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那些消失的老游戏--强雯
那些消失的老游戏
40年代到70—80年代的游戏变迁。
本报记者 强雯/文 包包鱼/图
又一个暑假来临,退休干部李月华有些不开心,原因是孙子李维维整天不是守着电视,就是上网,自己提议一起去爬山、玩沙,他爱理不理。
李月华一打听,才知道,与孙子一样,小区的孩子大部分都“宅”在家里。李月华有些忿忿然,“现在的孩子,玩都不会玩。以前我们爱玩的那些老游戏,都要失传了。”
40年代
游戏打上了时代烙印
上世纪40年代出生的李月华,对童年游戏印象最深的是“官兵捉强盗”。
那时他家住黄桷坪四川美术学院,一到傍晚,小伙伴就呼啦啦全跑出来,剪刀石头布决定谁做官兵,谁做强盗。游戏规定,强盗必须在20秒内藏起来,大院的各个角落、树背后,都成了藏身之地。然后,官兵们就开始“捉拿”。
“那时重庆还是战时首都,这个游戏在当时盛极一时。”李月华记得那时在街上经常看见军官,神气极了。小朋友们把这种游戏模拟得活灵活现。“我们常常是玩得忘乎所以,一直要到家长拿着尺子出来找人,打屁股,才恋恋不舍地回家。”
那个年代,还有一种打上了时代烙印的游戏——拍烟盒。当时的重庆,很多达官显贵、文化名人曾在这里停留,香烟是他们手中的一种时髦道具,拍烟盒于是应运而生。
“我们那时收集了很多漂亮的烟盒,若能保存到现在,可能都是文物了吧。”家住两路口的关音说,孩子们喜欢把烟盒集中起来拍打,这是种略带赌博性质的游戏,成为男孩们疯跑之后的某种休息方式。“双方手掌拍下,掌风将烟盒翻过来的就算赢。”关音吸了一口烟,在烟雾缭绕中,好像又回到了昔日的游戏现场。
“现在烟盒收藏已是大热门,据说全国爱好者有几百万人。”关音若有所思,“回想起来,烟盒的内容很丰富,涉及政治、经济、伦理、民俗、戏曲、风光……”关音罗列了一大通,70多岁的他,早已有了孙子,但后者痴迷于电脑上的“植物大战僵尸”游戏,似乎很难理解爷爷的快乐时光。
50年代
游戏多与体力竞技有关
上世纪50年代,正赶上国内大建设时期,这时候的经典游戏,常常和体力、竞技相关,如叠罗汉、扔砖头、跳房子……而这种体力锻炼,也进一步提高了那个时期孩子们的健康水平。
“周末跟父母赶场时,就爱看叠罗汉表演。”家住江北区龙溪镇的王奇渝说,“他们上身赤膊光膀,脸上画有脸谱,都是男人,非常惊险刺激。”受到这种表演的启发,孩子们自己也玩起了叠罗汉游戏,但由于体力和技巧限制,不得不改变许多有难度的动作。“地点一般选在沙坑,身体结实的男孩当'桩子’,肩膀上骑一人,那人的肩头再骑一个,三人组合已经不容易,由于重心太高,时间稍长,下面的'桩子’就摇摇晃晃,像喝醉了一样,”王奇渝说到这里,忍不住大笑起来,“我们上面的孩子哈哈大笑,怎么也不愿下来。其实也下不来,只有等到'桩子’实在受不了了,一起砸在沙坑里,我们那个兴奋劲儿,简直比捡到钱还高兴。”
后来,叠罗汉的游戏也进入到部分学校的体育课里,不过那可要正规多了,主要是锻炼大家的体操和杂技技巧。
另一种跟体力有关的游戏,当属扔砖头。
童年在依仁巷(现在的大都会)长大的卢延辉记得,他家附近在修厂房,总是会有一些废弃的砖头,“扔砖头的游戏规则类似于现在的打保龄球,”卢延辉爽朗地笑着,仿佛又变成了当年那个7岁的小男孩,“谁打到的砖头多,谁就赢了。”
游戏三五个人玩最合适,通常是左邻右舍的玩伴。“我们经常会选在一条很少有人走的坑坑洼洼的泥路上,然后大家一起找一块完整的大砖头,再各自为自己找一块合适的小砖头。”孩子们依次站在砖头的一端,向划线的另一端扔出自己的砖头,谁最接近线,谁就是游戏下一阶段的第一个开始者。但是如果砖头超过了线,那就只能排在那些线内的人后面玩。超出越远,排名越靠后。
竞技游戏不光男孩喜欢,女孩子们也青睐有加。
今年55岁的付迪云说起儿时的游戏,开口就是“跳房子”。“那是我们女孩子最喜欢的游戏。有一首童谣这么唱:
拾粒小石头,
地上画格子,
大格子,小格子,
画好格子跳房子。”
付迪云记得,跳房子的最高处是个半圆形,里面写上天空,找块小石头,提起一条腿,单脚一边踢一边跳,不仅得小心,更要有耐心。扎小辫的女孩,一跳一跳的瞬间,是一道非常可爱的风景。“如今,这种清纯的画面基本见不到了。”她略带惆怅地说。
还有一些竞技游戏,如斗鸡、踢毽子、扳手劲儿、打倒立等,在那时都十分受孩子们喜爱,这既锻炼了孩子们的体力,又增进了人际交往。现在,有些游戏如叠罗汉,已经断代。现在的孩子,大多为独二代,被视为“金宝贝”,祖辈父辈怎么舍得孩子给别人当“桩子”呢?但是溺爱孩子们的老人们似乎早已忘记,自己是怎么长大的了。
60年代
自制玩具其乐无穷
“池塘边的榕树下,知了在声声地叫着夏天……等待着下课,等待着放学,等待着游戏的童年。”罗大佑感伤又略带甜蜜的歌声,又把人带回到那捉知了的快乐时光。
45岁的北碚人胡子华说,小时候爷爷最喜欢带他去捉知了。一到夏天,知了噪得人睡不着,别人都怨声连连,他却兴奋不已。捉知了要先做知了罩,“那时天花板上到处都是蜘蛛网,拿一根竹竿,揽过去,自己家的蜘蛛网揽完了,就去过道的天花板上揽,有时候也去别人家揽。”胡子华一边说一边比划着双手,“把揽到的蜘蛛网用水混一混,可以让它更有粘性。”
知了罩做好后,就要正式开始捉知了了。盛夏的午后,小伙伴早已在树下铆足了劲,胡子华加入阵营,伸竿、瞄准、“噗”的一下,知了落入圈套。有旁边的知了惊了,扇动翅膀,飞了。捉到知了的洋洋得意,没捉到的,自然就很沮丧。“爷爷就是个老顽童,”胡子华回忆,他也会帮助那些不得要领的小朋友有所收获。一个下午之后,大家往往都是高兴而归。
没有玩具就自己动手做,是这个时代童年的特点。铁环、陀螺、弹弓、竹蜻蜓、水枪、风筝……60年代的游戏,与那个年代文化精神和物质的双重“饥饿”有关,这些有趣的游戏道具都是孩子们自己动手制作的,算是填补了那个年代的苍白。
家住南岸区迎龙镇的谢飞告诉记者:“我们小时候买不起玩具,只能在院子里抽陀螺、滚铁环、打弹弓什么的,而且这些玩具还得自己做。不过今天想来,制作这些玩具本身就是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在做玩具的过程中不仅培养了动手能力,还学会了思考。大概就是这个原因,我们那代人的动手能力都很强。修电视、电灯、通下水道都不是问题。”
谢飞小时候就自己动手做过弹枪、铁环。
“只要找一棵丫形的小树枝作为弹弓手柄,再绑两条单车轮胎剪的胶带,一个弹弓就做成了。我们那个时候,好多男孩子手上都有弹弓,好玩得很,不过也是个惹祸的东西,经常一不小心就打破了邻居家的玻璃。滚铁环我们也常玩,那时候学校离家远,要走好长的路,每天上学时一路滚到学校,放学后再滚回来,一路玩着也就不觉得道路漫长了。”谢飞眉飞色舞地描述。
70-80年代
土洋结合
70—80年代出生的人,生活渐渐好转,尤其是改革开放后,新思潮的浸润,孩子们的世界里,开始流行一些新游戏,如跳皮筋、丢沙包、弹玻璃珠、滑轮车、玩呼啦圈。几十年过去了,当初的那些孩子,如今很多都已为人父母,可他们仍然对儿时的游戏念念不忘。
跳皮筋、丢沙包是那时女孩子们必玩的项目,只需要一副长皮筋、一个小沙包即可开始。32岁的建筑设计师陈芸说,她小的时候把爸爸的旧自行车内胎剪成细长条当皮筋跳,那根皮筋伴随她度过了美好的童年时光,至今她还收藏着。“每逢下课,我们女孩子就拿着皮筋奔出门外,三五个人,两个人绷皮筋,其余人按规定动作跳,皮筋的高度一级级上升,厉害的人可以一直从脚踝处跳到肩膀处。跳皮筋有挑战性,会上瘾,有时候回到家里没人一起玩的时候,还会把皮筋绷在两个椅子上,自己一个人跳。”
皮筋可以自己跳,而丢沙包就是一个集体项目了,至少得要3个人。澄江镇小学老师苏灿回忆,那时找一块空地,两边站上人,互投沙包,要想方设法地砸中中间的人,还要不被他接住,要的就是一个眼疾手快。
80年代,随着日本动画片的引进,呼啦圈也风靡一时。会玩的人可以在身体的各个部位将其转动,大家在一起比谁转得多,转得奇。29岁的赵媛媛说:“我家是当时厂里最早买呼啦圈的,刚买回来,院子里站满了人,都看着我怎么玩这个新鲜的玩意儿,还好我无师自通地就把它转起来了。小学的时候学校运动会都有这个项目,有一次我还转了个三等奖。”
男孩子们则爱玩弹玻璃珠,玩板板车。35岁的网吧老板何亮,自有一套玻璃珠理论:“这个游戏要在平整的土地上玩,挖一个浅浅的小洞,每个人手里都有一个玻璃珠,规定在距离浅洞几米的地方轮流开球,用手把玻璃珠弹射出去,谁的玻璃珠最先进浅洞,谁就赢。当然,手上玻璃珠要是多的时候,还会互相攻打,输的一方要交出自己的玻璃珠,很多人就是通过这样的游戏得到了五颜六色的珠子。”
而滑轮车在70、80年代显得非常时髦。这种玩具类似于今天的滑板,木板下安装3-4个小轮子,用一根绳子就可拉起来飞跑,拥有滑轮车的小男子汉是颇为骄傲的。
“为了拥有一辆滑轮车,我几乎到了绞尽脑汁的地步。”现为重庆邮电学院大学教师的王利剑回忆,“木板好说,家里都能找到一些打家具用的边角料,问题在于从哪里才搞得到轴承呢?后来父亲终于给了我3个,忙了好几天,才大功告成。”
比速度是滑轮车的经典节目,由于轴承的摩擦声很大,老远就能听到刺激的滚动声音,“甚至我们在马路上比赛,汽车驾驶员远远就停下来,让我们这帮'亡命徒’先过。”
王利剑介绍,滑轮车是没有刹车的,只能用脚在地面摩擦,鞋子很快就破了,为了回家不挨骂,就打着赤脚玩,脚腿反而越发结实了。
“现在的孩子条件好了,商店都卖滑轮车,谁还会花精力去自制一个?”王利剑有些怅然,“我们当孩子时的户外运动量多大,现在的孩子已经体会不到这种乐趣了。现在的游戏都在'拼钱’了。”
3上一篇  下一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老照片:那些风靡70年代的童年游戏,你小时候玩过几样?
60后:回忆我的“游戏”童年
看看我们那个年代的童年是怎么过的
难忘的儿时游戏 58
【引用】回忆儿时的游戏
80后童年大回顾!献给我所怀念的岁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