诗人,书法家、藏书家,字子颖,号退斋,江苏仪征人。
咸丰二年(一八五二)北闱举人,八年五月由内阁中书入直,任军机处章京,同治十年(1871)到温州任职温处道。性慷慨、倜傥多能,工书,善山水,用笔简淡,惜不多作。著《且园倡和诗》、《温州竹枝词》、《退斋诗稿五卷》,有作品被收录于《清史列传》。
方鼎锐与翁同龢等藏书家关系极为密切,并互称兄道弟;同治八年(公元1869年)秋,赵之谦由杭州来温州,游乐清城西沐箫泉,寓永嘉城区积谷山下张瑞溥如园与方鼎锐、蔡保东、张小孟等唱和,有诗多首,其著作《悲盦居士诗賸》书前有方鼎锐的题跋。方鼎锐 与郭钟岳合著有《东瓯百咏》。同治十一年(1872)东瓯天倪斋刻本。此书为作者在温州任职期间,问俗采风,搜集民间轶事,各作竹枝词100首,合编成集。另有《超云峰》、《一帆峰》、《初月洞》、《鸣玉溪》、《观音岩》、《和阮文达净名寺蔬饭》等诗16首。
方鼎锐喜藏书和刻书,收藏图籍甚富,藏书甚精,藏书室名有“汗青阁”等。诸家目录中记载有其收藏的明清刻本,均为珍善之本,如明代凌氏朱墨印本《陶靖节集》、明万历本《分类补注李太白诗》、《集千家注杜工部诗集》、明弘治本《文心雕龙》、明仿宋本《东观余论》等书,其集部书较多,明本亦为特色,其藏书的珍善之本多已漂流海外,北京图书馆仅收藏有其旧本2种。其藏书印有“扬州方氏得园藏书印”、“鼎锐之印”、“方氏素竹汗青阁藏书”、“真竹方氏所藏书画之章”、“歙西方氏收藏金石文字书画图籍印记”、“方鼎”、“鼎”、“锐”、“子颖”等印记,美国国会图书馆藏明万历间刻本《分类补注李太诗二十五卷年谱一卷》16册,卷内有“扬州方氏得园藏书印”、“鼎锐之印”、“方氏素竹汗青阁藏书”等印记。著《温州竹枝词》、《清湘老人题记》等。[1]
编辑本段
作品

《温州竹枝词》(摘选)
山水天然一壑丘,曲江花墅客常留。怀人重过东山地,依旧春风池上楼。
午日江城竞渡时,倚楼画阁望迷离。半天忽动秋千影,龙女腾空作水嬉。
风鬟袅袅夜来香,艳说荆钗枉断肠,三十六方明月静,无人解听蔡中郎。
迎神赛会类乡傩,磔攘喧阗闹市过。方相俨然习逐疲,黄金四日舞婆娑。
江城烟柳趋新晴,结伴嬉春著屐行。何用游山双不惜,棕鞋也似笋鞋轻。
篝车岁岁乐丰收,竹马儿童竞笑讴。擎出光明灯万盏,河乡争赛大龙头。
《大罗山望海》
飞云江上一帆风,五字题诗忆放翁。曾到大罗山顶望,海门红日照晴空。
《杨妃带》
玉环巨舶竞分旗,共祝今年海水肥。钓带船归拖白练,词人附会说杨妃。
编辑本段
相关

方鼎锐曾任浙江温处道,道介于省与州县之间,辖温州、处州两府,治所温州。康熙年间的温处道台高其佩,因爱好花木,喜欢植树造园,他在道署东隅造了一个花园,用自己的号“且园”命名,方鼎锐即居于此。此园在温州府志、园林书籍中多有记载。历任巡道多作诗称颂。巡道郭钟岳诗:“且园花草总精神,何处重寻且道人?后李前秦名望重,又听退叟颂新歌。”巡道方鼎锐诗:“且园名胜冠东瓯,铁岭高徐各创修。添种梅花三百树,任教仙史恣夷犹。 ”
温州江心寺宋高宗御书的“清辉浴光”旧为木匾,后恐仅存的“清辉”毁坏,于光绪丁丑(1877年)九月翻刻成石碑。碑为青石质,拓高宗御笔于其上,字略大,刻方鼎锐跋文于其下,跋文曰:“董香光云:‘思陵于书法最深,此其手迹也。’史称宋高宗避兀术,航海至温州,驻跸州治,当是在温所书。时二帝北狩,乘舆播迁而能留意翰墨如此,可谓好整以暇者矣。原本‘清辉浴光’四字,僧刻木榜在孤屿龙翔兴庆寺中。戴鳌峰、广文,勒石传世,洵艺林盛事也。”江心寺前,一块巨石上刻着两个大字《孤屿》,也是方鼎锐题写。
温州茶山金锁岭北侧山顶致远亭西侧有清代的摩岩石刻,刻文(隶书)为:“同治戊辰年十二月丁未,仪征方鼎锐子颖来游,观法口口侍,仪征韩镇藩寄萍、邢兰生佩湘,兴县康奉庄达夫、西安张德容松坪同游。松坪书”
李培桢辑《晋铜鼓斋印存》书前有方鼎锐序。
“诂经舍广,学海堂深,本道德以策治安,一代伟人,循吏大儒应合传;九省疆臣,三朝元老,由节钺而跻台鼎,百僚师长,文章通达锡嘉名。” ——方鼎锐题阮公祠
方鼎锐在京任军机章京期间,办理军机处的日常工作,处理文书,记注档册,撰拟文稿等。亦同时负撰拟谕旨之责;还参预军机处新承办案件之审理;跟随军机大臣或单独奉派往各省查办和处理政务。在《慈禧全传一书》中方鼎锐也是一个重要人物。下为方鼎锐替醇亲王拟的一个参劾倭仁未将朱谕明白宣示的奏稿 “窃臣恭读邸抄,本月初七日奉上谕:‘内廷王大臣同看,朕奉两宫皇太后懿旨’[2]等因,钦此;彼时臣因在差次,未能跪聆朱谕。自回京后,访知内廷诸臣,竟无得瞻宸翰者,臣易深骇异之至!伏思既奉旨命王大臣同看,大学士倭仁等,自应恪遵圣谕,传集诸臣或于内阁,或于乾清门恭读朱谕,明白宣示,然后颁行天下。何以仅交内阁发抄?显系故违谕旨,若谓倭仁等一时未能详审,岂有宰辅卿贰,皆不谙国体之理?即使实系疏忽,亦非寻常疏忽可比。兹当皇太后垂帘听政,皇上冲龄之际,若大臣等皆如此任性妄为,臣窃恐将来亲政之时,难于整理,谨不避嫌疑,据实纠参。”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螺乡书话丨访黄世中“黄氏藏书楼”
《陈子性藏书》明代刻本
《陈子性藏书》,明代刻本。
阿英与江澄波的书信情谊
浙江温州-东山书院
【书魂】章太炎:偏重医籍,究研《汉志》(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