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过去,形容清代遗老遗少的生活时有句老话:“终日提笼架鸟。”其实,提笼架鸟并非专为摆谱儿,而是一种嗜好。这嗜好也不是遗老遗少们独有的闲情逸致,一般平民百姓中手头宽裕的主儿也好养几只鸟。

  遛鸟

  遛鸟曾经是清朝的遗老遗少们每天的必备功课,而在现在的北京人中,遛鸟者以老年人居多,通常老年人有的是闲工夫,而且名为遛鸟,其实就是遛人——为了活动活动。

  老北京人管遛鸟叫做“会鸟”,细琢磨,也对!就像鸟在一起开会一样,会鸟的同时也会了鸟友。鸟在树上对着鸣叫,遛鸟的人在树下打牌的打牌,侃山的侃山,天南海北什么都说。当然,说的最多的还是他们的宝贝疙瘩——鸟呗!

  养画眉的在一起,养百灵的在一起,养红子的在一起,不过,人可以随便聊聊,但鸟笼却挂得井井有条,决不越雷池半步。什么“文遛红子,武遛画眉”,什么“画眉满街走,百灵不离手”,这遛鸟的讲究也十分多!遛红子就得一步三晃,慢条斯理的。遛画眉可就得昂首挺胸,前后亮笼底。什么鸟就得有什么鸟的伺候方法。不是什么鸟都能遛,能遛的多数都是鸣禽,您要是提溜着一只牡丹鹦鹉遛一圈的话,非得让人家把大牙笑掉了!在过去的王府宅门,有钱人家都有专门的鸟把势伺候鸟,王爷贝勒们要是想上茶馆显摆自己的鸟,那后面得跟一大群鸟把势提溜着鸟笼子。谁让人家是爷呢,那谱儿摆得大了去了!

  熬鹰

  玩鹰在北京有很长的历史了。自清朝以来,从宫廷渐入民间,玩鹰之风大盛。玩鹰多少带有北方游牧民族尚武涉猎的遗风,这是满族人和蒙古人的世代习俗。那时有专以捕鹰为生的鹰户,每年要向宫廷交纳赋税丁银,如果交鹰,则可将鹰折银抵销赋税。现在北京常见的鹰有黄鹰、松子、跺子、细熊、白熊、鹞子、鸡鹰、燕松等十几种,还有一种叫兔鹘(隼),上嘴和鹰一样钩曲,但有齿突,背青黑色,尾尖白色,腹部白色,非常凶猛。鹰中羽毛最美的是燕松——紫胸脯,红眼睛,灰脊背,燕子尾。玩燕松的人用块白布或绸垫在其下,露出一双朱砂眼、紫色胸脯和剪刀似的燕子尾,煞是好看。不过,现在燕松已经很罕见了。



  鹰这东西性情枭悍,而且聪明狡诈,驯养起来对生手来说极不容易。古人曾有这样几句描写鹰的话:“饥则附人,饱则飞去,遇风尘之会,必有凌云之志,当极其羁绊,不可任其所欲。”这几句话把鹰的本性说透了。鹰本来生于深山老林,野性勃勃,很难就范。即使你把它驯得很熟了放出去抓鸟逮兔,如果没有细细挑选,稍不留神,它不是在抓鸟逮兔时落空,便是高踞树梢不肯飞回,甚至远走高飞,那就叫玩“现”了。但鹰有灵性,只要挑选得当,训练手法娴熟,它也会和你产生感情。它能熟记你穿的衣服和声音,一旦换成别人来喂,它会认生而不吃食,甚至返性。

  驯鹰第一步要先把鹰装扮一下。不管是买的,还是自己打的,生鹰都是用绳子紧着的。到了驯鹰人手里,先得把鹰打扮起来,拿出早就准备好的“五尺子”——上面拴着鹰环子,鹰环子上拴着“蛤蟆儿”,将鹰的脚系在“蛤蟆儿”上,然后用皮子做的帽子把鹰的头和眼都遮盖起来,这是因为生鹰没见过人,总是乱飞,所以给它戴上帽子,避免把翅膀和尾巴的羽毛碰折,因为玩鹰就得玩的“刀崭斧齐”。

  驯鹰时将“五尺子”绕在中指上,食指和大拇指掐住“蛤蟆儿”,把鹰举在戴了套袖(用三层棉布夹两层棉花缝成,一尺长)的右胳臂上,行话叫“上胳臂”。开食前要多喂水,因为刚来的鹰内膛火大,要清除粪便后再喂食物。

  大鹰一到驯鹰人的手里开食后,就开始上灯了。驯一架鹰最好两三人,一个前半夜,一个后半夜,一个白天。白天的除遛鹰,还要按时喂食,并把鹰一天的状态告诉夜班的人,每天晚上七八点换班,夜班的总要架着鹰溜达,累了找个地儿歇一歇,但再累也不能进屋,因为鹰怕热。在遛鹰时还要经常轻轻地抚摩鹰的头和翅膀,让它不怕人。后半夜的时候,鹰困得松着毛,老想盘头睡觉,可一到天蒙蒙亮时,鹰马上就来了精神,毛一紧,眼一瞪,野性又上来了,开始乱飞。如此几天,鹰的野性一天比一天退掉,当拿食叫远时,你一抬胳臂,它就过来;见着带毛的东西,如猫狗,上去就抢,这些就证明鹰已经上性了。在驯鹰的头7天里,每天喂食时都要喂一个麻轴,并且细心观察鹰的出轴时间和状态。驯鹰最多不能超过10天,这鹰必须就得下地捕猎了。

  小鹰是用不着熬的,因为它没那么大的野性,再说放小鹰时,为避免它进入高墙大院,小鹰的身上还挂线呢,所以根本用不着熬。“放猫”(未驯好)的大鹰需要熬,但不管大鹰还是小鹰的训练天数都是“紧七慢八,十天到家”。如果过了这个日子,证明驯鹰的人技术没到家,早于这日子则鹰没驯到家。

摘自《精品购物指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画眉
【玩鸟的学问】——老北京人是怎么玩鸟的
【浩然文学特刊:校园风采专栏】散文║一只不会飞的鹰 (江苏)
画眉“提性”问题
画眉笼衣的体会
封建社会遗老遗少的彩色照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