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冲绳群岛的主权到底是谁的?

(转)冲绳群岛的主权到底是谁的? 

有专家说,当年日本战败,美国准备将冲绳群岛交于国民党政府,但国民党政府未接。从此一直由美国占领。如果是这样,那现在冲绳群岛的主权究竟是谁的?美国的了?还是日本的?还是另有说法?新中国后为何不对此再提出主权要求?至少表明我们的态度?本人很想知道此方面的答案,请各位大侠指教。
1879年4月4日,日本政府宣布,将琉球王国改称冲绳县。琉球王国民众不愿就此被日本吞并,决计抗争到底。有感于国恨家仇,琉球国王妹婿向德宏悲愤地写道:“生不愿为日国属人,死不愿为日国属鬼!”琉球国陈情官员林世功,遗下一纸“一死犹期存社稷”的绝命诗,愤而自刎。 
  远眺琉球 

  琉球群岛,隔海相望于中国,散布于西太平洋之上,地处太平洋第一岛链的核心位置,北连日本列岛,南接中国台湾。 

琉球群岛历史悠久,在《隋书·流求传》中,我们可以找到中国方面最早关于琉球群岛的详细文字记录,当时它被称做“流虬”,后来渐渐为“流求”所取代,到明代又演变成“琉球”。

琉球群岛地处东亚的海上交通要冲,自古以来就是中、日、朝三国以及南洋之间进行贸易的重要枢纽,以富庶闻名海内。直到l879年日本吞并琉球为止,在近500年的时间里,琉球王国始终使用中国明、清政府的年号,奉中国为正朔。 

  日本吞并琉球 

  日本侵略琉球王国的野心由来已久。 

公元1609年,江户幕府的德川家康觊觎琉球王国的富庶,悍然下令由九州萨摩藩的岛津家久出兵三千,武装侵略琉球。日兵囚禁琉球王于鹿儿岛,并阴谋一举吞并琉球王国,后来迫于明朝政府的压力,并由于日本幕府内部分赃不均,这一阴谋才未得逞,但是日本仍然控制琉球王国内政长达45年之久。 

  19世纪后期,经历了明治维新的日本政府开始走上对外扩张的道路。琉球再度成为日本的侵略目标。明治初年的“征韩论”中就提到日本要侵占琉球。 

  1872年,日本借琉球使者到访之机,突然强制“册封”琉球国王为藩王,并列入所谓的“华族”。 

  1874年,日本内阁会议通过了《台湾藩地征伐要略》,提出要将琉球的实权控制在日本手中,同时要求政府采取行动,阻止琉球王国派遣使者向中国继续朝贡。 

  1875年初,根据内务卿大久保利通的建议,日本政府拟定了一份针对琉球王国的强制“命令”: 

一、琉球王国对中国朝贡、派遣使节及庆贺清帝即位等惯例一概废止。 

二、撤销在福州的琉球商馆,其与中国的贸易业务,以后一概归设在厦门的日本领事馆管辖。

三、琉球王登基需经中国派员册封这种礼仪,今后一概废止。 

四、琉球王赴日接受日本政府提出的对琉球王国的政治改革及设施兴建等一系列方案。 

五、琉球王国与中国今后交涉,一概归日本外务省管辖。 

为了迫使琉球王国接受这一“命令”,日本陆军开始在琉球群岛设置兵营,加紧为吞并琉球做军事部署。当一切准备就绪以后,1875年6月,日本政府正式派内务大丞松田道之到琉球,传达了上述“命令”,松田同时调集驻扎琉球的日本军力占领要害部门,拘捕了琉球国王尚泰及诸王子并直接押往东京,成功地控制了琉球的内政外交,同时,强制琉球改用日本年号。不久,日本占领当局即开始施行由日方制订的警察制度和监察制度。 

琉球王国上下,不愿就此被日本吞并,不断派人赴日本以及中国方面陈情,决计抗争到底。日本方面对此类要求自然是置之不理。1876年12月,身陷囹圄的琉球国王尚泰不甘心就此国灭族消,秘密派遣其妹婿、担任琉球王国紫巾官的向德宏,紧急向清政府求援。向德宏乘船出海,伪装成遭遇台风,避开了日本监视,于1877年4月12日到达福建,面见闽浙总督何珏景、福建巡抚丁日昌,呈递了琉球王的陈情书,乞求清政府出面,向日本交涉,代纾国难。 

但是,当时的清政府正面临着几个战略方向上的边疆危机:法国在广西,俄国在新疆以及日本在福建频频制造事端,表现出了咄咄逼人的态势。在这种情况下,清政府根本无暇顾及这个海外藩属。李鸿章私下表示,琉球王国不向中国朝贡,也无关国家轻重,可以大度包容。清政府这种姑息养奸的态度,等于坐视琉球王国被日本吞并。 

为巩固侵略所得,日本政府不久即以“废藩置县”之名,开始了对琉球王国的奴化政策。1879年4月4日,日本政府宣布,将琉球王国改称冲绳县,任命锅岛直彬为第一任冲绳县令。为了毁灭日本武力吞并琉球的证据,日本政府在全琉球范围内,收缴了过去行政机关的全部公文、账册等各种文字资料,企图用销毁旧政权所有痕迹的方法,来掩盖其侵略的罪行。琉球民众不愿就此亡国,武装抗争之事此起彼伏,宫古岛上民众向中国求援复国的血书,至今仍在冲绳县立博物馆中保存。 

消息传来,在中国的琉球代表加紧活动。琉球特使向德宏为躲避日人耳目,剃发化装,来到天津。 

  1879年7月3日及23日,向德宏两次向李鸿章上请愿书,请求清政府出兵援助琉球。在请愿书中,向德宏有感于国恨家仇,悲愤地写道:“生不愿为日国属人,死不愿为日国属鬼!”一连几天,向德宏都在李的居所之外“呼号泣血”,可是仍旧没有结果。1880年,滞留在北京的琉球国陈情官员林世功,再度以绝食的方法上书清政府,请中国出兵援助复国,依然不果,愤而自刎,以死殉国,遗下一纸“一死犹期存社稷”的绝命诗,为古老的琉球王国留下了最后的血色印记。 

  琉球的文化依然顽强存在 

  清政府虽然在琉球问题上态度消极,但作为琉球王国的宗主国,始终没有承认日本吞并琉球。 

清政府在琉球王国被吞并的前后,同日本做了多次交涉,阐述在琉球问题上的基本观点: 

1.中国与琉球王国在历史上确实存在宗藩关系。 

2.抗议日本对琉球王国的侵略行径。 

3.琉球归属问题与中国日本均有关系,中国反对日本直接出兵占领吞并之。 

来自中国方面的异议,的确使日本吞并琉球在国际上获得认可遇到了困境。日本方面不得不提出与中国共同瓜分琉球王国,以此来解脱困境。 

  1880年l0月21日,中日双方议定了《琉球条约拟稿》,规定:清朝和日本国共同商议,琉球群岛的北部和中部岛屿,属日本管理;琉球群岛的南部诸岛,则归清政府管辖。这个《拟稿》,完全是按照日本方面的意愿制订的,日本以为吞并琉球马上就可以大功告成。 

孰料,由于《拟稿》的其他条款还触及到了中日通商条约的全面修改。李鸿章力主清政府对这一《拟稿》采取置之不理的态度。1880年11月11日,李鸿章上奏朝廷:虽然清政府希望琉球复国,但是清政府的实力不足以实现这一结果。可是,如果完全放弃琉球,会对中国的东海战略方向造成极大压力。因此,李鸿章建议,在处理琉球问题上,应该采取拖延的办法。一方面,通过拖延来积蓄力量,等待最佳时机;另一方面,中国政府不承认日本吞并琉球,为日后解决留下契机。 

清政府最终采纳了李鸿章的建议,拒绝在《拟稿》上签字。在这次瓜分图谋失败以后,日本于无奈之下,只能采取造成吞并琉球成为既成事实的手段,希望以此弥补在国际法依据上的缺失。于是,琉球群岛主权归属问题,在 1879年之后就被中日双方无限期地搁置下来,到今天还没有解决。 

但是,武力的胜利并不意味着全面的胜利。日本虽然以武力吞并了琉球,却始终不能消灭琉球王国的特有文化。这种文化在中国文化影响下,经过数百年积淀,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与韧性:至今仍在冲绳岛上普遍流行的乐器,依然是传自中国的“三弦”;岛上巍峨耸立的古城门,依然是琉球王国时代建成的中国式样的“守礼门”……用毁灭文书禁绝文字的方法,固然能够消灭一个国家的痕迹,可是,琉球的文化,依然以它特有的方式顽强存续着。摘自《世界知识》(史楠) 

  相关链接 

  琉球谜案 

  琉球王国变成日本的“冲绳县”,是军国主义侵略的结果;战后日本从美国手中接收琉球群岛,同样缺乏国际法依据。 

据记载,明、清王朝共向琉球派出24回册封使。 

清康熙元年(1662年),清廷派使者册封尚质为琉球王,并定下两年进贡一次的贡例。清康熙二十二年(公元1683年),清朝第二任册封使汪辑《使琉球杂录》记载:“问郊之义何取?曰:中外之界也”。“郊”(或作沟)即指黑水沟。清乾隆二十一年(公元1756年)副册封使周煌写有《琉球国志略》及大量诗文,他写道“舟过黑水沟,投牲以祭,相传中外分界处”。

可见,历次册封使所写的出使记录,都直接记载了悠久的中琉交往关系。这清楚地说明:历史上的琉球国是个独立的王国也是中国的友好邻邦。 

琉球的主权独立,还可在日本德川幕府时期著名兵学家林子平1768年所著的《三国通览图说》书中找到佐证。他在书中主张以攻为守,向海外扩张:“为了(防备俄国南下)保卫日本,必须确保虾夷(今北海道)、朝鲜和琉球。”林子平的著述,一方面反映了近代日本扩张主义的征服战略,同时也揭示了另一个显然的史实:至18世纪,不仅琉球非日本所属,就连北海道亦为未征服的虾夷人的国土。 

日本著名外交学者信夫清三郎曾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得出结论:直到近代日本吞并琉球之前,日琉关系“与日朝关系一样,即是一种具有正式邦交意义的‘通交''关系”,同属“通信之国”。 

  1879年4月,日本正式吞并琉球,废琉球王,设置冲绳县,由明治政府直接管辖。到1894年,中国在甲午战争中失败,再也无力阻止日本的扩张,日本割占台湾的同时,巩固了对于琉球群岛的殖民统治。 

琉球是人口很少的岛国,没有兵备进行抵抗。不过琉球王室始终拒绝日本的吞并,一直没有同日本签订有关国家主权的条约。一部分王室成员还流落福建、北京以寻求援助。琉球反对日本侵略的活动在近代一直都存在。所以,近代日本军国主义占领琉球,没有国际条约依据,完全是暴力侵略的结果。 

二战后日本重新进据琉球,同美国有直接的关系。1945年日本宣布投降之际,业已接受波茨坦公告所规定的条件,放弃海外殖民地,只保有本土四大岛及其他由盟军确认的小岛。近代日本所设置的“冲绳县”即琉球群岛,受联合国委托由美国代管。 

按照波茨坦公告及联合国委托管辖原则,美国是无权擅自处置琉球的主权归属的。但随着冷战等因素所决定的世界政治格局演变,美国改变对日占领政策,全力扶植日本以保障美国在东亚地区的战略利益。至1972年,美国竟然根据美日《归还冲绳协定》将琉球“交还”日本。在琉球被交与日本的同时,一并“交还”的还有钓鱼岛。在日本的殖民地时代,曾出现过所谓“台北州”与“冲绳县”关于钓鱼岛辖权的纠纷,1944年东京法庭裁定“尖阁群岛”(即钓鱼岛)属于台北州,“冲绳县”败诉。所以,即使按近代的日本殖民地行政序列,钓鱼岛也不是“冲绳县”辖地。美日两国交割琉球并同时交割钓鱼台岛,是十分荒唐的。 

据当时在台湾“外交部”任职、兼任台大教授,后来升任“外交部”常务次长的钱复在其《回忆录》中指出,台湾当局曾数次与美方洽商钓鱼岛及琉球问题,但美方表示归还日本的仅为行政权,并非认定钓鱼岛或琉球主权应属日本,有关主权的争议,美国不拟介入。再有1996年9月,美国政府发言人伯恩斯表示,美国政府既不承认也不支持任何国家对钓鱼岛等岛屿的主权主张。 

总之,琉球王国变成日本的“冲绳县”,是军国主义侵略的结果;战后日本从美国手中接收琉球群岛,同样缺乏国际法依据。正如台湾学者所指出,美日两国间的私相授受,并未获得二次大战同盟国家的共同认可,从主权归属的合法性考察,琉球地位并未确定。
binbin_053来自爱问知识人2005-12-23 16:35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钓鱼岛三题
1879年以来琉球法律地位始终未定——在第四届琉球.冲绳前沿学术国际研讨会的致辞|《远望》
冲绳团体在联合国要“独立” 美国为何将琉球“送”日本?
“琉球复国运动”将成燎原之势
1879:琉球的血色黄昏(转)
冲绳群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