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童年琐忆--城楼·城墙·楼鸽--江河水

我认识的鸟十分有限,对那珍贵的、被养在笼子里的鸟,尤其不认识。虽然,提笼架鸟,颇有讲究,被视为一种文化,但我接触的却很少。然而,北京的楼鸽却以它的平常,多见吸引了我的目光

小时候,我家住在东直门里。此处可见的标志性建筑,就是高大、宏伟的东直门城楼和厚重的城墙;后来又搬到安定门里,那里的标志性建筑,也同样是高大、宏伟的安定门城楼和厚重的城墙。那时的北京四周都有城墙,城里城外的出入,要过城楼下的城门洞。我和同学出东直门去过队日,先通过长长的深深的城门洞,再跨过城墙边的铁道,然后,走过护城河上的桥,才真正到了城外。

老北京城是古老的,就五代帝都而言就有近千年的历史。我小时候见到的北京城,应该是明代在元大都的基础上建成的。后又经过清代整治、经营,基本上保存了下来。那时的内城、外城、皇城共有二十座城楼,这就是内九外七皇城四的格局。另外还有箭楼、角楼,中轴线上还有鼓楼和钟楼。这些楼几乎都有双层或多层的斗拱飞檐的大楼顶,远观十分宏伟,近看又十分精致。当城楼的防御功能缺失后,无人问津的城楼就成了孩子们经常光顾的地方。那时,几个小伙伴一商量就去城墙根儿玩了,到了城墙根儿底下,无疑的就是顺着城墙边的马道{斜坡}爬上高高的城墙,那城墙顶上平坦开阔,特别适合奔跑打闹,适合放风筝。我们在上面转悠、玩耍,趴在垛口战战兢兢往下瞧,觉得特过瘾。到了夜晚,寂静无人的城楼就招来了无数只楼鸽在此栖息,于是宏伟、壮观的城楼就成了鸽子的家园。

什么是楼鸽呢?现在的年轻人很少知道了。其实,它们就是一种灰色野鸽子,因栖息于城楼而得名。它们与家鸽不同,没有好听的名字,没人精心饲养,也没有嘹亮的哨声,但是它们却有极其庞大的群体,就一个城楼而言,栖息的楼鸽有成百上千只是绝不为过的。每当傍晚一群又一群,数也数不清,在城楼上空盘旋,此飞彼落、忽高忽低、忽疏忽密、往复折返,十分有趣。那时年幼,经常跑到胡同口,驻足向城楼高处远望,就是为了看那鸽子翻飞起舞,看那蔚为壮观的场面。或者,索性跑到城楼近处,听鸽子“咕咕、咕咕”的合唱。尤其到了春天,草长鸽飞的季节,城楼、城墙、护城河边,“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虽然古城看着有些破败、荒芜,然而我儿时的一群小伙伴,仍旧欢呼雀跃、英气勃发,时时撩起童年的遐想。这一切那么司空见惯、平常,如今六十年已去,回想起来仍觉赏心悦目、意味无穷。看来儿时的我,仰望鸽子生活的一部分,它在天上飞,我在地上看,互不干扰,自得其乐。

后来北京的内、外城消失了,消失在对文化的“革命”中。从此,城楼没有了,城墙没有了,楼鸽也不知去向了。城楼与楼鸽,楼鸽与城楼,和许多逝去的古都风貌一样,那种历史的美好却永远无法复制了,儿时刻骨铭心的记忆却永远的存留了下来。这不是刻意的怀旧,这些已经尘封的历史,曾经哺育、滋养了几代的北京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百年城门影像(16)东直门
拆除前的北京城墙和城楼老照片:非常壮观,如今再也看不到了
老北京历史故事(2)
消失的城门,中国的历史
北京已经消失的七座城楼,它们的原貌是这样的,如果能留存就好了
昔日的东直门,怀念!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