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独家:近两年大盘阶段性下跌原因分析及投资启示

近两年大盘阶段性下跌的原因及由此引发的投资启示

2004-2006年,大盘先后出现了四波下跌行情。虽然目前的股市和以前相比发生了结构性的变化,但股市有其自身的运行规律,遵循其规律总可以找到历史的影子,我们试图解读近两年股市下跌的背景及原因,给予投资者以启示。

第一波:(2004.4.79.13

2004年4月7日,沪指创出1783点的阶段性新高后,进入长达5个月的下跌周期,到9月13日跌至阶段性新低,沪指报收1259点,下跌幅度为29%。

下跌前的背景:

国民经济进入快速发展期,能源需求量大增,基础原材料价格上扬,继房地产投资过热之后,汽车需求量扩大,导致钢铁、能源、采掘业等基础性行业产品需求量大增,市场价格逐步上扬,行业获利率提高。

由于涉及到钢铁、能源、和采掘类股票在二级市场上多属于大盘蓝筹,以基金为代表的机构纷纷提出价值投资理念,上述三类行业的上市公司股票大幅上涨,以至出现“二八”现象,占股市约八成的股票没有上涨,但此三类股票却涨幅惊人,大多在一倍以上。

下跌的主要原因:

1783点以来的调整,是A股市场对过去几年国内经济过热的一次集中释放,也是多重因素共振的结果。

首先、利用会计准则漏洞,通过八项计提造成年报变脸。这在2003年年报批露中尤为突出,造成一大批公司业绩严重下滑。比如,科龙电器(000921)2004年度前三季度盈利2.06亿元,到年终却亏损6000万元。根据科龙电器2004年年报、季报及有关公告可知,科龙电器2004年年末对华意压缩的股权投资计提减值损失约7100万元,存货跌价损失计提总额约为4700万元,对第四季度坏账计提总额约为3000万元,三者合计约1.48亿元。某些上市公司大玩”减值冲回”游戏。一些ST族公司通过当年大额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来年冲回的会计操作,制造扭亏为盈的假象,规避退市风险;还有一些公司则通过多计提、缓冲回的方式,调节利润,保持业绩的小步稳定攀升。

其次,受严厉的宏观经济紧缩政策影响。4月下旬开始,各项调控措施陆续出台。进入5月后,调控力度并没有减弱,继续出台调控措施,并且各项调控措施已经进入具体实施阶段并且效果非常显著,由于政策传导需要一个过程,4-9月份出台的各项措施集中发挥威力,资金供应、投资规模、物价走势、外贸等领域将受到全面影响。这次宏观经济调整对宏观经济环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而也影响到了上市公司的股票价格走势。在此背景的影响下,获利资金纷纷退出,造成股市大跌。

第三、以德隆系为代表庄股神话破灭。合金投资、新疆屯河、湘火炬A当月跌幅高达58%以上,名列沪深A股跌幅前三名,到04年9月份,这三支股票的股价都被削去了好几倍。

第二波:(2004.9.242005.2.1

2004年9月24日,持续上涨不到10天的股市又一次陷入了下跌的困境。到2005年2月1日,沪指从1496点下跌至1187点,跌幅为21%。

下跌前的背景:

当大盘创出1259点的5年新低时,在9月14日爆发了“9.14”行情,大盘表现出罕见的强势,9月15日成交272亿,9月16日成交227亿,其后几天资金不断流入,如此大量的增量资金进场,在9月14日至9月20日,五天暴涨208点!造成股市大幅上涨的主要动力是: 8月31日,新股发行暂停,IPO定价制度酝酿重大变革即“以向机构投资者累计投标询价的方式确定发行价格”;中国证监会强调,为保证公平、公正,在《通知》正式发布前,除上市公司再融资外,暂不安排首次公开发行股票。《通知》发布后,按新政策安排新股发行。

年9月14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抓紧落实国九条各项政策措施,切实保护广大投资者利益,促进资本市场稳步健康发展。这成了股市上涨的导火索,实际上是一个强烈的“救市”信号。

下跌的主要原因:

由于9月14日开始的行情纯属政策救市,游资的快速进出决定了行情的短炒特征。扩容压力并没有得到缓解是主要原因。根本原因是股市在多年的发展中积累下来的结构性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第三波(2005.3.96.6):

2005年3月9日,沪指从1326点跌至6月6日的998点,跌幅为25%。此轮下跌是2004年以来最为惨烈的一次。沪指跌破1000点,股市存在的结构性问题迫使管理层痛下决心进行股权分置改革。

下跌前的背景:

管理层的政策在连续不断地出台,而股指却在起伏当中一天天的下跌,股票市值在一天天的缩水。

2005年4月,证监会开始推行股权分置改革试点。5月9日,4家上市公司进入股权分置改革首批试点程序。

6月3日,证监会首次明确表示暂停包括IPO和再融资在内的融资行为。扩大入市资金鼓励机构入市、股权分置第二批试点后进行全面推广、允许上市公司购买基金、允许上市公司回购股票、允许基金公司以自有资金购买自己管理的基金、股息税税收优惠等六大利好有望出台。

下跌的主要原因:

年报公布进入集中期,在宏观调控的背景下,部分行业市场饱和,上市公司的获利能力降低。房地产、煤电及汽车行业的业绩普遍不理想。

网络股中的游戏类股票并没有像预期的那样获利收效,一度成为弱市中亮点的板块也成了抛卖的对象。

股市处于下跌通道中,长期没有赚钱效应,投资者的信心也在一点点地缺失。

在弱市中进行股权分置改革,市场压力增大,还存在一个接受的过程。

第四波(2005.9.2010.28

2005年9月20日到10月28日,沪指从1223点下降至1067点。

下跌前的背景:

股权分置改革进入实质性实施阶段。在众多利好政策的引导下,沪指在998点开始攀升。到10月28日,已经有接近30%的涨幅。

下跌的主要原因

大盘上涨约30%,回调是正常的市场反应。

股权分置改革摸着石头过河,市场出现反复属正常现象。

大盘在长期的下降通道中触底反弹,底部整固是技术面的要求,这为11月份的上扬蓄积了能量。

投资启示:

时间进入3月份,又到了年报批露集中期。目前股指上涨的背景从时间段来讲,与第一波和第三波较吻合。从行情的性质上来讲,与第一波基本一致,主要表现为:两波行情都是从产品市场价格上涨,需求扩大导致上市公司业绩增长预期加大。第一波下跌前的背景为房地产投资过热之后,汽车需求大增,导致钢铁、能源、采掘业等基础性行业产品需求量大增,市场价格逐步上扬,行业获利率增加。此轮行情从有色金属开始,并成为主力军,再逐步扩大到并购、煤碳、金融板块。从行情的发起者来看,第一波下跌前的背景和目前的行情有相似之处,都是以基金为代表的市场主力发动。鉴于此,我们以第一波下跌前后的大盘走势为例探讨其对目前操作的启示。

1、两波行情都是从11月份开始,2004年第一波下跌之前在3月初左右到达阶段性高点,随后3月份进入震荡上行期,4月份开始下跌。这一走势和我们对目前的行情预测比较吻合。我们认为:三月份股市将进入年报批露集中期,大盘走势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三月份前半期,大盘将继续在1300点上下反复震荡,后半期将随着扩容压力的增大而有所回落。在三月份的操作中,我们建议投资者应保持一份谨慎乐观的态度来应对,即既看到政策面的积极烘托,又要注意到未来可能会出现的扩容与套现压力。因此,有控制性的波段操作是比较适当的选择。

2、2004年3月份那波行情中,蓝筹股及绩优成长股受到热捧。我们认为这一现象将在本轮行情中重演。在年报公布密集期上市公司的股价必然会在价值和成长的主导下面临着重新的定位和估值。在这样的背景下,板块和个股经历一轮结构性的大调整在所难免。尽管市场的整体强势特征仍将延续,但板块、个股冰火两重天的走势使投资者能够清醒地认识到市场面临的风险和机遇。从年报行情演绎进程看,上市公司公布年报期间都会掀起以两个重点为炒作题材的行情。第一是业绩。2005年虽然上市公司整体业绩欠佳,业绩浪产生的基础不够坚实,但局部业绩浪依然可以期待。尤其是那些能够不受宏观经济增速放缓影响的行业和上市公司股票,更加有望凭借物以稀为贵的优势而掀起局部业绩浪小高潮。因此,业绩优良品种的走强可谓顺理成章。如大商股份、G华侨城等。第二是高比例送转。随着年报即将展开,我们认为,与年报相关的有望高比例送股的个股将会受到近期场外资金的重点关注。

3、新会计准则将在2007年1月1日实施,新会计准则明确规定,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这意味着2006年将是被视为历年减值冲回的最后期限,而2005年年报则是上市公司以各种名目增加计提减值准备的最后机会。这种情形和2004年4月份下跌时一样,如果说那是第一次集中利用计提造成众多公司巨亏的话,今年则是这一政策的最后晚餐,这同样会影响大盘的走势。

4、2004年4月份,大盘出现了深度下挫,获利而没有出局的投资者最后收获不大。虽然此轮行情的背景不一样,股改推进速度较快,市场结构得到改善,但预期IPO将在不远的时间内开闸,扩容压力增大,回调将不可避免。因此,我们建议投资者注意获利了结。

(转自网易证券频道)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今年半年来行情的启示——兼作自己的半年报
12.30股市直播和操作:成长股的年报行情拉开帷幕
强势股的操作
论长线看空,你有姐强吗?
跟庄基本入门导读 - 陌上纤虹 - 同花顺博客
《民间股神》续集8:选股冠军的相马神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